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规矩太多?这里有一份详细的说明书

繁体

寺院仪轨

认识法器


寺院里出家人每天的生活都是由法器引领,随着法器,就是大家听到的钟声、鼓声,还有观音殿前挂的像大鱼一样的梆,还有铜的火典也叫云板等,寺院里出家人的生活全是由法器引领,所以出家人生活很简单,光用耳朵听就可以了。


包括上殿、诵经同样的都是由法器引领,不需要专门有人去招呼。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号令,法器一敲起来,天上的龙天护法就会知道我们在做佛事,在诵经,就会来守护道场。

 

每天法器响起都是由禅堂开始,柏林寺的禅堂就是观音殿后面的无门关。怎么区分一个寺院的宗派?就是到禅堂看钟板。


禅堂里面一口钟下面挂了一块板,外来参访的师父到这个丛林里,到禅堂里一看,看到这块板就知道这个寺院是禅宗的哪个宗派。有禅堂有钟板的寺院就是丛林,否则即使寺院的建筑再大,没有钟板都算不上丛林。

 

我们每一天法器的响起是由禅堂开始,早上是四点一刻打板。每天早上,在禅堂里起板,最先开始打板是打三板,就是三下,三板在禅堂里打三遍,然后是打慢四板绕寺一周,大家听到打了四板就要起床、洗漱,这是最开始听到的板响。

打板

慢四板打回禅堂后,打快四板四遍,禅堂里下位打叫香三下,然后是快五板,接着煞板,禅堂里接钟板,禅堂里的钟板打过以后钟鼓楼套接大钟,寺院里这些法器都是一环套一环的,没有间断,都要衔接上,没有打空板的。


早晨是先敲钟后敲鼓,晨钟暮鼓,晚上是先敲鼓后敲钟,这几天大家可以注意听一下。


同样做晚课的时候要先开梆,然后禅堂里接钟板,再接打巡板。晚课听到打板就是打一板,单独的就一声板响,打一板也是绕寺一周,大家听到板响就集中到普贤阁做晚课。


同样在大殿里诵经,敲木鱼、敲引磬。大殿里放的木鱼,有一种讲法,鱼睡觉也是睁着眼睛,它一直是不闭眼的,寺院把它做成法器,每天念诵的时候用来敲,也是警策大家要精进,时刻不能懈怠。 


木鱼

礼佛要领


下面给大家讲一下礼佛。我们在大殿礼佛,站的时候身体要站直,颈靠衣领,身体也要自然地挺直,这样的话颈椎是直的。脚下是前八后二,脚尖与脚尖之间是八寸,脚跟与脚跟之间是两寸,身体自然直。

前八后二

在大殿里,不合掌的时候要操手站,所谓操手站就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个拇指微微相触,结这个印,放在胸口的位置,操手也叫结印。平时在大殿里诵经有合掌的时候,也有操手的时候。


合掌的时候十指并拢,掌心不空,实心实意的,拇指是碰到胸口而不是离开胸口的,臂肘也不要架起来,向下自然放松。

礼佛

接下来讲礼佛。先合掌,礼佛叫头面接足礼,拜下去的时候两只手翻开,掌心向上。礼佛的时候作一种观想:我的两只手好比两朵莲花,两朵清净没有污染的莲花托着佛的两足,所以叫头面接足礼。


拜的时候分了好几个动作,我们拜的时候腰先慢慢地弯下,慢慢弓腰的同时腿弯曲,向下拜,拜的时候先是右手放到蒲团也就是拜垫的中心,然后在慢慢跪下的同时左手放到拜垫的左上角,然后右手放到拜垫的右上角。


同时头碰到拜垫的时候要翻掌,翻掌的时候头刚好在两只掌的中间下一点,我们观想佛刚好是面对我们站,掌一定要伸平,十指并拢。


起来的时候是先翻掌,然后再起身,起来的时候还是同样的,先是右手放回拜垫的中间,左手慢慢地离开拜垫,起身,起身的时候左手立在当胸,起身后合掌。


拜佛时是拜一拜起来,然后再拜第二拜,第三拜,连续三次。一般我们在早晚功课之前都先礼佛三拜,礼佛的时候动作不要太快,稍微缓慢一点。


我们起身的时候,是后面臀部这里先起来,拜下去的时候这两个膝盖分开,刚好是在蒲团的两个下角,这样拜下去的时候臀部不会高翘,拜佛的时候也要注意威仪。

 

我们讲鞠躬叫问讯。问讯的时候,先合掌,弓身九十度,头也是一样的,不要把头勾下去而身体还是高高的,身体是平的,成九十度直角。

问讯

礼佛之前要问讯,礼佛之后还要问讯,问讯的时候站着时合掌,问讯的时候手慢慢地变化,变成放掌操手的姿势,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起身的时候结一个印,叫毗卢印。


这个印是右手包着左手,右手的食指稍弯曲,左手的食指顶住右手的食指,后面两个拇指是并拢的,手心是实的,两只手抱在一起。我们在问讯起身以后结这个印——毗卢遮那佛这个手印,结这个手印齐眉,指尖与眉间相齐,但不要碰到眉,与眉相齐就好。


刚才讲了在大殿上都是由法器的引领,法师手里拿着的这个叫引磬,我们礼佛的时候都要听这个引磬,在万佛楼你们可以看见有个很大的磬,那是大磬,礼佛的时候就用引磬来招呼。


礼拜、问讯的时候弓身下去是一锤引磬,起身是一锤,合起来是两锤引磬。礼拜的时候第一拜拜下是三锤引磬,起身是一锤;第二拜,拜下去是一锤,起身一锤;第三拜,拜下去是两锤,起身一锤。然后再问讯两锤。


上殿规矩


在诵经的时候不需要把眼睛完全闭拢,眼神下垂,眼观鼻,鼻观心。上殿的时候不东张西望,要全身心地投入诵经,收摄我们的身心,如果东张西望心就不专一。放掌,放掌也叫操手,就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操手放在胸口,不是放在丹田腹部这里。

 

在殿堂里不允许讲话,因为殿堂是清净的地方,佛住的地方,更不允许在大殿涕唾、扔脏物,在大殿里一定要注意保持殿堂的清净整洁。刚才大和尚也讲了进殿的时候,我们是男众女众分东西两单,男众在东,女众在西。


在西边进门的时候就要迈左腿进殿,在东边进时就要迈右腿进殿,进殿以后不问讯,从大殿的下边绕道到你要站的那个位置站好,待所有人进殿后一齐听引磬问讯。

进殿

在大殿里不能直接地从东边到西边,穿来穿去,这叫穿堂直过,穿堂直过是犯规矩的,不允许的。穿堂直过只有僧值师父可以,因为僧值师父在寺院里是负责管纪律的,他可以在大殿上穿堂直过照顾殿堂的秩序。


还有香灯师父可以,因为他是为了添油烧香、照顾香烛,所以可以直接走过。在大殿直接从中间上中间下的,方丈和尚可以。班首师父可以直上直下,东边就是维那师父可以直上直下,其他人都不可直上直下。


所以大家都要注意,进殿后不可以从中间直接走到你想站的位置,这样是不可以的。在大殿上不能讲闲话,不要坐在拜垫上。这是在大殿的仪轨和要注意的事项。


过堂礼仪


我们每天吃饭是和出家师父在一起,早晨和中午叫过堂,晚上叫方便堂药石。进斋堂后站好,等所有人进来站好后,然后维那师父进来两锤引磬,一起向上问讯,再坐下。


斋堂里不允许讲话,要保持安静,坐的时候同样是要正身端坐。不要翘腿,不要伸脚,我们吃饭的碗,两个碗都是放在桌的上方,一个碗装菜,一个碗装饭,左边的碗盛饭,右边的碗盛菜,筷子放在桌子下边挨我们身体这边。


吃饭之前先念供供养,先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然后再吃饭。斋堂也叫五观堂。我们在念了供养咒之后要做五种观想:第一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二观,忖己德行,全缺应供;第三观,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第四观,正事良药,为疗形枯;第五观,为成道故,方受此食。

过堂

吃饭的时候是先拿起筷子,不管你吃饭是习惯用哪一只手拿筷子,左手拿筷子或右手拿筷子,用这个左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将筷尖那一头就是细的那一边压一压,筷子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将细的这边压一压,筷头自然翘起,然后用右手把筷子拿起来,然后把碗拿下来,先拿盛菜的碗,放到右手边,再将盛饭的碗端起来。


我们吃饭的时候饭碗一直是在手里托着的,不是把碗放在桌子上趴在那里吃,吃饭的时候也要讲究威仪、形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威仪形象,让别人看着好看,自己觉得也很舒服。


吃饭的时候同样是正身端坐,左手将饭碗托起,夹菜的时候一定要把饭碗伸出去,不要将菜汤和油渍滴到桌上、滴到身上,要保持干净。


我们吃的过程中如果菜饭有不够的时候,等行堂的师父过来以后,添饭也好添菜也好,就把碗伸出去放到桌子上方,如果你想要吃稀一点的东西,就把筷子在碗上轻轻地荡一下;如果要吃稠一点或者是干的东西就把筷子竖在碗里。


因为在斋堂里不讲话,一切用动作来表达我们的语言,所以大家要注意,不要把碗伸出来以后就说我要吃稀的我要吃稠的,这样的话在斋堂里就犯了规矩了,僧值师父就会来提醒我们。

用动作表达

要添的量多少,就将筷子在碗里做划,划到哪个部位就会添多少。吃饭好了以后,就把两个碗轻轻地摞起来,同样地推到桌上方,把筷子放在碗的右边,筷尖与桌边齐着,放好放整齐。


大家要记得一定要把菜饭吃干净,因为是檀越供养,所以不要有剩余,要全部吃干净。吃好饭,不管你是吃得快吃得慢,先吃好的就坐在座位上等,因为吃过饭以后还要结斋,念结斋文回向后才可离开斋堂。


在斋堂里,丛林里叫“两句半话”,所谓的“两句半话”就是方丈和尚可以在斋堂里讲话,也叫表堂,做一个简短的开示,这叫一句话;僧值师父可以讲话,有什么事通知大家,或看到哪里不如法的,看到有犯规矩的地方他随时都可以讲,这是一句话;


半句话是指行堂的师父们,轻轻地讲话,斋堂是这两句半话。所以大家注意在斋堂里不要讲话。

其他事项


刚才讲的礼佛、过堂,再一个就是我们在寺院里见到出家师父,为了表示恭敬要合掌,可以向法师说一句“阿弥陀佛”。佛教徒见面合掌说“阿弥陀佛”,相当于世间的握手说“你好”。

见到法师走过应避让在路边侧身让法师先过,这是对法的尊重。“佛法僧”三宝中“僧”是一宝,所以我们在寺院里见到法师一定要恭敬。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法师的名字,怎么称呼法师,就先向法师合掌:“请问法师上下怎么称呼?”法师就会回答你。在寺院里称呼法师,看到出家众可以称“法师”或者“师父”、“某某师”、“某某师父”或者“某某法师”都可以。


“和尚”是一个非常尊贵的称呼,寺院里是“一个半和尚”。就是方丈称“和尚”,刚才讲,我们明海大和尚称和尚、方丈和尚;“半个和尚”就是我们的首座和尚,首座称“半个和尚”。其他师父都是“某某法师”或者“某某师父”,不能称为和尚。

称呼

我们称大和尚可以直接称“大和尚”,或者“明海大和尚”都可以。我们现任的住持是明海大和尚,退居住持是上净下慧老和尚。寺院里做过一任方丈退居以后不管年龄大小都称“老和尚”,如果是大和尚退居以后我们也同样称他“老和尚”。

 

在寺院里跟法师交谈最好是两个人以上,不要单独一个人与法师交谈,尤其我们女营员一定要注意,因为出家众有戒律,大家一定要尊重法师。所有的营员不允许到任何法师的房间,有问题到方丈室去或者想见方丈和尚,也应两个人以上,不要单独的。


不要随意到法师房间,除非法师有特殊情况请你帮忙,搬一些东西呀,或者是为了三宝事可以,闲谈不要到法师房间,因为丛林里有这个规矩,不要破坏了丛林的规矩。

 

寺院里,法师们每天除了集中的修行,在房间里都会有自己的修行,所以在寺院里不要高声讲话,一定要低声轻语。尤其是晚上,敲了钟鼓以后还要打板,听到打板就要洗漱休息。




经 云☞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明师难遇。 修习正法,了悟正道,启发自性? 学佛路上,【居士院】一直都在~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