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见修养,小事见人心

繁体

有句话说,海水难量,人心难测。

对此深以为然,所谓事有百态,人有千面。

很多时候,我们要真正看清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无论一个人伪装得有多完美,也会被生活中不经意间的小细节出卖了自己。

细节,就好比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面貌。

细节,见修养

很赞同帕斯卡说的一段话:

“不要从特殊的行动中去估量一个人的美德,要从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去观察。”

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细小行为,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所以也最真实。

细节之中,修养立显。

记得曾经看过一档寻人服务类的公益节目,主持人是倪萍。

 

当时看的时候发现,每当有新的求助者上来的时候,倪萍总会先和对方解释说:

“我的腿不好,就不站起来了。”

 

原来倪萍的腿,以前拍戏的时候,在冰河里面泡太久受了寒,如今落下了病根,如是站立的时间久了就会疼痛。

 

一个节目录下来,倪萍的那段话,说了多少遍已数不清了。

有人问她,每个求助者上来,都要重新解释一遍,你不觉得很麻烦吗?

 

倪萍说:“我又不只是面对一个求助者,怎么只能单对一个人解释呢?

 

一个人知道我腿不好,不代表所有人都知道啊。

 

麻烦是麻烦些,但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如此还能更好地来拉近彼此的距离,缓解他们的紧张。

 

所以,我还是会一个个解释的。”

 

倪萍的一番话,不禁让人心生佩服之感。

正是这个小细节,既体现了作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也体现了她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就如《菜根谭》里说的那样:“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修养同样如此,不仅体现在宏观的大是大非上,还体现在细小的行为举止中。

正所谓,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虽不起眼,却能照见一个人的修养。


力所能及做好自己的事,为他人着想,不仅是一种礼貌,更体现一个人良好的修养。

小事,见人心

人们常说:人心隔肚皮。

 

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东西,它既看不透,也摸不着;

你很难知道,站在你面前的人,对你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但一个人可以装得了一时,却很难伪装一辈子。

想要看清人心,最直接的就是去观察他对待小事的态度。


越是细微的事情,越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想起朋友怡景和我讲过的一个事情,当年,她大学刚毕业出来工作。


一天,突然接到了大学舍友的电话,说是有紧急的事情,想问怡景借几百块缓解燃眉之急。


舍友信誓旦旦地表示,下个月工资到账后,马上归还。


怡景见舍友情况似乎很紧急,没多想就把钱给舍友转了过去。


可是过去一段时间了,舍友却从没有提及过还钱这件事。


后来,在同学聚会上,怡景见到舍友,便委婉地向她提起到了还钱的事情。


舍友打趣道:“我们之间什么关系啊,区区几百块我还能欠了你的吗?等我完成手头上的项目,拿到奖金就还给你。”


可当时离借钱给她的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


再后来,舍友还是没把钱还上,怡景也没有再去主动问她,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世事虽难以难料,人心虽复杂难测;

但我们依旧可以从相处中的一举一动,窥视一个人的真心。
有道是,水不试,不知深浅;人不交,不知真假。

钱财虽是小事,但这金钱一来一往之间,往往最考验人心。

你把对方当作知心好友,但是对方却未必把你放在心上。

很多时候,一件小事,就会让他们露出本来的真实面目。

 

细节,决定成败

著名小说家狄更斯,曾被问过一个这样的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像您这样的写作天才?”

狄更斯回答说:“天才,就是注重细节的人。”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很多时候,即使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却可能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天壤之别。

一直很欣赏著名企业家克林顿的待人处事之道。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大部分的小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当时,克林顿的齿轮厂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危机,濒临倒闭。
 

走投无路之时,他想向以前的一些老客户和朋友求助,帮自己出出主意。

 

于是,他写了很多封信,准备寄出去的时候,想到自己连邮票都快买不起了,别人自然也舍不得花钱买邮票给自己回信。

 

为此,他变卖了家里的东西,换了一些钱,在每一封信里面都附上了两美元,作为回信买邮票的费用。

 

他的朋友们收到信后,都被他在信里面附上两美元这个细节打动,纷纷为他伸出援助之手。

注重细节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别人的认可。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

很多时候,你的一个小小举动,就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不禁想起戴维·帕卡德曾说的一句话:

“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

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所谓成功,不过都是从一件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又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逐渐积累而成的。

常言道:细节见修养,小事见人心。

一个人的为人如何,总会被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所显露。

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你也许不会在意,但却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

细节,能成就一个人,亦能毁掉一个人。

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忽视细节的力量。

细节决定人生。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从细节做起,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作者:明心君,公众号:一心问禅(ID:yxwc1927)。弘扬禅佛文化,用禅佛智慧解答读者的人生困惑,百万读者订阅的微信大号。本文首发于一心问禅,转载请添加微信:fgd5672。
图:源于网络,侵删。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