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不能只满足于善报——记我的父亲与他的临终善报

繁体

有人说“真正善良的人会有病无痛”,也就是说,即便患有恶病,临终之时也不会痛苦而是安然离世。我善良的父亲就是一个例证。

1、一生善良

父亲是个远近闻名的善人。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非常注意,时时为他人着想。他一生记了一书柜的日记,翻开来看,几乎都记录着如何帮助他人,体谅他人的难处,反省自己每一日可能伤害到别人的行为。

记得我五岁时,父亲带着我出去玩,在商店里买了几个当时极为珍贵堪称“奢侈品”——苹果。苹果红润,透发着温暖的香味,我雀跃不已,期待着晚上苹果的爽口和清甜。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疯女人。这个疯女人被众人围观指指点点嗤笑戏弄,她衣衫,眼神狂乱,胡言乱语,手舞足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疯狂。

嘈杂的环境突然安静下来,众目睽睽之下,父亲分开众人,走上前去,原来在女人身边,呆立着一个和我妹妹差不多大的孩子,泫然欲泣,惊慌地看着周围张牙舞爪的大人。父亲把最大的苹果塞到了小孩手里,拢了拢孩子的衣服,然后转头带着尴尬不知所措的我离开了,留下身后的唏嘘。

我家的巷子里是菜贩子特别喜欢叫卖的地方。无他,只因为这个巷子里住着个憨人,买菜从不挑拣,即使他买到的菜大半是坏的。那憨人就是我父亲。

母亲总是无奈而不解地数落父亲:但凡是个人都把好的挑给自己,你这是做什么?!

父亲总是停下手里活,憨笑着:人人都挑好的,坏的卖给谁呀?

我家小院,经常有些陌生的人站在门口,他们衣衫褴,眼神闪烁,期盼着看向我家。

父亲总是热情地打开院门,快步走向他们,塞给他们一些吃食,好像接待远道而来的亲人一般,有时候还邀请他们进来家里喝口水。他总是鼓励这些人去做些自立的营生,解开他们的心结。这些人临走时会顺手帮手打扫一下巷子,带走门口的垃圾。

原来父亲小时候家里也过得困难,小小年纪就要离开双亲求学谋生,在极度艰难的时候,得到了许多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的帮助。父亲将恩情铭记五内,除了向帮助自己的人报恩,还把着真诚的善意传递给他人。

左邻右舍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慢慢善待这些为了生存不得不乞讨的人们。

父亲中专毕业,是当时难得的文化人,却只在一家化工厂负责验收石油,从未晋升或调离。他是单位里的“铁面人”。在工作时,他又总是那么不近人情,但凡他当班,品级差的绝无进厂的可能。因为他的耿直,有些同事难以理解他,有的还故意刁难他。

面对母亲的埋怨,父亲总是笑着,哼着小曲,抱起妹妹,用胡子扎得她笑着躲避, “行得端,坐得直,晚上睡得香”。

2、晚年患病

一生善良,一向身体康健的父亲到晚年80多岁时,患了肺脓胸,手术后因服药导致肝硬化,身体情况一落千丈,病情迅速恶化。

我们都知道他时日无多,只能尽心照顾他的起居。但作为一名虔诚的佛弟子,我从心底期望父亲能够得到佛菩萨加持,临终无苦,往生善道。

父亲因早年见到一些学佛人不良的行持和悲惨的结果,内心有着一种坚不可摧的偏见。在他尚未生病时,就一直反对我学佛。一向温和的他,不惜抛出断绝父女关系的言论警告我。

看着日益衰弱的父亲,我焦急而恐慌,然而父亲非常固执,每当我对他讲说佛法的圆融和佛菩萨的慈悲时,他都出言制止我的高谈阔论,甚至禁止我在家看佛书,拒绝吃我四处搜索来的养生食品。

直到有一天父亲因肝硬化并发症吐血再次住院。他出院后,我每周抽出三天和父母住在一起,陪父亲聊天谈心,承担家中所有的家务,让母亲得以休息。晚上为父亲擦身洗脚。在他们面前,我不再硬说佛理,而是用自己真正的孝心和儿子的进步让他们看到学佛的人可以工作顺利、家庭幸福。我还时不时分享自己帮助别人的事情给父亲听,言语谦逊,时不时提及感恩佛菩萨。我发现,父亲不再制止我说学佛,甚至面带笑容,示意我继续讲下去。

一天,我扶着父亲散步,遇到一对八十岁高龄的夫妻。父亲见他二人身体硬朗,思路清晰,慈祥和蔼,便多攀谈了两句。听到老夫妻说自己家中有佛堂,日日念佛诵经时。父亲看着我若有所思,我趁热打铁对他提及阿弥陀佛佛号。出乎意料,他也连声称诵阿弥陀佛佛号,缓慢而恭敬。

3、无痛而终

父亲已经病得很重,饮食困难,他虽然没有特别的疼痛,却也感觉到最后日子的到来。我为他述说《佛说阿弥陀经》里提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反复告诉他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父亲眼睛亮亮的,郑重地念诵着阿弥陀佛佛号。

临终时他注视着我把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佛像挂到他的床头,聆听着我们为他念诵的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阿弥陀佛佛号和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说无上佛法《极圣解脱大手印》。

父亲对着身边众亲人,微微一笑,安详地停止了呼吸。与许多同类病友不同的是,父亲走得非常平静,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如同平常睡去一般。即使在殡仪馆冰冷的棺椁中,他的笑容是那么温暖,融化了我们心中的不舍和悲痛。

身边的亲友都对父亲临终时的表现感到非常诧异,一个肝硬化腹水晚期的病人为何能够不受折磨安详离去?

也许有人说:“既然你父亲一生行善,就该善有善报,晚年无疾而终啊。”,这是不明因果的说法。父亲虽然善良,但毕竟日常生活是对人类众生善良,而还没戒杀,那些曾被活生生杀死的鱼虾,蚊子、蚂蚁,这些“命债”不要偿还吗?父亲的无明造业,到晚年重病缠身也已经是“重罪轻报”了,更何况是一个肝硬化腹水晚期的病人呢?

我想,正是父亲的一生的善举,才换来临终时能得到佛力加持而安详去世,无痛而终吧!正是:善人必得善报。但那也只是普善、普悲所得善报,来生最多是人天福报,却还是在六道轮回中。因此,善良的人不能只满足于“善有善报”,更应该尽快学佛修行,让普善、普悲“升级”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升级”为菩提心,大慈大悲,以真修行求得成就解脱,切莫等到重病、临终之时再来“抱佛脚”。

——END——

撰稿:慈娟 雷阳马卒

编辑:佛前灯

图:慈娟 葵兴

声明

此文只代表个人学佛修学体会,涉及法义问题应依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为准应证。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免责声明

本号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妥善处理。喜欢我们的文章吗?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吧!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2024-03-17 13:55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