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圆寂日 一个让僧俗两众都敬佩的传奇

繁体


出身豪门,对中国近代音乐起到开创性作用,开拓中国话剧事业,极大地推进中国近代美术行业发展的李叔同是他。

 

严持戒律,重振南山律宗,编撰佛教经典数十,待人宜宽、律己以严,念佛不忘爱国的弘一大师也是他。



01 才子半生

 

谱曲、填词、演戏、写诗、篆刻、绘画……在把每一项都玩到历史高度的同时,李叔同收获了一大票的粉丝、迷弟、迷妹。而这些足以让世人捧为“XX年不遇之天才”的事迹,对于李叔同而言似乎都是“常规操作”。

 

弘一大师自画像,现收藏于日本东京美术大学(图源:网络)


出身豪门的他,才思敏捷,年少成名,且风流倜傥。彼时的李叔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走寻常路。在文艺界声名大噪的李叔同,突然出钱帮助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发动“戊戌变法”。看似放荡不羁,实则是洒脱里心怀家国。

 

李叔同,是弘一大师未出家之前的名字。当时的他是天津盐商的公子哥,是三岁识字、六岁写诗、八岁研读四书五经金石书法的神童,是演艺圈的“流量担当”,也是文学圈的后起之秀,是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人的超级偶像,是丰子恺、刘质平等人的老师。也是经常出没于烟花巷陌、三妻四妾的“花花公子”。

 

李叔同的生母曾鼓励儿子“遍尝世情”,面对母亲逝世后不能其棺椁不能由正门抬入的封建残余,李叔同在其母的葬礼上一袭礼服、一架钢琴,深情款款地弹奏为母亲谱写的歌曲《梦》,并叹言“从此我的幸福时期都已过去。”

 

02 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

1916年,渐入不惑的李叔同忽觉这声色犬马的前半生,已如白驹过隙般无处可追,正如他在十五岁时写的“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一样。金钱、名望、爱情、才华……这些世人追求一生的东西,在李叔同眼里已如过眼云烟。

 

在杭州教书的日子里,他深感自己虽然万事具足,但却徒增烦恼。因此在国学大师的马一浮的浸染下,从佛法中寻求解除烦恼的办法,最终毅然出家。

 

梦参长老曾回忆起弘一大师出家前的一些变化。

 

(李叔同)后来到两江中学去教书的时候了,他人就渐渐变了,有点向道了,到寺庙啊。他到杭州出家之前他就先到那去打饿七,看能饿得起不。饿得起就出家,饿不起就不出家。

 

李叔同不光打完了“饿七”,还著书《断食日志》一部,并正式皈依为在家居士,发愿终生食素。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预言:社会主义旗帜一定会插遍全球;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徐世昌被选举为大总统……这一年政坛、文坛如锅中沸水不得安宁。

 

弘一大师德相(图源:网络)


李叔同又一次不走寻常路,给这口烧的红彤彤的锅里添了一壶冷水。虽然夏丐尊、柳亚子、丰子恺等一众友人极力劝阻,但李叔同心意已决,决无转圜的可能。

 

倓虚大师在回忆弘一大师的书里写道:


 一九一八年暑假天,他正在杭州两级师范当教师,忽然要出家,谁也留不住。马上把自己的东西完全送人,到杭州虎跑大慈寺,拜了悟老和尚为剃度师,命名演音字弘一。


03 待人以暖春 律己以寒冬

 

自古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然而出身豪门的李叔同,在成为弘一大师后,却在佛门中以持戒勤俭传诵至今。同时,他也完全放下了当世才子、豪门贵子的身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倓虚大师在他的书里记录了他出家第一天的情景。

 

原本在学校里,闻玉是伺候他的,来到庙里后,他马上倒过来伺候闻玉,并且对他说:“这是我们的家,你在这里住一天是我们庙里的居士,我应当好好照应你。”

 

在“待人以暖春,律己以寒冬”方面,弘一大师确实做到了很高的境界。他曾经受倓虚大师邀请前往青岛湛山寺讲学,这期间就由梦参长老陪侍。

 

你惹着他了,他本来是该生很大气,他不生气,他只是不说话……第一个不吃饭,第二个不说话……他自己烦恼了,他自己压迫,他就忏悔,不吃饭,不跟你说话,跟谁都不说话。

 

弘一大师的不吃饭、不说话并非是在跟他人怄气,他常说“律己,宜带秋气;律人,须待春风”。因此,弘一大师不吃饭是在替犯错的人忏悔,直到犯错的人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出家后的弘一大师,开启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之旅,他的魄力折服了曾经极力劝阻他出家的亲友。也难怪有着近代中国“最傲娇”女文青之称的张爱玲会感叹道:“在弘一法师寺院的围墙外,我是如此谦卑。”

 

04 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出家后的弘一大师依然保持他的才子特质,他潜心研究律宗,最终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倓虚大师在书中略言,民国大居士徐蔚如对弘一大师最终研究律宗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曾对弘一大师说:“自古至今,出家的法师们,讲经的多,讲律的少;尤其近几百年来,就没有专门研究律的,有也不彻底。你出家后,可以专门研究律,把中国的律宗重振起来。”

 

律宗由唐代南山道宣和尚创宗,由于修持方法晦涩难懂,出家法师很少有人涉足律宗,到南宋以后几乎无人愿意触碰,几近失传。可想在民国再研究律宗,其难度系数有多高。

 

然而,弘一大师用了三年时间,其间修《谢客启》一封闭关半年,出关的同时《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面世。这不律宗著作对汉传佛教影响甚广,对修行人而言最能起到提纲掣领、以简驭繁的作用,因此至今仍然广为刊印。

 

弘一大师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图源:网络)


弘一大师对律宗的研究,得益于他的智慧,更得益于他超乎常人的耐心。倓虚大师回忆弘一大师在湛山寺讲学期间的故事时,就曾提到这一点。

 

头一次上课,据他说,事前预备了整整七个小时,虽然已竟专门研究戒律二十几年,在给人讲课时,还是这么细心,可见他对戒律是如何的慎重!

 

在湛山寺讲学大半年,全寺上下都希望弘一大师能作为他们依止不离的善知识常住湛山寺,但是洒脱惯了的弘一大师不习惯青岛冬天的寒冷,更不习惯穿厚厚的衣服。他离开前找倓虚大师,两人定下五条约定

 

我知他的脾气,向来不徇人情,要走谁也挽留不住,当时在口袋里掏出来一个纸条,给我定了五个条件。第一:不许预备盘川钱;第二:不许准斋饯行;第三;不许派人去送;第四不许规定或询问何时再来;第五:不许走后彼此再通信。

 

离开前,他给湛山寺听他讲课的同学没人送了一幅“以戒为师”的小中堂,还有些人另外求字,他都一一应允,写了有几百份,临了又再次开示,劝众人念佛,离开后便了无挂碍。

 

弘一大师手书“以戒为师”(图源:网络)


在临别时,彼时作为护法的梦参老和尚前去送弘一大师上船,这一情景被同行的湛山寺一火头僧记录了下来:

 

在和梦师将别的当儿……低声向梦师说:“这是送给你的。”梦师喜不自胜的携回展视,是部他老手写的《华严经净行品》……末幅有跋云:“居湛山半载,梦参法师为护法,特写此品报之。”

 

05 悲欣交集 往生极乐

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弘一大师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作吉祥卧,安详示寂

 

弘一大师自写三纸遗嘱,一纸交由温陵养老院,皆为改进养老院、尊重老人、重修遗址等请求;二纸交由妙莲法师,嘱托他为自己操办后事,并谢绝一切吊问。

 

他请妙莲法师为自己助念,他告知妙莲法师:“当在此诵经之际,若见余眼中流泪,此乃悲欢交集所感,非是他故,不可误会。”


弘一大师绝笔“悲欣交集”——见观心(图源:网络)

他还交待妙莲法师在棺椁四角放上盛满水的碗,以防止虫蚁嗅味而来,以免焚化时误伤性命。

 

弘一大师手书临终偈(图源:网络)


临终前,弘一大师作《遗书》附录“遗偈”致好友夏丏尊、弟子刘质平,内容如下: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撰文 | 王正强
编辑 | 王正强
图源 | 网   络

投稿微信 | 15921639311
投稿微信 | 15901767612

菩萨行 菩萨道
商务合作 | 15921032980
官网丨www.pusa123.com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