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网红“补血圣药” 怎么吃才不辜负它的价值?

繁体

说起进补的食材,总是不得不提到阿胶。最近朋友圈卖阿胶糕的又活跃了起来,各种说阿胶怎么怎么好,女人要多吃多补,就半点不提什么人不适合吃。看着很多人盲目进补,也真是令人忧心。

无论是多名贵的补品,从来也没有千人一方、多吃多补的,吃对了是补药,吃的不对,就成了一堆身体无处安放的垃圾。阿胶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它真的是不便宜啊,不好好了解下再吃,上千块就随便打水漂了,心疼啊。


那这被吹上天的阿胶究竟是什么?

现代解释为,阿胶是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既能补血,又能滋阴。


《本草纲目》记载:“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阿胶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最适宜的就是阴虚血虚之人,尤其是肺肾阴虚之人,食之尤宜。

 

但它不似当归补的是无形之血,所谓无形之血,主要是身体造血养血的功能,阿胶补的是有形之血,所以尤其适合脾胃功能尚可,但气血不足的人,如有失血史的人,比如产后、月经量过大,还有因劳累过度造成气血消耗过多的人。


血虚阴虚之人,一般脸色苍白,唇白,舌质淡,眼睑指甲发白,经常头晕,容易心悸,睡眠差,冬天怕冷,手脚冰凉,夏天又怕热,手脚心发烫。这样的人,是适合用阿胶来补益的。


但阿胶的补益作用也要结合体质。有两种体质在食用阿胶时需要搭配一些别的药食同源之物。

脾胃虚弱的人如何用阿胶?

气血并不是直接补给就行的,它必须靠脾胃造化出来。阿胶只能补亏虚的阴血,如若脾胃虚弱,生血不足,就必然要搭配一些山药,党参,茯苓等健脾之物,再搭配一些能疏通化滞的东西一起,比如陈皮、山楂等,否则就浪费了阿胶这功效了。

这里推荐一个比较方便的健脾养血的吃法:阿胶枣。红枣本身有补脾胃的作用,补血的同时也兼顾了补脾,最适合脾胃虚弱之人服用。

阿胶枣

红枣200g、阿胶30g、冰糖30g

1、红枣洗净去核,晾干备用。

2.阿胶加少许水,小火在锅中炀化后,放入冰糖(也可不放),熬制后加入红枣,翻炒至红枣表面都裹上了阿胶,关火后密封保存,每日食用5-7枚。

容易积滞的人如何用阿胶?

阿胶本身性平,一般食用是不会上火的, 之所以被误认为上火, 其实在于它的滋腻特性。阿胶是驴皮所制,很容易造成脾胃负担,积滞难化。基于它的特性,有些人吃它就效果不好了。比如:痰湿体质,长期的舌苔厚腻,脾胃负担重,经常便秘或者拉肚子,口气等。

这样的人若也有血虚阴虚的情况,并非完全不能吃阿胶,只是需要搭配能疏通化滞的东西一起,比如陈皮山楂等。但很多人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身体情况,盲目进补,浪费补药不说,还给原本壅滞的身体造成了更重的负担,这样体质的人,若也想进行秋冬进补,更应该全面辩证,以通为补。

而且市面的阿胶糕,大多只注重其“补”的作用,加的辅料往往也是核桃芝麻红枣等滋腻之品,对于身体积滞的人来说,就更加难化了。但如果本身脾胃还不错,这些食材都能化掉,那这么吃确实更加方便,补血补脾又补肾,但如果身体有积滞的人,本身运化能力就“死机”了,所以很难运化得了。

 

针对这类人群,推荐一款山楂阿胶汤。

山楂阿胶汤

山楂3枚,阿胶6g

阿胶打碎,提前泡软,加上山楂、粳米熬成粥喝。阿胶补血,山楂助化,粳米粥养胃气补津液。

容易饮食积滞,食欲又差的人,这个汤可以开胃口补阴血,有连补带消,防止补益滋腻碍胃的意思。

补血的东西虽然很多,但真正会吃的人很少,在进补之前,先充分了解它们的功效,再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进行加减调整,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学习一些中医基础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至少能辨别出自己适不适合,怎样吃能发挥食材的最佳功效,无形中也是省了很多钱,这才是真正的会生活呀。

 

注:

阿胶有止血作用,月经期不吃。

感冒生病期间也禁服。

产后要等恶露排干净才可食用。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目前盲目用阿胶进补的人太多了,阿胶虽补血,但不能健养脾胃,而现在人气血亏虚,不是因为吃的不好,而是脾胃虚弱,在这个人人都追求高营养的时代,它的价值其实是被高估了,补充营养最好的方法,还是要从脾胃下手。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别忘了分享朋友圈,或者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字,也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提问。

 

特别提示:


如果您想了解发烧、鼻炎、积食、感冒、咳嗽、湿疹、过敏、疱疹性咽峡炎、眼疾等小儿常见病,可点击公众号首页下方“育儿干货”栏目的“小儿常见病”,如果您想查询相关疾病的食疗方法可以点击“育儿干货”栏目的“食疗食谱”。

 

希望我们的文章能给您和您的家人带来健康快乐!

近期导读:

立冬前后这样推拿   让阳气顺利进入闭藏状态
上火就找它  流鼻血牙龈肿扁桃体发炎咽喉红肿统统搞定
为孩子考学她卖了家里唯一的房交下巨额培训费却一夜化为乌有 教育最好的投资到底是什么?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