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中 | 乔答摩王子告别妻儿的那个暗夜

繁体

与世界有一场深入的遇见

乔答摩王子告别妻儿的那个暗夜

作者 | 闻中

朗读 | Joanna


英国小说家毛姆写有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面有一段很好的话,说道: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虽然生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是单枪匹马地战斗着。所谓月亮与六便士,即追寻象征着“美”与“理想的月亮,而兜里的六便士总是叮当作响。毛姆的小说是以法国的画家高更为原型的,虚构了一位叫作斯特里兰克的主人公,他日子过得不错,但为追求艺术,却突然不告而别,离家出走,把平庸如同止水一般的生活撞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最后却穷困潦倒,因麻风病发作而亡故。是耶非耶,留下了诸多的争议,而夜空的月却永远缄默。





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印度,那位乔答摩王子( Prince Gotama)也曾毅然离家,弃了宫廷与王位,去远方苦行与悟道最后,目睹星月之光,而证得了圆满无碍的菩提心性,有限与无限、轮回与永恒、虚无与实存,还有俗谛与真谛,等等。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皆被他一举突破了。最后,他成就了人类最伟大的生命境界,并把这种境界与抵达的路径,毫无保留地晓示世人,这个就叫作佛教。





麦卡洛( Juan mascaro)在英译本《法句经》( The Dhammapada)的序言里面,提到乔答摩王子告别妻儿之时,文字写得很动情,他把王子离家之夜在妻儿房间里的徘徊、矛盾和挣扎,用了一段引文做结,之后他说道:

一旦言及未来的佛陀离别其熟睡中的娇妻爱子之时,是令人多少的心酸和感动啊!





据说那个夜晚的风中传来了一个奇怪的声音:

非凡的人啊,非凡的人;有一条道啊,有一条道,那是从前智者行过的道,快起来,跟我走,去寻找那光明,与人们分享。你曾生活在痛苦中,为了人们奋然前行吧,快走,快走,为了迎接最后的成就。

而乔答摩两次欲拥抱妻儿,都强行忍住,最后只是轻轻吻了吻妻子的脚趾。然后就唤来马夫车匿,对着王官说了最后一句话:

除非我能够战胜生老病死,否则决不回来!

于是,自王官逸出而入了深林,策马而歌曰:

汝久疲于生死兮,

今将息此任载。

负予躬以遐举兮,

继今日而无再。

苟彼岸其予达矣,

予将徘徊以汝待!

关于生命的终极追问,往往被掩盖在物质繁盛的表面之下。真理的求索者只有从这样的肤浅表象当中逃离,以一种献身的姿态去追求一种高于世俗生活的事物,他才有望获得心灵的平安与救赎。





乔答摩离开其宫廷后很快消失在未知的远方,这一切都是发生在黑夜里面。此时的麦卡洛灵思奔涌而来,这漆黑之夜令他联想起他所翻译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印度文本《薄伽梵歌》,在其第二章的第六十九颂中云:

众生在黑夜中沉沉睡去的时候,自我控制者正炯然醒觉。众生醒来的时候,便是内省圣者的黑夜。

学者张保胜却将此颂直接以诗体出之,译为


众生沉睡的夜晚

正是克己者清醒的时间

众生清醒的时间

则是善察仙人的夜晚

有趣的是,诗人泰戈尔在《吉檀迦利》第四十七首的首节,也说到类似的情形,恰好暗合了该颂的下半节,时间由黑夜变成了白天,寻道者的睡眠发生在常人的喧哗之中:


整晚等他不见,又怕清晨他忽然来到我门前,而我却沉沉睡去。啊,朋友,给他留个门儿—不要拦阻他。

是的,在举世欢腾、白昼降临之际,自己却又悄然进入了梦乡—这是所有精神追逐者的共同命运。他们总是与这个世界背道而驰。他们要走的是一条灵魂的暗路——由浓黑的夜,逐渐趋向于光的道路。





麦卡洛在这里也联想到基督教的圣者“十字架的约翰”所描述的灵魂之暗夜,《心灵的暗夜》是十字架的约翰的灵修之代表作,在这个作品里面,他描述了人与世界的剥离是一条艰难的灵修之路,它可以剥除我们对世界的爱恋和依赖,走上与神联合的信心之路,而对于人而言,神的神秘而不可知如同黑夜本身。没有大的信心是不可以出走的。


在人与神之间,横着一片无法用理性穿透的未知之云层。穿越它,必须透过意志,这意志借着爱而得以激励和坚固。

而神本身不是黑夜,恰恰相反,神是人性的光明所向,是全然而充裕、富足而饱满的光,可是对于未曾寻见的人而言,隐藏的神,正如同一个远方的暗夜。处在不同境界之中的人,其所经验到的神是如此之不同,光和暗的差别,其实就是得与未得,出走与回归的差别。于是,灵魂需要经历种种的暗夜,感官的暗夜,心灵的暗夜,未知远方的暗夜,直到寻着,然后以一己微弱的心灵之火融入了庞大无匹的光的海洋,自己也成了光,光本身。对于乔答摩来说,那是六年以后在菩提树下获得的圆满结果。





诗人纪伯伦有一段话耐人寻味,他说:


我的心灵告诫我,它教我在周围居民酣睡时熬夜,在他们清醒时入睡。在心灵告诫我之前,我在自己的睡榻上看不到他们的梦,他们在他们的困盹中寻不到我的梦。可是现在,我只是在他们顾盼着我时才展翅遨游于我的梦中,他们只是在我为他们获得自由而高兴时,才飞翔于他们的梦中。

这里有觉醒者或智士的一颗悲心,正如庄周以其清澈的意识,行过了蝴蝶的内心,构成了庄周梦蝶的境界。





乔答摩王子的灵魂是“带着爱的饥渴而燃烧着”离开了其熟悉的家园,离开娇妻和爱子,在无边的暗和最宁静的夜里,“除了一颗燃烧的心所发放出来的光耀以外,再无携带别的任何火焰和指南”,就此展开了他自身伟大的冒险之旅。而当其回来时候,已经物是人非了,正如那一夜的离去,再也没有乔答摩王子了那回来的,已是一位割断人世所有尘缘牵绊的伟大的沙门一释迦牟尼。他的到来将会敲响不朽之鼓,回响在世界的黑暗中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以及欧洲游学途中创作的散文札记。记录了他在行走途中对不同的文化生态、不同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对个体生命的看法和思考。书中他用优美流畅又自成风格的文字,灵动闪光的哲思,给出了人生旅途中,在遇到黑夜,遇到溃败,遇到种种可能的沉沦和迷茫的时候,人应该如何坚守生命的真谛,如何寻找真实自我的答案。从而让人们,在当今纷扰不堪的社会生活中,坚定而温和地拥抱这个世界


作者 | 闻中

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哲学博士,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博雅商学院教授,浙江省老子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主讲人,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专家组成员,重新认识印度”译丛主编,英国伯明翰大学与印度辨喜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印度生死书》《行动瑜伽》《吉檀迦利》《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太虚大师演讲录》《道德真经集注》《梵学与道学》等11部。


朗读 | Joanna

编辑 | 鹭鹭

END

正念 瑜伽 无量书院

长按 ·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我们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