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
佛教新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
我们在岁月的年轮中走过寒来暑往,终于懂得了行走于茫茫人海中,难免遭受挫折。
经历过风吹雨打后,更渴望生命波澜不惊的安稳状态。
在风雨兼程的路上,在这段冷暖交织的光阴中,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漫漫人生就会收获美好,一路芬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欢歌高进。成长之路虽有玫瑰,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
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有欢笑必然有泪水,有高潮必然有低谷。当人生在面对前方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如后退一步,或许就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六祖示法诗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活好比一杯水,烦恼便如同掉入杯中的灰尘。清浊与否,取决于你的内心。
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空间,思自己所思,做自己所做,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抛却烦恼,何乐而不为?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很多人,很多事,我们都做不了主,譬如流逝的时间,譬如走散的人,譬如无缘的情爱,譬如身后的事情。
《行香子·述怀》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生活不会天朗日清永相随,如果执着于一件事或一个人,反而会错过太多的风景。
做个简单的幸福人,就如同苏轼一样,即便没有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一定有一本书,一盏茶,一友人。
生活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你可曾问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木心先生说过:心之所向,素履可往。
不需要盛大的仪式,热闹的掌声,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方式,也可以将平凡琐碎的生活过的温暖而丰盈。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都渴望结识到和自己灵魂相惜的那个人,拥有一个真心朋友,快乐可能来得更容易些。
《鹧鸪天·博山寺作》
宋·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到了一定年龄,不会再委屈自己承受别人的情绪和看法。
所幸朋友的选择并没有那么狭隘。有时候,一只狗一只猫,甚至案前的一盆绿植,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这不是孤独,而是一种简单的追求,简单的快乐!
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人生漫漫,别顺着世俗的洪流飘荡,哪怕世事沧桑,依然心怀美好。
趁风光旖旎,趁春意盎然,让我们带上一颗简单的心,且看花儿,且观大山,且听风吟。
此去经年,愿你善良而带光芒,愿你温和而有力量,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扫码联系编辑投稿
做更好的佛教文化传播平台
中国佛教报道网优选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详情
▼
来源 | 内容来自网络
投稿 | 248293256@qq.com
投稿 | 525716374@qq.com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