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巴仁波切:美好的婚姻和子女关系!
我想在此谈一谈婚姻,首先,我们不能光谈理想状态,让我们来看看婚姻中有时会发展的问题。
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人们通常觉得他们正处于一种强制性的情况,而不是彼此互为朋友。
婚前,两个人发现他们相处得非常好,因此才结婚,但结婚后,他们的关系往往开始恶化;他们可能会失去他们的友谊。
他们不再是朋友了,他们变成夫妻,友谊似乎不适用了,因为他们的关系已成为义务性的。他们不再互称对方为朋友。
相反地,他们如此称谓:“我的丈夫”,或“我的妻子”,他们失去了曾经有过的玩伴特质。
在蜜月期间,他们有可能感觉像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嬉戏;但是当他们回到家、回到日常生活里,他们便失去了这种游戏感。
现在他们是严肃的公民了,他们开始发挥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对整件事情非常认真和忠实,努力去维系婚姻,他们往往会丧失对一切的幽默感。
合法性已经把他们的关系转变成一个严肃的情境,而不仅仅是原有关系的持续状态。
如果那友谊能在婚姻中继续不断发展,丈夫和妻子最终可能发展出一种不需要说完一句话、就可以体会彼此的共同理解。只消一两个字语,伴侣间已经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在婚姻里头,理想上夫妻间的沟通非常无拘、自由,他们能够相互流畅而公开地交流,更甚于其他朋友。
因为他们花那么多时间与对方相处,他们深深了解彼此,并且能够完全地对任何事情敞开。
一个关系中,如果你感觉到慷慨布施之感,那便是良好沟通的基点。我们可说一夫一妻制、或承诺的真实基础是慷慨布施,婚姻就是两个人分享共同基底。
当其中一个人遭遇麻烦,另一个人便提供协助。若伴侣间互相帮助,那便能维护此一关系的共同基础。
在一个美好的婚姻中几乎具有一种计算机式的敏感性:若一人陷入困境,另一人会提供扎实的助益、以解决问题。
如同婚礼上的誓言:“无论境遇是好还是坏,无论疾病与健康。”你发誓你要照顾和接受此人作为你的丈夫或妻子,你发誓要关照另一人的整体存在,为他或她的幸福负起责任。
如果你比伴侣更优越,如果你的伴侣能量很低、而你的能量状态是正常的,你会影响、或帮助对方,把她或他带到你的水平,意即以健康的方式来互相影响。
我们应当把儿女视为宾客,父母与儿女需要努力于彼此的亲子关系。如果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之后,父母并不把儿女视为宾客,那么他们将开始把子女视为自己的财产。
以此种对待方式,你将失去与你的小孩适切关连的宝贵机会。当小孩长大以后,你会觉得是你的财产,你的领土,增广扩大了,而非感觉你的客人顺利成功。
把儿女视为宾客,意味着你欣赏他或她作为一个朋友,一个客人,不是一个宠物,也不仅仅是“我的儿子”或“我的女儿”,而是一位有自己独立主张的朋友。
理想地说,对这位特殊的众生,你的孩子,决定接受你作为她的父母,你应该感到荣幸。通常情况下,父母对子女期望殷重。而不以为孩子有如宾客,可以自己作决策。
如果客人决定明天要离开,你应感谢客人的造访。“我们希望你喜欢这里,我们还可以为你做些什么?我可以为你叫一部计程车吗?或帮你订机票呢?”
如果你可以这么做,这是很美好的。客人也许会一次又一次地回来,接受你们的盛情款待。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大德教言 | 佛学问答 | 正知正见
- 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ཆོས་ལུགས་ཀྱིས་འཛམ་གླིང་བདེ་ལ་འགོད་པར་སྨོན། -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2024-03-17 13:55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