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中 | 作为人间究竟之道的《道德经》

繁体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

作为人间究竟之道的《道德经》

作者 | 闻中

朗读 | 翁立


老子的出现,是中国文化史的一道奇迹。

在人类之中,他的存在就像黄金藏于瓦砾、飞龙藏于群蛇一般神奇!这种奇迹甚为罕见,以至于令具有强烈实证主义精神的大史学家司马迁颇为为难。在“列传”中,司马迁一反滔滔不绝的常态,语言显得摇摆不定,记录变得模糊不清,如“或曰儋即老子”,又说“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最后只好无奈作结——“老子,隐君子也!”

幸亏他为我们留下一部《道德经》,否则真的无从证实一位绝顶高人当真曾生活在我们中间。

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最古老的版本有:楚简《道德经》、帛书《道德经》甲乙本、傅奕本。历代对《道德经》的注释则不计其数,其中重要的如河上公本、严遵本、王弼本等

至于《道德经》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据有关权威人士统计,世界各国译本最多的古代典籍,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了,而我们知道,《圣经》的译本之多,无疑乃得力于其强大的宗教传道背景,至于《道德经》一书的流传却完全是基于各国人民对老子发自内心的崇仰与纯粹的哲学喜好。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道德经》梵文译本,译者即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至此而后,《道德经》就在全世界开始流传,就译本而论,如今光欧洲就已多达六十多种。其总发行量更是无法做出准确估计,沾溉、嘉惠士林的功德亦无从估量,但我们可以肯定这是最早全球化的伟大典籍之一

用英国著名学者、伦敦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的话说,《道德经》可能是中国古文献中空前绝后的

最深奥、最优美的作品

故而对它的解读也是异彩纷呈,聚类繁多。光是其“道可道”的首篇就有无数的诠论与解释。

《道德经》作为成功走向世界的古代典籍,殊非无故。它阔大的气象能够含摄全球化与多元化时代不同文明的各种维度与极性,而不会有太多的时间、地域与文化上的障碍。这是令人很惊讶的事情,所以当我们涉入越深,则越对老子所抵达的精神深度情不自禁地加以叹美。

我们知道,老庄哲学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本源头,对历朝历代的无数画家、音乐家与诗人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我们也不要忘记,由老子精神而来的道家与道教也是中国科学身体力行的探索者与实验者,它甚至是人类历史上少数可以与现代科学精神握手言欢的哲学体系。正如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引用冯友兰的话云,道家是“世界上唯一不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冯友兰这话显然有些武断,或者他未曾比较过印度的原始佛学与吠檀多哲学,尤其是后者,其基本精神与道家惊人地一致,对于宇宙存在的探索与内在自我的探索乃是齐头并进。而一些根本思想更是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地得出类似结论,譬如吠檀多的核心概念“梵”与道家哲学中的“道”,吠檀多的“不二论”与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精神等,这种不同圣者在不同地域的思索结果正应了宋儒陆象山所谓的

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正如道家的思想源头是《道德经》,而吠檀多的哲学源头则是《奥义书》。就某种意义而言,《道德经》正是孤篇传世的汉籍《奥义书》。

作为同是对“宇宙—神—人”多个维度探索的作品,《奥义书》与《道德经》的一致性为我们开启了对于时间的思索,那就是“凯洛斯”(Kairos),时间不但具备量的维度,而且具备质的维度,老子时代正是世界不同文明与智慧大爆发的时代,这已被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唤之为“轴心时代”。那不仅是某种文明的个别行为,而是所有伟大文明共同觉醒的时刻,中东有以赛亚、杰里迈亚等先知在传道,伊朗有琐罗亚斯德在沉思,而在遥远的古希腊,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在冥想逻各斯的神秘运行。而其中,唯有老子是奇迹般地诞生于中国,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凭其不可穷尽的深邃义理傲视群雄。

当年海德格尔听台湾一学者初次介绍《道德经》中的圣言,就格外喜爱。在表达其存在主义哲学体系时,曾于多个场合直接引用老子的原话,无论是书信,还是发言,甚至在其书房中还悬挂着《道德经》十五章中的一段话: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并且作为对存在有深入思考的哲人,他也深喜老子“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第二十八章)的中道恪守之精神。

总之,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经得起历史的淘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都具有恒久价值的智慧典籍,人类因它的存在,而望见了精神高峰所在的重要地标,如同沙行遇泉、夜路获灯,而在生命的道路上增添更多的勇气,带来更多的耐心,不至于迷失在漫漫途中。它不但是第一轴心时代的资源,也应该是第二轴心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

故此,它的译本虽然所在皆多,但每一种翻译都以其精神的登高而拥有其意义,杰出的译本则更是旁人借着攀援的优秀脚手架,人们可以顺道而行,缘手而上,一旦抵达,则月在青天水在瓶,再无挂碍,再无畏怖,书籍和语言也一并弃下

记得美国学者雅各布.尼德曼(Jacob Needleman)在冯家福的《道德经》译本的导言里提及“道”这个词难以用外文准确传达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我更想指出的是,非但是关于‘道’这个词,实际上整部《道德经》都不能被译成任何文字……其中也包括了汉字!

当然,就此而言,老子本人已经表达得比谁都清楚:我所要说的,是我所不能说的!

在此一语境之下,则所有译本都与原文获得了同等的言说权利。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以及欧洲游学途中创作的散文札记。记录了他在行走途中对不同的文化生态、不同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看法和思考。书中他用优美流畅又自成风格的文字,灵动闪光的哲思,给出了人生旅途中,在遇到黑夜,遇到溃败,遇到种种可能的沉沦和迷茫的时候,人应该如何坚守生命的真谛,如何寻找真实自我的答案。从而让人们,在当今纷扰不堪的社会生活中,坚定而温和地拥抱这个世界

作者 | 闻中

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哲学博士,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商学院教授,浙江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主讲人,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专家组成员,重新认识印度”译丛主编,英国伯明翰大学与印度辨喜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印度生死书》《行动瑜伽》《吉檀迦利》《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太虚大师演讲录》《道德真经集注》《梵学与道学》等。

编辑 | 鹭鹭

END

正念 瑜伽 无量书院

长按 ·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