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脉藏在哪里?

繁体

— —

你的人脉藏在哪?

A tiny drop of water gave me hope.



【编者按】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交软件几乎在所有人的手机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微信、微博、脸书、推特......这个软件聊两句天,那个软件刷个热搜,随手再分享个小视频......不经意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据统计,中国人平均13分钟就用一次手机,每日平均能用108次。花费这些时间,我们得到了什么呢?

其实,太多的社交时间会降低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而向外求取,主要是求资源、求渠道、求关系、求人脉,到头来却发现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很多时候,真正使我们劳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无效的社交”。 

什么是“无效社交”?比如:你跑到一个聚会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全程笑脸相迎,满屋子客套话,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扫微信、留电话号码,但是三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 仔细想一下,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被这种“无效社交”占用了。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未来最珍贵的东西是时间,请把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有时间就看看《慧灯之光》系列,您的世界会精彩很多!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你所追求的财富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都用来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

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

最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

永久的幸福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四十岁之前,用命去买钱;四十岁以后,用钱去买命。

四十岁之前,就要不断地加班、熬夜,为了节约时间,经常吃垃圾食品,结果把身体搞垮了,心情也变得郁闷、焦虑了,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异常冷漠。

哪怕四十岁以后赚到了一点钱,又有什么用呢?可悲的人生啊!

  

以前,我们觉得金钱、地位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大家都很希望拥有,已经有了的人就希望不要失去。我们一直认为,这些才能给人永久的幸福,一旦失去了它们,就没有了幸福。

以前的概念就是这样。现在我们要知道,这些名利虽然也能够让人得到一些临时性的所谓快乐,但这是非常短暂的,实际上它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

  

有些人名声很大,但这些名声不仅对他没有好处,最后反而让他丢失了性命。有了名声就有了很多是非,而一个人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当他承受不了内外压力时,就会走上绝路——自杀,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名声不但没能为他带来幸福,反而损坏了他的生命,也就是毁坏了他的一切。地位也是这样。有些人苦苦地追求高官厚禄,可是刚爬到高位就遇到别人的刺杀,类似的例子有很多。

金钱也不例外,有些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地挣钱,发财以后,他的财富、生命乃至眷属却全部成了别人打劫的对象,一下子就被毁掉了。

所以,把这些做为精神的依处是错误的想法,在这里面,我们的确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精神上的依处

 

那么,我们该拿什么做为精神上的依处呢?

现在,要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去反反覆覆地思维:在这世界上最究竟的真理是什么?最究竟的真理在哪儿?最究竟的真理对我们有没有帮助?

如果它对摆脱痛苦没有任何帮助,那么即使是真理对我们来讲也毫无用处。

但是,佛法不是这样,可以说佛法是这世界上唯一最究竟的真理,不但它本身是真理,而且它可以让我们从轮回里跳出去。所以,只有佛法和修行才值得做为精神上的依处。

    

唯一的(依处)就是它!除此以外,你看看,在这世界上、社会上还有什么可以做为我们的精神依处?财富、地位等难道能作为依处吗?

家庭能不能作为精神上的依处?子女能不能作为精神上的依处?父母能不能作为精神上的依处?

这些都是临时的一种依处(也可以说是依处),但是,它们是不究竟的、不可靠的,只有佛法和修行才是真正的精神依处!

-   E N D   -

文字|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 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