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真言》,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
     
凡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错行路径,如书空寻迹,披水觅路矣。
修玄之理,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古人章句之中隐隐在焉。天不言而四时行人身阴阳消息,人不能使之然也。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凡闻道者,宜领此意求之。凝神得窍,则势如破竹,节节应手。否则面墙而立,一步不能进。
学道之人,须要海阔天空,方可进德。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
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邪说乱道久矣,采战、烧汞、搬运皆邪道也。年少者、不笃信者、遑遑趋利者,皆未易言此道。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
仙凡界、人鬼关,全在用功夫。然用功夫者,如擒狡兔然,稍懈则兔纵,稍紧则兔死。须于空虚中觅之,否则何足言功夫哉。
凡人心不内守,则气自散。若能时时内观,则气自敛,调养脏腑,久之神气充足。古云:“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静时炼气,动时炼心,下学之功毕矣。
须节欲。先天必须后天定。
动时茫茫,不如此心久不在腔子里。学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静功。
欲学玄功,须先时时瞑目,一日间静坐几刻,再来问道。聪明智慧不如愚,学人只因伶俐二字,生出意见,做出许多坏事。今欲收拾身心,先从一个愚字起。
天之生人,人之所以生而不死者,于穆不已也。人若无此不已,则气绝矣。故天地以气机存,人亦以气机生。能炼住气机,便与天地同寿,便不息了。不息则久,中庸言之矣。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关,须用定力。定则静,静则生。不但静中能静,必须动中能静,方见功夫之力。神定,内一着也。事来心应,事去心止。气定,外一着也。语谨形正,语端气峻。下学要紧处,全在正气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且更须忙里偷闲,故人能偷闲便有闲。不然,则终身无宁晷矣。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时时在家。一时不在,则百骸乱矣,所以学道贵恒。始勤终怠,或作或辍,则自废也。
“四大威仪皆是假,一点灵光才是真。晦藏灵明无多照,方现真如不二身”,则此一点,如剑上锋,如石中火,一现即去。故修养家,要养圣胎、孕婴儿者,此也。功夫如不早做,及至精干血枯,屈曲蒲团,有何益哉。
令人慕道者多矣,俗网牵人,是以道心不进。至人非不悯世,奈世人自□□(车+谬的右边,车+葛)何。今为学子脱此苦恼,略敷数言。夫心之动,非心也,意也。神之驰,非神也,识也。意多欲,识多爱。去此二贼,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爱何求。无贪无求,性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金丹可成,神仙可冀。
养气只在收心。心在腔子里,则气存矣。
居尘不染尘,乃上品也。其次避之。
清静二字是换骨法。
凡人能治心,便是道中人。若全消俗障,何患乎不成。虚之又虚,与天合体。空空空,空中有实功。若还纯寂灭,终是落顽空。
静坐者,不在坐时静,要在常时静。
灵台不灭,慧觉常存,此道之至宝也。然无形无影,莫可明言。默以心会,不在外求。
神乃心之苗也。面色润泽,方征血气冲和。总要华池养得水足,意树自然花开。
昔人教人,寻孔颜乐处。此乐非章句可能寻,在天命也。心静则神清,神清则气和,始可得之。
下手功夫疏不得,因循无益。得一刻,便做一刻,念头须时时返照此处。神到则气到,气到则命坚。
敬慎二字,通天彻地。再无放心之人,能仙能道。
人生做事,业传千古,不过此一点神光耳。然神非精不能生,而精非静不能养。欲至极虚极灵地位,须炼此能生、能养功夫。
道心常现,则凡念自退。一时忘道,则起一时之凡念。一念忘道,则起一念之凡情。须要时时提醒。
人生若幻,须要寻着真身。天下无一件是实,连此身也不是自家的,只这一点灵光。若无所依,到灭度时,何所随着,岂不哀哉。
焚香烹茶,是道也。即看山水云霞,亦是道。胸中只要浩浩落落,不必定在蒲团上求道。
学道是乐事。乐则是道,苦则非道。但此乐不比俗人乐耳。
居尘世中应酬,最是妨道。人能于尘事少一分,道力即进一分。幻缘不破,终无着处。
人当以圣贤自待,不可小视自己,则上达矣。故天下未有不圣贤的神仙。世人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俭于事可以养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若不知俭之道,惟以刻薄悭吝是趋,则于俭之道失之远矣。
无上妙道,原从沉潜幽静中得来。若是一念纷纭,则万缘蔚起,身心性命,何日得了。一已尚不能照应,何暇及他事哉。人须亟亟回首,早登彼岸。
玄功不但要养气足精,仍宜运髓补脑。家私攒聚到十分,方称富足。倘身中稍有缺乏,便是空体面的穷汉子。分明一条好路,为何不走,可惜一个神仙阙,夜间难道也匆忙。
烦恼是伐性之斧,人当于难制处下功。若不将气质变化完善,怎得成善士。
凡学道人,言语行事,必较世俗人要超脱些。若仍走俗人行径,何贵乎学道。学道先以变化气质为主,再到与人接物上浑厚些,方是道器。
今之文人,只因理障,难以入道,不知道即孔孟之道。濂溪尧夫非此乎,不可专作道家看。要知儒与道是合一的。周邵二子,何尝出家修行耶。今人将道作出世一派而畏之,何其误也。
春桃多艳,是三冬蕴藏之真阳也。秋菊多黄,是三伏聚养之真阴也。此中玄理,意会者得之。
人为形质所累,年纪一到,则百节风生,四体皆痛。何必地狱,即此便是。倘平日少有静动,讵可免此一段苦楚。故形为我所爱,我亦为形所累。若将此一段灵性,做到把握得住时,出生入死,总由我使唤。
学道者,首以清心寡欲为主。高枕茅檐,肆志竹窗,方是道家逸品。若纷纷逐逐,何异流俗。陶养性情,变化气质,二语乃入门之始事也。
修道之人,未有不静默者。粗心浮气,一毫用不得。
有问前知者,答曰:“机从心生,事以理断。以理断事,人即神也。弃理问神,神亦不告。”
凡入玄门,只以静性为主。如目前春庭新雨,四壁寂然,草木含春,暗藏长养。理会此中,就有个究竟,不必定以谈玄为道。人心如目也,纤尘入目,目必不安。小事入心,此心即乱。故学道只在定心。若心不定,即纸窗之微,为人扯破,必生怒忿;一针之细,为人去取,便生吝惜。又不徒以富贵乱心,得失分念,烦邪乱想,随觉即除。毁誉善恶,闻即拨去,莫将心受。心受则满,心满则道无所居。要令闻见是非,不入于心。是心不外受,名曰虚心。使心不逐外,是名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仙经云: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保气以存精。思虑兼忘,冥想内观,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则近真矣。
垢渐去而镜明,心渐息而性澄。养成一泓秋水,我不求镜物,而物自入我镜中。
有诸内,必形诸外,一毫也假不得。前贤云:“山有美玉,则草木为之不凋。身有妙道,则形骸为之不败。”故心有真功夫者,貌必有好颜色。
人心犹火也,弗戢将自焚。防微杜渐,总在一心。
天下人不难立志,最怕转念富贵二字,是钩人转念的香饵。所以每每得道者,非贫寒,即大患难之后。何也,割绝尘累,回头皆空。故孙真人注《恶疾论》曰:“神仙数十人,皆因恶疾而得仙道,是尘缘都尽,物我俱忘,毫无转念,因祸得福也。”
凡修道之人,一手握住此物,行住坐卧,不为外动,安如泰山,不动不摇。紧闭四门,使十三贼人,不得外入,身中之宝,不使内出。日日如此,何必顶礼求真仙,便是蓬莱第一座。
玄修与释家不同,释家呼此形骸为臭皮囊。道家入门,全要保此形体。故形为载道之车,神去形即死,车败马即奔。
大道之传,原自不难,是世人错走路头,做得如此费力。岂不闻“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性不空。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又曰:“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难得。”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此守中之规也。进道之要,无如问心。故云:“学道先认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
学道性要顽纯,毋用乖巧。其要总在将心放在何思何虑之地,不识不知之天,此大道之总纲也。
捷径之法,推守此一心。阳气不走,相聚为元海。
夫道未有不探讨而得者。即三教圣人语录,无非发天地之秘密,接引后学阶梯。细心玩味,便知端的。
有问静功拿不住者,答曰:“万缘寂处,即是仙界。此时诚一不二,龙可拿,虎可捉。若云无拿处,仍是未空。”
光景倏忽,鲁戈难留,那还禁得执着。自一身推之,吾一身即天地,天地即吾一身,天下之人即吾,吾即天下之人。不分人我,方是入道之器。倘少分芥蒂,即差失本来。
凡有志修道者,趁得一时间光阴,便进步用功夫去,将精气神做到混合而为一的时节,以待事机之来。不可望事全方下手,是自虚时日也。悠悠忽忽,日复一日,白驹易过,几见挥戈。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心能内观,即一时为尘垢所染,终久必悟大道。若心不能内观,究竟必落沉沦。故《道德经》首章曰“常有欲以观其窍”者,观此窍也。“常无欲以观其妙”者,现此窍中之妙也。太上曰:“吾从无量劫中以来,存心内观,以至虚无妙道。”学子既欲潜心,先去内观,待心中如秋潭浸明月,再谈进步。
初入玄关者,不用他求,自今日始,要无漏精夜,便是登仙梯航,便是结婴种子。
修道功夫,如抽蕉剥笋,层层求进,必至头方止。
学道人全要敛藏,最忌明察。故曰:“人不藏,不能得道之要。”
万事萌芽,在乎一心。心动则机动,机动则神明而合之。故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修道总是炼得一个性。有天命之性,有气质之性。本来虚灵,是天命之性。日用寻常,是气质之性。今一个天命之性,都为气质之性所掩。若炼去气质之性,即现出天命之性,而道自得矣。
先天一炁,本属无形,妙能生诸有形,所以为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根本也,而道之源头在是矣。
真言数段,性体性源,将历来圣贤未泄之天机,不惜一口道尽。然理虽载于书,法仍传于口,必待圣师口诀真传,下手方有着落。学人切勿自作聪明可也。
分享转发,唤醒你朋友正能量;
当下觉醒,点亮更多人的心灯;
添加微信免费结缘学习音频
并邀请进【终极真理布施官方群】
↑↑↑ 请添加 灵道老师 微信
往后余生,不谈遗憾;
感谢遇见,不负不欠。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转发一篇充满智慧和正能量的文章就是在践行法布施,它可能触动一个人,改变他的人生,从此朝着光明前行。感恩您的随手点赞和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何为三净肉和五净肉?
这是针对那些一时不能马上改变素食主义的普通佛教弟子,使他们的个人地位不方便。给他们一个方便快捷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明白佛法的道理,进而改变吃三清肉的观念,从而实现吃素的方式。这三种肉在三种情况下是不允..
南怀瑾先生论国学
南先生对纪先生等人专程来上海访问表示感谢,对季总书记为延续文化脉络、振兴中华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以及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表示钦佩。南怀瑾先生论国学南劳说,国家可以毁灭,但民族文化不能。国家灭亡了,民族文..
方孝孺与蛇的故事
方小茹出生前,父亲选择了一块四面八方风水好的土地。他准备建一座坟墓来埋葬他祖先的骨头。那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位红衣老人请他拜他说:“你选择的风水之地就是我长期居住的地方。我求你延长三天时间..
七级屠夫是什么意思?
《佛经大辞典》对福图的解释是,它也是一个浮标,而且是修图。根据《浮屠赋图》,它们都是佛陀的不同译本。佛教是佛陀创造的。古人称佛教徒为布图。佛教是布图之路。后来,这座宝塔也被称为宝塔。“佛”这个词太简..
[开示]水清月现
《涅槃经》里的公案:有一个优婆夷非常有信心,供养一些僧众。她布施药物。当时有个比丘生了重病,,需要人肉才能够治疗,这个优婆夷呢,听到之后,就在割了自己的肉,切成肉羹,进行供养,后来比丘的病就好了。但是..
什么是顿悟成佛?佛教中的顿悟
开悟成佛是惠能南传佛教的独特象征。慧能的顿悟理论是建立在人们当前的现实中心之上的。所谓觉悟,是般若智慧在禅定中的自然显现,无需任何工夫。这就决定了“觉悟”必须是顿悟,这种顿悟可以在人们的直接思想中实现..
冬瓜皮的作用你知道吗
药材:干燥的果皮,通常向内卷曲成管状或双管状,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淡黄色,黄绿至深绿色,革质,覆盖白色奶油,内表面粗糙,细脉。它易碎,容易折断。没有呼吸,没有味道。皮肤薄,长,灰绿色,带乳霜,干燥,干..
高科技素食时代悄然降临
在这个互联网和高科技无处不在的时代,转型创新的对象终于落在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饭碗里的盘子”上。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升级,正式进入食物2.0时代。 高科技素食时代悄然降临 2014年初,美国硅谷的程序员和工程师完成..
家人要宰杀鸡鸭等,自己不想参与,应如何避免?
问:顶礼上师!关于过年过节家人杀鸡宰羊的情况,自己并不想参与,但家人不学佛,不理解。这个情况我应该怎样回避好?怎样避免给自己带来障碍?答:这要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去参与,去随顺他们,有把握把他们..
野生动物生物安全科普宣教活动丨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西安交大二附中南校区积极行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每周主题班会、分享阅读、发放宣传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是谁偷走了哺乳期母亲的食物?——等待向阳花开
是谁偷走了哺乳期母亲的食物?我像往常一样在楼下喂流浪猫,这时候一只黑白猫出现了,于是我一同喂了,不久就发现猫肚子大了,原来要当妈妈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我照例去投喂猫妈妈,这一天,它没有出现,之..
歪,你是我的铲屎官吗?本周六来SM广场,萌宠猫狗领回家!
铲屎官招募相传,在遥远的外太空存在着两个星系——喵星系和汪星系喵星系中的喵星球汪星系中的汪星球分别与地球连接着两个距离521光年、1314光年的时空虫洞在这两个星球上生长着两种可爱的生物它们是喵星人和汪星人..
法华探微连载28声闻心态
释觉舟法师 读诵信解品第四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曲..
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第一句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常说知足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多少财产,收入也没有在职的高,但我们心无牵挂。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二句人生只有三天..
豆腐新吃法,美味又高钙,一人一盘都不够吃
民间吃素大多是怀着“一箪食、一瓢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吃素菜。只是在素朴的菜蔬食物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崇尚一种清淡质朴、健康清新的生活方式。朴素永远比华丽更接近真实。香煎黑椒素排,用小火细..
10种素馅饺子的调馅方法(不收藏就太可惜了)
好吃不如饺子,素饺子这样做,吃一辈子都不腻!- 1 - 胡萝卜素饺食材:胡萝卜、芹菜、盐、油、蘑菇精做法:1、将胡萝卜和芹菜擦丝切碎,加入盐、油、蘑菇精和成馅。2、根据个人喜好,包成想要的样子。- 2 -白菜香菇..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