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心

繁体

 点击标题下方极简主义的禅   关注中国禅文艺第一微刊

                            

西汉时期东方朔有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

纵观古代的隐士,事实上有“儒隐”和“道隐”之分。但,最智慧的大隐应该是:“大隐于心”。

生不逢时,政治昏暗、朝廷腐败,使得自己的才华抱负无处施展,便不得不带着满腔愤懑归隐林泉,以保持自身的高洁。这便是所谓的“儒隐”。儒隐者,往往怀有“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的心态,既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的一面,也有消极避世的颓废的一面。

如晋代的陶渊明,明明已经归隐、以菊为伴,却仍然为现实的黑暗而耿耿于怀。名为归隐,实则心中并不平静。记得有作者写过这样的句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大概是嫌米太少了,若是给他十五斗米,估计也该折了。”话中虽有些玩笑之意,却也算一针见血。

而“道隐”,则是真正的看透了人世沧桑,大彻大悟,故而归隐——这与佛家的一些思想,似乎是有些相同的。古琴曲《渔樵问答》,便有几分“道隐”的意味,其中渔者与樵夫的一番对话,虽无雅正之言,却包含了无数人生哲理。“渔”自古便是“道”的化身,在屈原和渔者的典故中,渔者那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实在是一语道破世事玄机,令我每每思绪触及此处,都少不得一番感慨。而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句子,意境之高旷,实乃可遇不可求的神来之笔。

除“儒隐”和“道隐”,还有一种最令我不齿的“伪隐”,那便是所谓的“终南捷径”了。名为归隐,实则是急于做官求利,表面一副高风亮节的假道学,骨子里却卑贱、龌龊到了极点,实在是玷污了“隐士”这个称谓。

“儒隐”也好,“道隐”也罢,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寻求一种心灵的沉静,这才算是无愧于“隐士”二字。只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无论是在人迹罕见的山野林泉、还是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都可以保持一份静谧和旷达;无论是在清净之所还是身陷污浊,都可以坚守一份高洁和坦然。

因此说:“大隐隐于心”。归隐并不是指找一处没有人的地方,搭一座小木屋,然后过着类人猿一般的生活,终老此生。只要心静,无论是处在升学重压下的学生、终日忙于生计的普通工作、还是手握重权和无数钱财的高官政要,都可以做一个在喧嚣之中能进退自如,在万千浮动里心无旁骛的隐士,一个“大隐于心”的真正的隐士。


作者:西子谦,中国散文协会会员、第八届冰心散文集奖获得者。新浪微博:作家西子谦    微信公众号:xiziqian000  主要代表作品:《孤独,既定的选择》、《别问,是缘是劫》、《一生所依》等。笔尖上的独舞,非狂即痴;恰许,生命的一场修行。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出品:极简主义的禅 ID:chan99mini

转载须注明出处    


养老杂志

ID:shoutiao99

中国养老第一微刊

主编:小璞    微信:china_1000

责编:简月    微信:mini99chan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133 3919 9811


▼点“阅读原文”看往期内容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