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没见效果,要么是时间还不够,要么是没真修

繁体

【原文】

第三,所谓的求验。既然学习专修净土法门,应当要求灵验。你如今发白面皱,死相现前,知道即将临终,那里还有几天的日子可过。必须在现今目前,便要亲见阿弥陀佛。就好像庐山慧远大师,一生之中三度见佛。又像怀感法师,称念佛名,便得见佛。又如少康法师,念佛一声,就有一化佛从口中飞出。像这种灵验的事迹,有万万千千之多,你若能够心无间断,想要见佛就不困难,反之,若是间断的心念一生起来,那就决定无法见佛。既不能见佛,即与佛无缘。既无佛缘,就难生净土了。既不能生净土,必定堕恶道,那么一念间断之心,便是三途恶道之业。

【学文解读】

说得多么清楚,多么明白呢。我们学佛修行了,必须有效果。这里边说的求验,就像我们生病了,找医生看病,医生给我们开药了,我们就吃药。吃完了呢,我们得有效果,得把病治了啊,不能说吃完药我不管了,爱好不好。没有人这么想的,一定都想着说,我的病好了,病要不好呢,我再去看,再去吃药,再不好呢,我换个医生,总的要把这个病治好了。这叫什么呢?这就叫求验。修了一辈子,弄了半天没有结果,那修它干嘛,有什么意义呢?修了,修行,我们就要见效果,就要往生西方,必须有效果,没效果佛法就没作用。

那么这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平时修行我们依照佛的教诲一一落实,那你放心好了,你真做到必有效验,你没做到没有效验,就这么简单。就像刚才决志里边说的,我们有病,去请医生看病了,医生也给我们开药了,结果我们拿着这服药,闻了闻,顺手放一边了,不吃,那你想你这个病能好吗?好不了,不仅不好,还会恶化,这就是决志告诉我们的道理。求验呢,那就是告诉我们必须吃药,必须吃药。既然看病了,医生给我们找出原因,开了药了抓了药了,我们就得吃药,吃了药必须有效果,必须治病,不治病的药那就是假药。既然开了真药我们不吃,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我们自己不想让病好了,自己找死,谁也帮不了你啊。

真正这些祖师,这里边举例子了,像我们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那真修,一辈子啊,见了三次阿弥陀佛,一定往生西方,没问题。又举了其他的祖师的例子,像这些灵验的例子千千万万多极了,真修的人必有效果,就像我们前面啊学了这么多往生西方净土的圣贤,那临终都有效验——预知时至,全身柔软,有种种瑞相,这都是验证,求验,没问题的。只要我们自己真的去修,真的去落实,真的不要再搞世俗的那些掺杂啦,没问题的,一定有效验,有效果,你想想佛法的力量如此之大,怎么可能没效果呢?



你想想我们现在发展了五年了,我们看看打七日记,多少人解决了问题啊。那么前几天,上一期我们天使七开七,听他们介绍有六对儿这些有自闭症之类的孩子和家长来了。通过七天,其中有两个孩子效果明显,原来不能说话,现在一个孩子能够叫爸爸妈妈了,另外一个孩子呢能够念地藏菩萨、阿弥陀佛了,你想想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多么大的效果!

学佛想治病,没有效果,我们想想,找找,看看问题在哪里——是不是我们修行的时间不够了呢?还不够,我们自己改造还不对,时间还不到了呢?还是我们自己就像前面维则法师说的,一边念几句佛,实质上是念念向外驰求,名利常在我心?如果还是这样,那没啥效果,咱们也能理解,这些假学佛,行伪善,你没效果那正常,太正常不过了,有效果才错了,才奇怪。如果我们真学佛,真实地落实佛的教诲,那没错,你一定会有变化,一定会有效果。效果大小这不定,因为我们情况不同,变化可以不同。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修行,它一定慢慢在变化,慢慢在变好。

那么这里边法师明确地告诉我们,关键在哪里呢?一念间断之心,啊,这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我们现在提倡大家每天要坚持功课,每天坚持学习,每天坚持行善实践,逐渐地让我们明白佛法,明白道理,逐渐地提高自己的境界、状况,逐渐地让我们在实践中改变过去的行为模式,改变过去的习气,改变过去那些错误的做法、观点,慢慢地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能够用佛法的观点,用佛法的模式去生活,去思维,这是关键,这是关键。慢慢就能做到心无间断,心无间断,时时刻刻它都是佛法的观点,佛法的那种要求,佛法的那种境界。

没事的时候,我们专心念佛啊,拜忏啊,诵经;有事的时候呢,我们认认真真去做,做的中间又能够遵守五戒十善,合乎佛的要求,举心动念,它都是合乎于正道、正法。慢慢就这么熏陶吧,逐渐就做到内心越来越安宁,安静,做事啊,做功课啊,思维模式慢慢都符合佛的要求了,逐渐就能做到清净、无染,逐渐就做到心无间断。如果做到这样,那好了,那不要紧了,能见佛,啊,能见佛。

我们做到心无间断啊,它是一个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不是说我们念佛念的阿弥陀佛,念的、念的……念了几天几夜不停,这是一方面啊,最关键是我们不念佛的时候,我们怎么办?不念佛的时候,我们也像念佛一样,这样才行。不念佛,我们心里边也是清清静静的,不会还贪恋那些名利,贪恋那些富贵,不念佛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得安静啊。不能像刚才说的,念念向外驰求,那你想,念佛的时候,说不定我们这个心还在向外驰求啊,何况不念佛的时候呢?不念佛的时候,这个心也要向内求,向内证,啊,心中要常定,这个时候才行啊,这个呀我们素质就提高啊。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一起被启发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