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生命的短暂

繁体

编者按

单词“Memento mori”来自拉丁语,意思是“记住死亡”。

从获胜的罗马将军因为听到“记住死亡”的呼声而瞬间感到自己的渺小到墨西哥的“亡灵节——传统的纪念方式为搭建私人祭坛,摆放用糖骷髅、万寿菊和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并携带这些物品前往墓地祭奠逝者,很多文化的人都拥抱这样的哲学。

记住死亡就是承认生命的短暂,就是尊重生命,就是要保持谦逊的态度。

我们的文化有万圣节,但是,主要内容不过是到宿营地看电影、吃饼干爆米花、传播掺了兴奋剂的星河巧克力谣言。

骷髅头和墓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提醒,但我们对这些形象已经不再觉得敏感了。

我们太多的人否认自己终有一天要死去。 

意大利裔诗人弗林格蒂知道,这个世界虽然美丽无比,却是个瞬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地方。然而,很多人仍然竭力回避诗歌和艺术。

我们虽然能够随心所欲地忽略死亡却不可能逃避死亡的魔咒。

正如阿兰·莱特曼提出的疑问,“就连仅仅两个世纪之前的1800年,那些曾经活着和呼吸的十亿人如今在哪里?”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NO.壹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我们通常认为,死亡是很遥远的事情,离自己还有很长的距离,因而会得过且过,不愿为死亡作准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根本不敢去想什么时候会死,自己也许很快就会死的现实问题,然而,纵然我们千方百计地回避,但总有一天死神会找上门的。

对每个人而言,生死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注定的宿命。

生老病死与现实生活当中的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无法逃避的,只能鼓起勇气去面对。

NO.贰

面对死亡的时候,世间所有的钱财、名利、知识、地位、经验等等都用不上。

无论是高官厚爵,还是巨贾富翁,如果没有经过死亡培训,到时都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很多人在自己被查出是癌症晚期,医生下了“死亡审判书”以后,都极度悲观,异常绝望,很快就面呈青灰、憔悴不堪了,这些人往往不是病死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 

究竟怎样去面对死亡,大多数人会感到茫然无措。若能把死亡的整个过程,转换为非常幸福、非常有意义的解脱之旅,那就不用惴惴不安、如临大敌了。

此处,我们将给读者讲一下《西藏度亡经》里面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相关内容。

但因为《西藏度亡经》属于大圆满典籍,要彻底了解,必须有大圆满的灌顶,还要修完五加行。

给没有灌过顶的人介绍这些密法,便违背了密法的次第,一方面会有罪过,而且即使介绍了,也没有用,所以此处暂时不介绍其中的密宗特殊修法。

NO.叁

《西藏度亡经》中讲的面对死亡的方法分两种:

一种是自己怎样面对死亡;

另一种,是如何帮助他人面对死亡,比如助念、超度等等,就像西方的临终关怀,这对晚期的艾滋病人和患有癌症等其他绝症的病人,是很有帮助的。

这些窍诀,都是从世俗所有学科当中无法学到的,只有藏医里面介绍了一点点内容。  

准确地认识死亡,可以让我们在提及死亡时,不再恐怖、惊惶、躲避。

因为我们已经了知,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一种周期性过程,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

NO.肆

面对死亡,不用消极悲观。

若能抓住机会,甚至可以在死亡中提升我们的生命级别。 

在一个人从死亡到投生的阶段中,至少有好几次解脱、成佛或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若能掌握死亡窍诀,就能获得解脱。哪怕没有成佛或往生,利用死亡窍诀,也能自由投生到人间,获得暇满人身,然后进一步去修行,从而获得解脱。

掌握了窍诀,就不会仅仅依靠过去的业力,身不由己地投生。但如果不懂得死亡窍诀,就会一次又一次地错过所有机会,完全随着业力的牵引,自己根本无法控制局面,所以,学习死亡窍诀非常重要。

更多内容请翻阅《慧灯之光》系列。

 - END - 

文字:来源于《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ID: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扫码关注我们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