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觉醒

繁体


潜力苏醒 ——心灵的觉醒 

/安子若

我们为什么孤独?

我们为什么沮丧?

我们为什么恐惧?

我们为什么会得忧郁症?

我们为什么丧失了生命力?

我们为什么活得没有意义?

就如同但丁在《神曲》中写得那样:当走到生命旅程的中途,我发现自己在一片幽暗的黑森林里。

幽暗的黑森林象征着人在生命的中途所遭遇的精神危机(精神危机一般发生在35岁到45岁之间),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个体生命被迫重新评估生命的真正价值。

到底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呢?为了探索这一存在性的命题,每一个渴望真正活出自己的人,都开始了一次艰难的冒险。我们勇敢地穿越世俗琐事的纠缠,赤裸裸的面对人性中的野心、贪婪和自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无助,因此在朝圣者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一点光,需要一些支持,还有一个真正的向导。

我们需要从“沮丧”、“愧疚”、“自恨情结”、“过敏症状”、“压抑”还有“成瘾”(吸烟、酗酒、药物)中走出来;我们需要从伤口走向疗愈,从分裂走向整合,从孤绝走向连结,从荒寒走向温暖。

 

孤独的灵魂

 

人类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一路上浩荡、顽强而悲壮。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奇迹和文化财富,但与此同时,人类心灵上也出现了一道惊人的挣扎裂痕————我们越来越孤独。

当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在痛苦难以忍受时,会转化成受伤和愤怒,然后我们开始指责他人。这种指责最终会让人成为“受害者”,让他人来为自己负责。于是我们不仅仅是孤独的,我们还开始变得不负责任。

是的,我们爬上了月球,我们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把月球翻来覆去的看了个遍,可是只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勇气试着来看看自己心灵。

对于生命,我们还知道的太少,我们甚至不了解什么是我们的感受?于是我们几乎丧失了我们的感受,我们顽强的抵制我们的悲伤、愤怒、恐惧,还有我们的爱。当我们把这些珍贵的人性情感都抵制住的时候,喜悦与幸福也与我们无缘了。

当我们感受不到喜悦与幸福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恐惧了,我们就更加痛恨自己了,我们就更要抓住一点什么,于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灵魂前赴后继地奔向一条道路,想在这条道路上寻找安慰,这条道路叫做“荣耀之路”。

荣耀之路的代价

 

这条道路上,拥有人类欲望所向往的一切:财富、权势、荣誉、名望……正因为我们梦寐以求,所以我们摒住呼吸,躬起脊梁,承载重负,一步步地向上攀爬。我们冒着颈部僵硬、心脏衰竭、免疫系统失调等种种危险向上攀爬,我们不惜抛弃对身体的照顾,牺牲了对亲密关系的守护,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荣耀之路上的那个最高荣耀——理想我的实现。

理想我的实现既是荣耀,也是魔咒。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西西弗斯”所背负的就是这样一块被诅咒了的巨石。这个理想我最终将变成一个严厉的监督者,成为许多高成就者一生携带的内化法官。

当这个内化法官没有被取悦时,它会严厉批判,或“鞭笞”当事人一顿。而这种鞭笞就叫做“愧疚感”。正是这份愧疚感让我们成为了奴隶,让我们的生命失去了真实的自由。

也许只有登上了荣耀之路顶峰的人才真正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就如同那位叫做“西西弗斯”的神一样,永远展现出这样一卷画面: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把它推至山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不堪重负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以及那双颤动的双手……

只有这些如同“西西弗斯”般的高成就者们自己心里清楚,无论他们的成就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出色,但是他们却一点都不快乐。按社会的标准来看,他们是非常成功的:他们身居要职、权势显赫,他们拥有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然而他们经常感到沮丧,有着深沉的罪恶感,觉得生命是空虚没有意义。他们拼命工作,有辉煌的建树,但是他们永远都觉得不够,于是再一次地被驱使得到更大的成就——搬动更大的巨石上山。

他们没法子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愉悦。他们跟自己的感受失去了接触,他们也没办法在关系中得到滋养,于是在身体、心理或是灵性上渐渐产生各种病态症状。这就是在奋斗之路上所付出的代价:身体失去活力与健康,关系变得冷漠恶劣,心灵变得麻木僵化,并且自我憎恨。

有一位诗人这样说:我们生病和憎恨是因为灵魂受了伤。

当我们的灵魂受了伤,我们的生命就走向关闭和自我保护。这种关闭和保护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僵化,呼吸变得僵化,情感变得僵化。当一切都变得僵化了,我们就更没有能力去敞开自己了。于是,西西弗斯的神话便注定是一个荒谬的悲剧了。

魔咒怎样才能解除?心门怎样才能敞开?人世间的孤独怎样才能溶化?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敞开中的脆弱

 

就像一朵花的绽放,无比的脆弱,却无比的美丽和充满勇气。

它用它的敞开与这个世界一起分享它的美与芬芳。

敞开意味着我们愿意献出我们自己。当我们愿意献出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就被整个存在祝福了;当我们愿意献出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与所有的生命连结了。

真正的敞开需要勇气,因为敞开伴随着呈现脆弱。

“脆弱”这个词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中都不受欢迎,认为那是软弱的表现。“脆弱”意味着可能受伤、可能被抛弃、可能被蔑视,可能被拒绝……“脆弱”也意味着呈现悲伤、无助、羞怯、不安……这些感受的确令人尴尬难堪,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宁愿孤独的活在坚硬的盔甲中,也不愿意冒险来呈现自己的“脆弱”。

但是要想打破死气沉沉的角色壁垒,要想结束“西西弗斯”的悲剧魔咒,所以不管情况多么的令人害怕,你需要冒这样一个险。

的确,界限与盔甲可能会让一个人感到安全,但是我们却要付出缺乏活力和孤独的代价。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是封闭的、孤独的,那么另外一个人也是孤独的。亲密关系中的孤独是最深的孤独。

而如果我们愿意分享我们内在的所有面向,包括怀疑、不安全、痛苦、恐惧,别人就会对我们更加了解。

“脆弱”中所呈现出来的悲伤与无助,虽然令人痛苦却让我们彼此连结,让心灵靠近,把我们的生命沉淀到更深处,为我们带来更深的觉察。同时也使我们承领到别人体会自己痛苦的欣慰,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内心力量。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我的命运只是我自己的。

但是我能得救,

因为那儿曾经有你存在。”

说出爱、写下爱都不难,难的是将这爱许诺给一个孤独的灵魂。通过敞开,我们得到的最大礼物就是获得真正的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当一个人开始敞开,而另一个人有兴趣回报这份了解时,会促成一种互相接纳的气氛。特别是当两人都呈现脆弱时,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控制对方,而是各有各的力量。于是我们带着尊重、好奇与诚实进入了所爱之人的世界。

当我受伤的时候,我呈现出我受伤了,并且明确地告诉你,我受伤了;当我愤怒的时候,我呈现出我的愤怒,并且与你分享。但是痛苦的分享中不包含掌控,只是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任而不去责怪对方,这将促使双方体验并欣赏这份伤痛。终有一天我们将明白我们各自的痛苦就是对方的痛苦——这痛苦不仅仅是相似的,它本来就是相同的。

于是,亲密关系成为了两位孤独者所共享的深情。

这样一份深情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最大滋养,使我们经验到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亲密、爱与关怀。


在冒险中转变

齐克果曾说“冒险导致焦虑,但不冒险则失去你自己。”

对于我们来说,笑是一个冒险,可能会呈现你的愚蠢;哭是一个冒险,可能会呈现你的悲伤;向他人伸出援手是一个冒险,你可能受到牵连;爱是一个冒险,你可能不被爱回报;生存是一个冒险,因为死亡如影随行;信仰是一个冒险,因为随时都可能绝望;尝试是一个冒险,因为失败不能设防……

但是冒险一定是需要的,因为生命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从不冒险。

从不冒险的人,或许避免了受苦或哀伤,但他们无法学习、感受、改变、成长、爱、生存。从不冒险是一道枷锁,让那些崇尚安全的人们丧失了自由,成为了奴隶。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方兴未艾的人类潜能运动——“个人心灵成长活动”,一直有一个未被言明的确信:转变是可能的,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确信,期待着克服人类的缺陷与苦难。

许多人都开始迈出了冒险的第一步,人们来参加心灵成长的课程,想要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精神、事业和家庭关系上的危机。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能够被处理。心灵成长的课程只在于一种教育性的启发和揭露,它使每个人都更有所觉察。它让人们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从现在开始停止逃避自己,并且更深入的沉淀个人的经验。

那么,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对于生命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去寻求改变,那是一种麻醉或强迫症的状态。我们需要的是拥抱生命,连同拥抱生命中的一切痛苦和喜悦。我们试着忠实的去了解自己,而不是试着根除它。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握有一副牌,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出牌,或是因为没有拿到更好的牌而愤愤不平或束手无策。就算生命一路走来一直缺乏足够的支持与好运,就算造物主并没有给我们最好的,但是尽我们所能的把手中握有的牌都打出来不是更好吗?

潜能开发就是激励我们把手中的牌都打出来,而所谓心灵成长则是通过这一场人生的博弈,让我们获得最大的内在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谦卑、为什么需要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对彼此保持好奇。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为自己的痛苦负责,并且处在当下的见证他人所受的苦难。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分享而不是指责。只有在分享中,整个人类才能共同精进。

寻找生命的意义

答案就在问题的最深处。

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

敞开堵住的洞穴

并且发现彼此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愈合痛苦的灵魂

并且开放我们的心胸去爱!

 

我们坚定不移的相信,经过这样一种生命的学习,会有一群新人类将诞生。这样一群新人类认为工作过程的品质比结果更重要。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感到满足,对生命充满了兴趣,愿意去体验各种探索与成长的可能性。他们与他人保持连结,对别人与自身的需要都很敏感。他们尊重他人的界限,但也有兴趣呈现脆弱和保持亲密关系。他们关怀别人但拒绝照顾他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报着这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将重新评估生命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原因的,但是这个原因和意义得由我们自己去寻找。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天赋及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有某件事情你能够做得比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出色。这是存在送给每一个生命的礼物。

记住,每一个生命降临这个世界时,存在都送出了这份礼物,无一例外。

所以让我们静静地坐下来,深深的呼吸,冥想一下,沉淀一下,问一问自己独特的天赋是什么?问一问自己的潜能在哪里?看看存在到底送了怎样的一份礼物给自己。

当这独特的才华与你的需求相结合时,就撞击出了创造富有的火花。那不是一种短暂的富裕,而是永久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表现这一天赋的独特方式让整个人类都受惠不浅。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忘记了时间;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感到你是在为整个人类服务,而不是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那么,这就意味着你承领了存在的礼物,同时你的生命也受到了祝福。

当受到祝福的生命越来越多,我们就再也不用在拥挤在“荣耀之路”上争得你死我活,我们将拥有更多的生命立场和道路,我们将向这个世界贡献出更多的潜力,我们就再也不畏惧敞开我们的灵魂,我们将彼此连结,互相馈赠,因为存在送出的礼物是如此的丰盛。


文章:网络。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和微博,一个动作改变别人的一生。
传播智慧,助人助己,福德无量,感恩常在

谢谢您!
 请点亮“在看”,让更多人受益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