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五不说

繁体

作者:一梨;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海明威说:“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的确,有些话,不适合说,只适合藏。

一吐为快,只会伤人伤己;及时止语,才能周全彼此。

有时候,闭嘴,才是最大的尊重;沉默,才是最好的表达。

不倾诉自己的悲欢,是智慧

马克·鲍尔莱恩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人生在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博主升职后,福利待遇远高于之前,于是决定请所有关系不错的同事吃饭。

原本在酒店里订了三桌,可赴约当天,同事们却以不同的借口推辞,最后勉强凑了一桌。

席间,大家言笑晏晏,可说出的话却似乎变了味儿:

“看不出来,你本事挺大啊”,“以后就是领导了,可别瞧不起我们”,“走关系没,平时我也没看出你有多优秀啊”……

本以为会得到祝福,可没想到,桌上的人多多少少都沾了点儿“凭什么”的怨气。

博主说,那大概是她吃过最尴尬的一顿饭。

其实,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有个扎心真相是:这世上,除了父母,并没有多少人希望我们过得好。

所以,招摇幸福,更多的是惹他人嫉妒,徒增自己的烦恼。

前两天,朋友给我讲起几天前的事:

一次吃饭,她谈到自己最近压力大,经常失眠,可没想到,桌上有人接话:“你就是不累,让你去搬一天的砖,我看你还失眠不!”

一句话,让朋友透心凉。

朋友说:“总算明白了,这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

是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却无二三。

喜悦分享错了人,就是显摆;悲伤倾诉错了对象,就是矫情。

聪明的人早已将成长调成了静音模式,不随意倾诉自己的悲欢,暗自欢喜,暗自成长。


不戳破他人的难堪,是善良

知乎网友@昼起听风曾讲过自己年少时的一段往事:

她小时候家里很穷,难得拥有一双帆布鞋,可鞋子穿了不到一个学期,两边就开胶的厉害。

走路时,袜子会从鞋里露出来,但如果自己不动,就没人能看出那是一双坏鞋。

所以,在教室里,她总是坐的最规矩的那个。

可有一次,一个女同学问她题,她一时忘记,脚不安分起来,被邻桌的男生看到了,男生取笑道:“鞋子都破成这样了还穿。”

她身边那名女同学也低头看了一眼,但什么也没说。

博主说,直到今天,她都感激那名女同学,成全了她仅剩的自尊。

契科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而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不戳破他人的难堪,这看似微弱的善意,却可能温暖另一个人的一生。

记得一次,我和周姐下班后一起回家,同一趟车上,坐在不远处的同事小张,情绪有些激动,一边大声打电话,一边用手擦眼泪。

这一幕,周姐也看到了,因为平时大家关系都不错,我问周姐,要不要坐过去安慰她一下。

周姐摇摇头,也没让我过去。

隔了很久,我才后知后觉,谁都有脆弱的一面,可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难堪,被旁人围观。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光鲜,也各有各的苦衷。

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别人捉襟见肘的安慰,一时兴起的理解,我们需要的只是旁人不打扰、不戳破、不提及,这种不动声色的成全。

有人说,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

是啊,你永远不知道,你对面看似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也许内心正经历一场海啸,可他始终那么安安静静,为的就是,不让任何人知道。


不贬损他人的实力,是涵养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有人平步青云,他在背后议论人家有关系走后门;

有人容颜姣好,他暗箭伤人说别人是花瓶没实力;

有人成绩出众,他四处嘲笑他人死读书不懂变通……

这类人,总以为贬低别人,就能抬高自己。

殊不知,打压同行,也否定了自己;敬畏对手,也庄严了自己。

人活一世,每个人都该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光,但实在没必要吹灭别人的灯。

作家林清玄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和孩子在散步时,路过一个卖油面的小摊子。

卖面的小贩,一面和别人谈笑风生,一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出十来碗面,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林清玄和孩子都看呆了。

离开面摊时,孩子突然说:“爸爸,如果你和老板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林清玄坦言:“我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

路过油条摊儿,看着锅中油条胀大的美感,林清玄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炸油条的人。”

路过饺子摊儿,看到晶莹剔透的饺子,林清玄又说:“爸爸比不上包饺子的人。” 

在文中,有一句令人深省的话:我们什么时候能看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对生命真正有信心的时候。 

意识到无知,才是知道的开始。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棋逢对手,切磋过招。赢,要痛痛快快;输,要明明白白。

给别人以掌声,给自己以动力。

不多管周围的闲事,是格局

从2楼往下看,满地垃圾;从20楼往下看,全是风景。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都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

人生在世,潜心修行,专注自我的同时,更要懂得悦纳他人。

以前单位有个同事,总是喜欢给别人找毛病和提建议,比如:

公司故步自封、管理上漏洞多,应该及时转型和创新;

领导目光太浅、经验不是很足,还需多经历风雨历练;

同事执行力差、思维模式单一,还得端正态度多学习……

再比如:女同事的鞋跟太高,男同事喜欢点外卖,门卫师傅闲暇时爱抽根烟,这种不足挂齿的小事,他也要插手管一管。

刚开始,我们以为他敬业,把每一个员工当亲人,希望我们都能越来越好。

但时间长了才发现,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监督别人。

在国家大事上评头论足,在芝麻绿豆里指手画脚,这样的他,个人业绩总是惨不忍睹,人际关系也一塌糊涂。

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

不多管闲事,不是教人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让我们学会口下留情,允许自己不完美的同时,也愿意接受别人的小瑕疵。

无关原则的小事,没必要横加批判;不伤大雅的细节,也无需好为人师。

指正自己,改变自我,是神;

指责周遭,改造世界,是神经病。

与其规范别人的棱角,不如经营自己的美好。


不争辩无谓的对错,是情商

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如果某个人硬要说2加2等于5,你只会感到怜悯而非愤怒。

不讲道理的人,不必费心解释;认知不同的人,无需据理力争。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以前单位里有个同事,特别喜欢抬杠,总能随时随地开展一场辩论。

一次聚餐,果盘里的水果很甜,一个同事边吃边感叹:“菠萝好甜啊。”

他立马大声提醒,“这叫凤梨,哪里是菠萝!”

同事小声嘟囔,“有什么区别嘛。”

他一听不干了,“区别大着呢……”于是滔滔不绝,甚至将话题都扯到了植物分类上,硬生生让所有人服气了。

原本开心放松的聚餐,却被他败了兴致,表面上大家都没说什么,但从那以后,私下里的聚会,我们再也没有叫过他。

在针头线脑里争输赢,只会输掉自己的情商;

在鸡毛蒜皮上辩对错,只会败光他人的好感。

曾看过这样一个笑话:

有人问智者:“你总是这么平和冷静,怎么做到的?”

智者回答,没意义的争吵和理论,他一般只回一句,“嗯,你说得对。” 

问话的人不依不饶,“你这是在逃避,这样处理不对!”

智者点点头,“你说得对。”

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没意义的争论,周旋只会赔上好心情;不必要的辩解,纠缠只会搭上教养。

欲成大树,莫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苍蝇。


柏拉图有句名言:“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喧嚣的世界,适时止语,于别人是善意,于自己是修炼。

余生,愿我们都能做一个会说话、懂沉默的智者。

共勉。


作者:一梨,来源吧: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图:源于网络,侵删。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