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佛说女子需除此八十四态,方可成道!

繁体


前言:《大爱道比丘尼经》出自大正藏律部二四册(第九四五页中~九五九页上),是一部叙述比丘尼祖师大爱道出家因缘的经典。
大爱道比丘尼,音译“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最小的妹妹。佛门中有很多伟大的女性修行者,如胜鬘夫人说一乘法、摩登伽女出家证果、大德鹿母布施第一,其中大爱道比丘尼为出家女众之首,是佛教有女众出家的起源。
大爱道比丘尼对后世女性的启示并不仅仅在于她出家成道,在家女性更应该从她的示现中找到解脱的道路和动力,认识女性更为深重的烦恼,化解烦恼,广结善缘,积功累德,一心念佛。
建议女性学佛者可以多诵读《大爱道比丘尼经》以获得加持,对调伏自心的烦恼,精进念佛会有益处。

女子需除八十四态
方可成道

摘自《大爱道比丘尼经》
女人求道,但坐外八十四态,还自缠身。有堕八十四态者,如入大深海,必没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态者,即是阿罗汉也。阿难,复叉手长跪前白佛言,何等为八十四态,令人不得道也。愿佛加威神解说,威德现敬。使众人开解信乐其义,终日习闻令脱罪患,使得正真即皆欢喜,及后当来皆使开解。佛言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内著心中,我当具为若说之。

如是阿难,谛受奉持之,为当来过去今现在比丘尼,布说其要使奉持之,行如是法者,疾令人得道。佛言,女人八十四态者,迷惑于人使不得道。
一、虚荣好饰类
1、摩眉态——女人喜画眉眼,来妆饰自己。
2、梳头态——女人喜梳头,拨弄额前头发。
3、脂粉态——女人喜敷抹脂粉来迷惑丈夫。
4、细视态——女人喜学少妇作态,眯着眼看人。
5、丹唇态——女人喜擦口红。
6、耳珠态——女人喜戴耳环。
7、璎珞态——女人喜着项链、金钗、耳环、手镯等妆饰之物(喜穿金戴玉)。
8、彩衣态——女人喜穿一切华丽美好的衣物。
9、丝履态——女人喜穿丝袜、绣鞋,以显现自身的风情。
二、故作姿态类
10、掉臂态——女人喜走路晃动两手臂,故作姿态,以引人注意。
11、邪视态——女人喜斜着眼睛窥视人(或偷窥或增加妩媚)。
12、盗视态——女人喜窥视他人的隐私。
13、却缩态——女人想看男子,不好意思让他知道,现出娇羞的样子,为却缩。
14、后视态——女人偷瞄男子,待男子去后,远远地看他背影是俊还是丑。
15、默语态——女人想见男子,见了面,又低头不讲话,作出矜持的样子来。
16、摇行态——女人走路时,故意摇头、摇身,表现娉婷姿态,以吸引男子。
17、摇座态——女人坐时,喜欢摇头、摇身,以引人注意。
18、摩爪态——女人坐时,喜低头不语,摩弄手爪、现淑女纯洁的样子。
19、笑语态——女人喜欢坐着边笑边说话。
20、细声态——女人喜欢用细软声讲话,表现自己的好教养,给对方留好印象。
21、描眉态——女人喜大众前画眉,引人注意,而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22、呵斥态——女人喜坐在那儿吆喝畜生,表现威态,以满足骄慢的心理。
三、思念男子类
23、内喜态——女人见男子来,欲迎还拒,吊人胃口,外面表现不屑,内心却莫名其妙地欢喜。
24、贡高态——女人贡高,自以为是,憎恨、嫉妒他人,不随喜他人一毫之善。
25、佯嗔态——女人想得夫婿,见面时,又假装愤怒,表现出不可亲近、孤傲的样子,欲擒故纵,以自抬身价。
26、愁悔态——女人见夫婿来,假装生气,而男子知趣地走后,却又忧愁心悔。
27、骂詈态——女人聚在一块共语,见男子来,假装不高兴,打情骂俏地作态,骂詈要赶走男子,但内心却希望他们留下来。
28、诽谤态——骂男子后,女人难堪,恼羞成怒,用口诽谤之,内心却很忧愁。
四、自骄慢他类
29、轻口态——女人随便讲话,不经大脑、不识大体、不知分寸,随意任性,口无遮拦,不看时间场合,先吐为快,好说是非。
30、专权态——女人喜掌权专制,为所欲为,以权势自我标榜,排除异已,以他人为非。
31、慢弱态——女人以高姿态压抑、欺侮孤寡残弱的人,以势力来强胜他人。
32、威迫态——女人仗势欺人,压迫威胁不听自己话的人,语言喜欢占上风。
33、不偿态——女人贪心重,不讲道义与信用,贷不念偿;或不尊重人,不在乎别人的东西,故借而不还。
34、曲人态——女人喜歪曲别人的想法,认为自己是正直的,将恶加于他人,将善归于自己。
35、无常态——女人心情反复无常,自以为比别人聪明(更常以此无常的方法来戏弄人,而自得其乐)。
36、自贤态——女人以贤者自居,好事都揽为已身,恶事则推给他人。
37、居功态——女人喜暗示或标榜自己,认可自己,并以他人的功劳自居。
38、怨劳态——女人自己辛劳就自怨自艾,看他人辛劳却幸灾乐祸。
39、虚假态——女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不愿说真话,喜说他人的是非长短与过错。
40、骄人态——女人以富贵而骄傲,轻视他人,以高贵的地位,而占尽低位人的便宜。
41、讪妒态——贫贱时嫉妒富贵的人,地位低时,就刻意讪笑挖苦高位的人。
42、自媚态——女人喜现媚态来讨好上面的人,伪装道德来标显自己。


五、嫉妒破坏类
43、败人态——女人喜败坏他人将要成功的事情,破坏修行人的道德或戒律。
44、迷乱态——女人喜以自私的情态、欲态来迷乱周遭的人,用颠倒的浮言和姿态来扰乱道人的视听与道心。
45、嫉妒态——心中喜怀嫉妒,常说些刺激和严厉的语言来诽谤、刺伤他人。
46、诽谤态——喜在背后说人是非隐私,批判他人的错误,将过失推给他人。
47、谤净态——女人喜到处去宣扬、诽谤依正道而行的清净修行人,想要令他毁败道德,扰乱他的道心。
48、是非持迷态——女人喜忆念人的长短,传递是非,迷惑扰乱修道人,令彼等认识不清而破坏和合。
六、悭贪追悔类
49、望报态——常忘不了给他人的小恩小惠,若布施他人,常希求回报。
50、悔责态——女人喜布施,却又无常地生起后悔,责备受布施及要其布施的人。

七、含毒骂言类
51、怨诉态——女人喜自怨自哀故作不幸状,对人表达怨恼之事,并咒骂畜生以泄恨,或藉此讽刺他人。
52、蛊媚态——女人喜现娇柔媚姿迷乱陷害有道德的人。
53、憎人态——女人憎恨胜过自己的人,不但嫉妒,还常希望他早点死。
54、怀毒态——女人喜持毒药作饵来毒害他人,怀毒在心,心中不平。
55、念恶态——喜牢记他人的过失,心中常存他人恶事,不能真心原谅他人。
56、自用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不听他人善意劝告,用美丽不实的语言来谄媚他人,可是又不信任他人,内心残暴,而喜怒不定。

八、嗔恼亲里类
57、疏内态——女人喜对自己的亲人苛薄疏远,对关系疏远的人,反而表现得很亲密;于邻里间,不识大体,将自己家中丑事,到处宣扬。
58、自是态——女人喜任性自以为是,烦恼刻薄,轻浮不安,不听修道人的指导。
59、骄形态——女人喜骄慢,贡高成性,敲击捶打,没有理由地嗔怒及高兴,使人摸不着头绪而感怖畏。
60、贪欲态——女人贪心不能制止,骄纵自己所求,任情自用,现种种令人怖畏的威貌,乱说正法,以此来忤逆修道人。
61、多疑态——女人喜贪恋男女之事,故心里常怀嫉妒、多疑,不能信任他人,慢慢地埋怨嗔恼憎恨充满心中。
62、恚怒态——喜现生气、忿怒的样子,为小事而乱发脾气,态度踞傲放荡,无有礼节,毫无谦逊,狂妄自是,自以为所说的是正法。
63、恶语态——女人喜以伤风败俗、不堪入耳的话来讽刺诽谤他人,不知尊卑,口无遮拦,恣意谩骂。
64、无礼态——女人喜傲慢,任性自用,不知尊卑长幼及身份差别。
65、恶怼态——女人喜刚愎自用,以恶姿态、表情与怨恨的心来对待他人,言语不合逻辑,没有次第,前后互相矛盾。
66、痴笑态——女人喜无理由地痴笑,不知庄重,做事任性,不知事情可为不可为,为所欲为,不守正法。
67、御夫态——女人喜严管丈夫,不令与其他人说话、消遣、聊天。
68、潦泪态——女人喜以乖违的身心来任性自用,不顺心就以轻慢的语言来毁骂丈夫,出言不知谦逊谨慎和惭愧。


九、谄诡害他类
69、危人态——女人喜以他人的危险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并视他人危机为乐。
70、诅恶态——女人喜以诅咒、诬赖的话,来恶言中伤贤人;故作姿态,以美言惑众,使人迷乱道德。
71、谀谄态——女人喜诡诈,狡猾不实,以美言谄媚来迷惑他人,欺骗他人,并以为他人不自觉知。
72、怨天态——女人贪得无厌,喜欢获取而讨厌损失,获取便欣喜,损失便愁恼,破口大骂,怨天尤人,满口的怨恼恶言。
十、咒诅伤慈类
73、咒诅态——女人喜骂詈冷热、风雨等自然现象;贪嗔心一起就好杀生,没有慈悲,以杀生为乐。
74、堕胎态——女人喜教其他的女人堕胎,不希望他人产子。
75、窃人隐私态——女人喜偷偷地窃视、打听他人的长短、好坏及富有与否。
76、调戏误人态——女人喜调笑戏闹,说些懈怠的话,必迷乱他人的心而后止。
77、贪蓄态——女人心贪喜积蓄,越多越好,无有厌足。
78、挑逗态——女人喜恼火丈夫,挑衅男子,令男子失去理智,无法自我控制,藉此引起男子的重视。
79、视秽态——女人喜把人家最难堪的事揭发出来,喜看别人不净,以此贬低他人而沾沾自喜。
80、嘲笑态——女人喜嘲笑盲、聋、哑、跛脚、五根不全的人,以耻笑他人之残障与恶事而自乐。
81、令困态——女人喜教人休去妻子,让那离婚的人失去依靠而穷困。
82、幸灾态——女人喜挑拨他人互相打击、诽谤与伤害,令他们一同受到灾祸与刑罚。
83、教斗态——女人喜教人作恶,互相斗诤、打官司而受牢狱之灾。
84、现威态——女人喜挑拨是非,引生祸害,任性大笑,内心狂乱颠倒,现种种欲态,令人见了心生淫念,并藉此狂傲及淫态更加气焰高涨,对追求他的人予取予求,令智者见了不由得要感叹说,女人实在可怕呀!

明当知之,女人能除此八十四态者,无不得度,无不得道,无不得佛也。贤者阿难白佛言,如是女人淫欲态,为可除不乎。
佛告阿难,此态自是女人所作耳,女人能自灭者,极可得灭耳。灭者,是现世阿罗汉也。阿难复白佛言,天上天下莫不愍济,群黎之类皆得度脱。愿佛当复解说灭除态欲之患,使大爱道等比丘尼皆得开解。



文章:网络。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一个动作改变别人的一生。
传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无量,感恩常在

谢谢您!
 请点亮“在看”,让更多人受益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