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龙王现身赠送他如意宝珠,后成巨富寿至百岁无疾而终!
点击"天悦名坊"关注我们
放生因为是当下拯救生命,所以功德极大,能速集福德资粮,故自古以来备受诸位大德所推崇。
净土宗祖师莲池大师在《放生文》中,列举了很多放生善报的案例。
不仅在古代,在现今身边也不乏放生感应案例。有些人放生久久,改变了命运,由贫转富,由病转安,由苦转乐。
你的每一个付出,每一次的慈心,都会有自己积累福德资粮。福德增长了,命运自然随之而转。
放生物种,常见的多是水族和鸟类动物,而水族众生又与龙族有极大的关联。
下面分享一个载于清朝的《夜谭随录》中的真实事迹,与龙王有关。
洪由义,是甘肃靖远协汛洪一烽之子,性情慈善,喜欢放生。
他在空闲时坐在黄河边上,看见渔人起网,凡是丢弃的小鱼细虾和螺蚌之类,都捡起来又投入水中,坚持数年不懈怠。
一次渡黄河,洪由义失足落水,随着波浪漂流十余里。
昏迷间,觉得有人抓住他的手臂拖到一个地方。睁眼一看,身子已在一扇大门下面,四面黄水如墙壁一样陡立。
大门前有两个巨石赑屃(形似龟,善负重)约有数亩地大.洪由义非常惊骇,正疑惑不解时,门忽然打开。
两个穿紫衣戴纱帽的人走出来,对洪由义说:“快进去,不要怕失礼。”洪由义跟着他们,来到一个大殿。
殿上坐着一个穿着富贵的人,年约四十,衣帽都很奇古,左右侍从十分美貌。
洪由义跪伏在台阶下,贵人安慰他说:“你对我部下有大恩德,我不但救你脱难,还要多少赠你些东西。”
于是命人取来一粒珍珠,大如豌豆,赐给洪由义说:“这是如意珠,放在手心里,凡是需要什么,它没有不叫你满愿的。三年后还给我。”
洪由义连连答应着拜谢赏赐,贵人仍命两位紫衣吏把洪由义送出去。两吏嘱咐他闭住双眼。
只听见波涛汹涌之声,片刻已平息,慢慢睁开眼睛,已经脚踏岸上,而两个紫衣吏已经不见了。
洪由义发现珍珠还握在手心里,就把它藏在身上回家了。
到了家见家里人已穿上丧服,大家相见都非常惊疑。洪由义谎称在水中因抱住一根枯木,所以没死。
家里人听后很高兴,也不怀疑,于是都脱去乐丧服。
洪由义向来喜欢赌博,得到珍珠后又与赌徒们博戏,分明是枭、色,他一呼,都成了卢雉。
他每赌必胜,家业因此渐渐丰厚起来。
正好奉官到西安,西安是省会之地,汉朝、唐朝的旧都,风俗崇尚奢侈。
那些王孙公子,骑肥马,穿轻裘,吃一顿花费万钱,下赌注一掷百万。
洪由义进入赌场,甩臂向前,从中午到黄昏,已赢了白银二千两。旁观的人,都惊得翘起舌头;作庄的,只能心里焦急。
洪由义满载而归,成为巨富。
他为大儿子捐了官,为次子出钱进了国子监,这才把得宝珠之事,告诉妻子与儿子。
此后他更加以放生为业,因此,黄河上的船民称他为洪善人。五原称得上富室的,推洪由义为首富。
三年后一个秋夜,洪由义正睡觉,梦见以前的两个紫衣吏来了,说:“约期已到,宝珠应该归还了。”
洪由义跪下呈上宝珠。梦醒后,发现宝珠已不见了。后来洪由义享寿百岁,无疾而终。
我(指和邦额——《夜谭随录》作者)在靖远时,洪由义的孙子已经五十多岁,仍是富家翁。
按:洪由义顿成巨富,是因为他有一颗如意宝珠。
洪由义得到宝珠后,用于赌博,由于如意宝珠不可思议,每赌必胜。当然,对于我们而言,赌博是万万不能做的,那会造业。
他得到如意宝珠,只用于赌博是大材小用了,如果用于祈求其他的事情,也会所求愿满。
例如做种植业或者其它行业,向宝珠祈求衣食丰足,以如意宝珠力故,必然会如意。
其实我们从另外一个缘起来看,说明的是,因为一股强大的外缘的介入,让洪由义三年之内,富甲一方。
这股强大的外力,是因为他内心仁慈,喜好放生,积累了大量的福德,获得龙王的帮助,赐予如意宝珠,从而富贵,并且无疾而终!
在古代的官方典籍中,记载了不少救护动物而获善报的故事。
01.扫螺植福
长洲(今江苏苏州)韩世能侍郎,世代居住在陆墓镇(今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家中非常贫穷。
祖父韩永椿喜欢放生,又没有钱,于是每天早晨起来,拿着扫帚沿着河岸,将岸边的螺蛳扫起,全部放回水中,(以免被暴晒至死或被人践踏捕捉,)有时忍着饥饿扫过好几里远。
如此坚持了四十多年,不曾间断。
明穆宗隆庆丁卯年(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韩侍郎去参加乡试,梦到一位金甲神对他说:“你的祖父放生功德浩大,从此以后,你家将代代富贵显要。现在先让你入翰林院,身享一品官之荣耀。”
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奉旨出使朝鲜,赐一品官服。
曾孙韩治,为万历丙午年(1606)举人;韩沐,为崇祯壬午年(1642)举人。六世孙韩菼,为康熙癸丑年(1673)会元、状元。
韩永椿:家中非常贫穷,喜欢放生,40多年沿着河岸将岸边的螺蛳全部放回水中。
所得善果:韩侍郎去参加乡试,梦到金甲神告知将代代富贵显要;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子孙代代显贵。
02.黄雀报恩
汉朝的时候,弘农郡人杨宝年纪九岁时到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击伤掉到了树下,又被蝼蛄蚂蚁重重围困。
杨宝看见后十分怜悯它,就把它带回家,放在装头巾的小箱子里,用黄花饲养。
一百多天后,黄雀的羽毛长好了,早上飞出去傍晚又飞回来。
有一天夜里三更时分,杨宝因为读书还没有睡,忽然有一个穿着黄衣服的童子向杨宝拜了两次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 出使到蓬莱仙岛去,不小心被鸱枭击伤。您十分仁慈救了我,我十分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说完拿出四只白色的玉环赠送给杨宝说:这会让您的子孙品德洁白,官位做到三公,就像这玉环那样既洁白又高贵。
历史上,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均如黄衣童子的说话一样“四世太尉,德业相继”,全都做官至三公,而且品德操守方面都非常的清白,当时成为了传奇。
因而成了“衔环”报恩的感人流传,事件可参见吴均的《续齐谐记》。
杨宝:仁爱慈悲,救活一只受伤的黄雀;
善果:获赠4只白色玉环,四世子孙品德洁白,官位做到三公。
03.灵蛇报恩
随县溠水旁边,有座断蛇丘。春秋时隋侯出去游玩,在这儿看见一条大蛇被砍成两半,他怀疑这条蛇是神灵,就派人用药把它接上包好,蛇就能爬行了。
因此人们把那个地方称作为“断蛇丘”。
过了一年多,那只蛇衔着明珠来报答隋侯,珠子的直径超过一寸,洁白无瑕,夜里发光,就像月亮的照射,可以用来作室内照明。
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隋侯珠”,也叫做“灵蛇 珠”,又叫做“明月珠”,断蛇丘的南边有随国季梁大夫的水池。
隋侯:一条大蛇被砍成两半,隋侯派人用药把它接上包好;
善果:蛇衔着明珠报答隋侯,珠子洁白无瑕,夜里发光,就像月亮的照射。
04.黑雀报恩
哙参这个人,侍养母亲极其孝顺。曾经有一只黑雀被猎人射伤了,走投无路之际来求助哙参。
哙参收养了它,为它治疗伤口,等痊愈后就把它放了。
后来有一天夜里,黑雀来到哙参的家门外,哙参拿着火烛一看,只见雌雄两只雀一起到来,各衔一颗夜明珠,用于报答哙参。
哙参:侍养母亲极其孝顺,拯救了一只被射伤的黑雀;
善果:雌雄两只雀各衔一颗夜明珠,用于报答哙参。
05.救乌龟而被封侯
孔愉,字敬康,会稽郡山阴县人。晋元帝时(公元 317 年—322 年), 因为讨伐华轶有功而被封侯。
孔愉年轻的时候,曾经经过馀不亭,看见路边有个人把一只乌龟装在笼子里,孔愉买下了这只乌龟,把它放到馀不溪中。
乌龟到了溪水中央,几次向左掉过头来望孔愉。
到后来,孔愉因为讨伐华轶的功劳而被封为馀不亭侯,工人为他浇铸官印,印纽上的乌龟老是向左回望,浇铸了多次还像原来的样子。
铸印工把这事报告给了孔愉,孔愉才意识到这次封侯是乌龟的报答所致,于是就拿了印佩戴在身上。
后来孔愉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尚书左仆射,并受赐为车骑将军。
孔愉:买下了一只乌龟,放到溪流中;
善果:多次升迁,任尚书左仆射,并受赐为车骑将军;
注:救助动物而被报恩,因而改变命运、度过危厄,可见布施、放生、救护众生,是积累福报的重要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明什么叫作“放生”。
所谓放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有畜生道的众生即将被杀害、猎捕、囚禁、煮食等等。
有些还因为过度惊恐而撞得浑身是伤甚至头破血流,也有可能即将造成还在巢穴内的小生命因为失去父母的照料而死亡;
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了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
所以就出手相救,让它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牠们继续过着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可以:
自己放生
放生第一方法当然是自己放生,很多时候都是“随缘解救”,一般都是个人在外行走,突然觉得路边有个小动物很可怜有灵性,于是便顺手买下来去放生,像这种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
劝人放生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度的,而同时劝他人放生,却能使更多的众生得到更多的利益。
单从放生者角度来讲,被劝者放生的功德中,亦有劝人者的成份。
所以劝他人放生,既可自己功德无量,又可使他人种下解脱与成就的种子,劝人放生善果非常不可思议。
共修放生
共修即大家一起发心放生,例如有些人天天放生,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有这种觉悟,那么一天就只能放生一次,但如果能够有其他人和你一起放生,那么结果就会产生质变,从一变成万,从万变成亿,这芸芸众生都得解救,
除了放生还有护生,护生也是放生的一种方法。比如路上见小虫把它放到路边以免被踩死或者压死。
还有夏天,很多蚯蚓常常爬到水泥路上,太阳出来就被晒死,把它们送回泥土上就好。
另外热水不应立即倒在地上。因春夏秋天遍地有虫,冬天地下有冬眠小虫,应待水温凉后,再轻倒于地,否则可能烫死地上的虫子。
另外不可烧燃树叶,因其叶上有虫,以及地上也有虫之故。
发利他心和慈悲心救护物命,必获不可思议的善果,请大家多放生护生戒杀吃素!
点击图片即可请购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