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不成景,人生当学五朵花

繁体

点击关注,素食菜谱汇


俗谚云:“无花不成景,有花才世界。”中国自古是一个花卉王国,中华民族对花卉有着特殊的情感,华夏文明与花卉天然结缘。“花”通“华”,意为美丽,集色香姿韵于一身。中华文化赋予花儿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蕴和鲜明的人格特征。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名士和贤达君子多以养花、赏花、咏花、赠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走进百花深处,品读花儿的精魂,让人不免顿生感怀:人生应该像花儿一样绽放,成就花样人生,不妨师从“五朵金花”。


梅花坚忍不拔的品格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是报春第一花,与松竹共称“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并喻“四君子”,具有花早、香幽、姿美、色繁、韵胜、格高的特点,宋王安石歌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林和靖咏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难能可贵的是,梅花虽冰肌玉骨、枝干纤细,却险境不能摧其志,而于“冰中孕蕾、雪里开花”。

不经苦寒,难得芳香;不经磨砺,难见宝光。以梅花自况,向梅花学习,就要树立“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的勇气,坚定“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胆气,甘愿“零落成泥碾作尘”,自觉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苔花自尊自强的品格

苔花是植物万花园中的“小不点儿”,渺小得像一粒“微尘”,其貌不扬。唐陆龟蒙写道:“天地闭,风雨积,门迳秋,莓苔植。离方抱圆,累紫叠碧。始分封於危亭之下,终略地於荒畦之侧。”小小苔花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不大引起外界关注,但它从不缺乏上进的勇气,绽放的自信。正如清代诗人袁枚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哪怕只有米粒大小,依然像那娇艳的牡丹一样,从容地怒放盛开。

苔花精神启示人们:人生可以平凡,但必须志在不凡。学习苔花,应当常植“苔”之品格,常育“苔”之志气,秉持“也学牡丹开”的追求,保持“青春恰自来”的生机,自尊自强、昂扬上进。



学习枣花务实进取的品格

“一夜风雨凋素花,几缕清风拂嫩枣”。在植物王国里,枣树可谓名不见经传,它扎根贫瘠土地,无意苛求置身环境和水肥条件,却从不畏贫寒;尽管花开迟暮、色非艳丽,但芳香四溢、谦和内敛。令人称道的是,像泥土一样朴素的枣树,秋天里以满枝的累累果实给人们奉献饱满的甘甜。

与之大相径庭的是,牡丹尽管“花开时节动京城”“破却长安千万家”,却没有真正的果实。正应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所谓“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学习枣花,就要铭记“花落成实、岁月流金”的启示,杜绝虚浮之气。

兰花宁静致远的品格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兰,生于深谷,孤独幽栖,远离喧嚣尘世,不与众花为伍,却有王者之香。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兼有,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兰花之美不仅在于自然形色,更多在于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

兰花历来是诗书画的永恒题材,赏兰、植兰、爱兰、咏兰不绝于世,画师作画取兰以寓意,诗人赋诗咏兰以言志,书家挥墨描兰以表心,无不从兰花身上汲取道德力量,提升人格境界。孔子在谈论“君子之道”时,亦常以兰花作喻。学习兰花,就是要树立高洁脱俗的思想境界,淬炼坚韧质朴的人格情操,永葆“蕙心兰质”,卓尔独立。


莲花高雅正直的品格

最宜诗画是莲花。莲花又称荷花,常与牡丹、梅花并称为三大国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荷花最早多见于《诗经》国风,自古被誉为“出水芙蓉”,因其高洁、雅致、正直的气节和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为历代传唱。

唐孟浩然诗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宋黄庭坚吟诵“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莲花不仅赋予人美景的享受,更给人精神的启迪。古人云:“莲,花之君子者也。”为何称“花之君子”,且听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要像莲花一样,慎独、慎微,自省、自律,不断修身正己,不为物惑、不为私累。

- END -

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遇见美好素食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