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心里想:你这个护法神做事不公……

繁体
愿天祥宝光园每篇文章都给你智慧启发!
正文共约:3280 字 3 图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愿出处作者不详
文章投稿链接(点击蓝字即可投稿)

讲一个《大智度论》上的故事,山上有一个和尚,每天诵经啊,拜佛啊,精进修行,清心寡欲。

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就在山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念着佛号,走着走着,突然闻到一股清香的味道,他想:这是什么味道?哪来的?他往山下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条湖,湖里长满了荷花,特别美。这个和尚一边下山,一边感慨,觉得神清气爽。

庐山东林寺净土苑6月形象照


到了湖边,他正在闻这个香味的时候,突然间,护法神就出现了,一出来就批评这个和尚:“你干什么不在山上好好念经念佛,你跑到我这儿来偷闻我的香味儿干什么?”

这个和尚特别惭愧,想:是啊,我应该在山上好好念佛,念经啊,怎么跑到这儿来闻香味儿了?他连忙对护法神说:“您批评得对,我错了,我错了。我马上走,我马上走。”


刚说完这个话,突然来了一个人,到了水边,把裤腿一卷起来,就跳进荷花池里去了,伸手把那个荷花啊,东拽一把,西拽一把,三拽两拽,把好多荷花拽了下来,丢在岸边。

这个和尚看见那个鬼神呢在那里看着那个人,一句话也没说。结果这个人在湖里采了好多荷花,把湖里弄得乱七八糟,这个鬼神还是不说话,然后这个人爬到岸上,拿衣服把荷花包好,鬼神还是不说话。

这个和尚心里就想了:你这个护法神做事不公平,我只是到你这儿来闻一闻香味儿,你就说我偷闻你荷花的香味儿。这个人到这里来偷了这么多荷花,还把湖里的荷花踩得乱七八糟的,你怎么不批评他呢?

这个鬼神跟他说:


“那个人他是一个坏人啊,满身的污垢,再多染上一点污垢无所谓,因为他造了种种业,一身的污垢,所以他再增加一点污垢,我们也看不出来。所以,我们不管他,因为他不可救药了。


你就不同了,你是一个清净的僧人哪,比如你穿了一件白白净净的衣服,你沾上一点污点,我们都看得出来,我们看见了会说:“这个和尚啊,你的衣服上怎么有一块泥巴呀?”马上就可以看出来。所以我要批评你,你修得那么好,为什么要跑出来闻这香味呢?”


这个和尚一听,明白了。

我说这个故事呢,是告诉你们,这个修行哪,人不同,遇到的事儿也会不同。不是大家都一样的。所以,对于守戒律,修到一定程度的人和初学佛的人是不一样的。

因此戒行清净的人犯戒马上会有惩罚的原因——


那是护法神看得起你!


费结缘抄经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静心抄写,修身养性,增长福慧,在一笔一划的时光里,感受这一份岁月静好!

你点的每个赞,都是对我们的鼓励!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