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经 第三十卷

繁体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梵志品之二
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
是谓梵志
若复有人所见侵欺。不兴恶怀有瞋怒意。守戒多闻降伏意识。身正影直心平道存。是故说曰。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
世所善恶修短巨细无取无与
是谓梵志
世俗方略事有若干。欲察人情先采其语。说善说恶不记于怀。不见有长短广狭。亦复不见有取有与。具足如是行者是谓梵志。是故说曰。世所善恶修短巨细无取无与是谓梵志
身为行本口意无犯能办三处
是谓梵志
身不行杀口不恶骂意不嫉妒。于五鼎沸世能具此三行者。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身为行本口意无犯能办三处是谓梵志
来不作欢去亦不忧于聚离聚
是谓梵志
彼习行人持心牢固毁誉不动。见有来者不孚用欢。设见去者亦不用忧。若在大众若复离众。心恒平等亦无高下。是故说曰。来不作欢去亦不忧于聚离聚是谓梵志
来亦不欢去亦不忧无忧清净
是谓梵志
若见爱念不爱念者亦不用作欢。所以然者。恐心染着兴起因缘。设见去者便自念言。我于彼人各无所犯。内外清净息意不起亦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来亦不欢去亦不忧无忧清净是谓梵志
以断恩爱离家无欲爱有已尽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修习于道。永断恩爱离家无欲远游无碍。尽诸有爱缺三界漏。能具足如此者乃名梵志。是故说曰。以断恩爱离家无欲爱有已尽是谓梵志
适彼无彼彼彼以无舍离贪欲
是谓梵志
所谓彼者外六入也。所谓无彼者内六入也。行人执意观内外诸情斯悉虚寂。舍离贪淫不兴六情。具足如此众行之本者。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适彼无彼。彼彼以无舍离贪欲。是谓梵志
适彼无彼彼彼以虚不染三处
是谓梵志
彼习行人解知内外皆无结使。不着欲界色界无色界。能具足如此众行者。乃名为梵志。是故说曰。适彼无彼彼彼以虚不染三处是谓梵志
能舍家业拔于爱欲无贪知足
是谓梵志
夫人离家莫与世俗从事。正使出家不修其法。毁戒不精进。亦不多闻。亦不应与坐起从事。更不思惟当来利养。能具如此者乃名梵志。是故说曰。能舍家业拔于爱欲无贪知足是谓梵志
如今所知究其苦际无复有欲
是谓梵志
于见法中能分别微妙无有众恶。知苦是众病之原首。能断此者乃应于妙。于见法中不与欲意共相应。瞋恚愚痴永尽无余离诸缚着。能具如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如今所知究其苦际无复有欲是谓梵志
于罪与福两行永除无忧无尘
是谓梵志
正使有福世俗有漏善本功德得为人身。由故不脱生老病死。又复作罪种三恶本经历生死。罪之与福二不足贪。两行永除无复尘垢。能具此行者。是谓梵志。是故说曰。于罪与福两行永除无忧无尘是谓梵志
于罪与福两行永除三处无染
是谓梵志
福之与罪无欲无染。中间禅乐无色禅乐。行人尽舍无所染着。不着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能解此具足者乃名梵志。是故说曰。于罪与福两行永除三处无染是谓梵志
犹如众华叶以针贯芥子
不为欲所染是谓名梵志
犹如莲华之叶不受尘水。彼修行人亦复如是。以离于欲不复着色声香味细滑法。犹若以针欲贯蓝豆及与芥子难可获也。彼修行人无有淫欲。略说其要不为恶所染。是故说曰。犹如众华叶以针贯芥子不为欲所染是谓名梵志
心喜无垢如月盛满谤毁已除
是谓梵志
犹如月盛满。清净无瑕秽无有五翳。众星围繞放大光明靡所不照。彼比丘清净行人。永除五翳无复五结。心得解脱诸觉道品。众定正受而自围繞。于中独尊无有众瑕。舍世八法毁誉已除。能具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心喜无垢如月盛满谤毁已除是谓梵志
如月清明悬处虚空不染于欲
是谓梵志
如秋时月不为五事所翳。清净无瑕放大光明靡所不照。修行比丘亦复如是。不为淫怒痴五结所翳。能具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如月清明悬处虚空不染于欲是谓梵志
避诤不诤犯而不愠恶来善待
是谓梵志
彼入定人不起诤讼。禅定一意念待喜安。自守五行具足乃名为定。设有恶意来相向者恒以善待。是故说曰。避诤不诤犯而不愠恶来善待是谓梵志
解微妙慧辨道不道体行上义
是谓梵志
诸有人闻筹量算计图度万物分别义趣。一一分明辨其道趣。可就知就可舍知舍体行上义。所谓上义者。灭尽泥洹是。能具足此法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解微妙慧辨道不道体行上义是谓梵志
诸在人间乞索自济无我无着
不失梵行说智无崖是谓梵志
或有贵族姓子。从四姓中出家学道。舍憍慢意去高就下不着荣冀。在在处处周旋往来。兴有佛事恭奉三宝。若得衣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便为咒愿使彼施家世世受福。或以神足腾在虚空作十八变。施主见者莫不欢喜。便从受法皆得开悟。能具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诸在人间乞索自济无我无着不失梵行说智无崖是谓梵志
若能弃欲去家舍爱以断欲漏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尽能断欲。亲近道门爱而不舍。或有梵志未尽究竟。欲意未断贪着五乐。虽称梵志不离于欲。诸有学人永灭欲漏不习恩爱。能具足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若能弃欲去家舍爱以断欲漏是谓梵志
慈愍于人使不惊惧不害有益
是谓梵志
众行之要四等为本。恒当慈愍加被众生。见有恐惧怀忧恼者便往恤化永处安隐无害于人兴致供养。能具此行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慈愍于人使不惊惧不害有益是谓梵志
避怨不怨无所伤损去其邪僻
故曰梵志
行人执意志操不同。用心平等设见怨家视如赤子。慈心普等平均无二。犹若忍心如地平等如秤。[蜎-口+曰]飞蠕动蚑行喘息。视如己身念之如父念之如母念之如子念之如身而无有异。能具此众行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避怨不怨无所伤损去其邪僻故曰梵志
于后于前及中无有无操无舍
是谓梵志
犹如有人。于未来世不作众恶行。已不作当不作。于过去世不作众恶行。已作众恶行。已不作当不作现不作。及其中间作众恶行不作众恶行。已不作当不作现不作。能舍此众恶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于后于前及中无有无操无舍是谓梵志
去淫怒痴憍慢诸恶针贯芥子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欲为污心。不得至于虚寂之道。除去憍慢诸不善法。便得渐进至泥洹境。犹若针贯芥子终不可得。彼心亦复如是。不为淫怒痴系所拘碍。能具此行者是谓梵志。是故说曰。去淫怒痴憍慢诸恶针贯芥子是谓梵志
城以堑为固往来受其苦
欲适渡彼岸不肯受他语
唯能灭不起是谓名梵志
生死久远涉苦无数。唯有禅定之人。越此生死之难。去邪疑意无复犹豫。舍烦恼结使受清净结使。能具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城以堑为固往来受其苦欲适渡彼岸不肯受他语唯能灭不起是谓名梵志
人能断爱今世后世有爱已尽
是谓梵志
爱根未尽则不至道。爱根已尽者乃能为道。欲求道者不断三界结使则不至于道。能断爱根然后乃至于道。能具足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人能断爱今世后世有爱已尽是谓梵志
人无希望今世后世以无希望
是谓梵志
所谓希望者。天下万物皆人之所希望。然此希望故未断绝。如今现身未死见存于世。正使后世取其命终。身死神逝无复希望。能如此功德具足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人无希望今世后世以无希望是谓梵志
自不识知天揵沓和知无量观
是谓梵志
当佛如来坐禅之时。诸天世人竟不知佛今为所在。有一比丘名曰多耆奢。往至世尊所。便以此偈而赞如来曰
归命人中尊归命人中上
不审今世尊为因何等禅
唯愿天中天敷演其教义
如来自说梵行之中无有出我者。所以知其然。禅解脱正受定意。犹是世之常法。诸天龙神不能知我之所在。况我当行佛事众智之妙门。天龙鬼神能知我处乎。是故说曰。自不识知天揵沓和知无量观是谓梵志
自识宿命见天人道知生苦源
智心永寂
自识宿命无数劫事。观知地狱天上之事。余者不能。唯有佛如来至真等正觉。观三千大千世界。如掌观珠。知生苦源究畅其本。捷疾之智速成罗汉道。随意所念而无流滞。是故说曰。自识宿命见天人道知生苦源智心永寂
自知心解脱脱欲无所着
三明以成就是谓为梵志
如彼行人知心所念。解脱者不解脱者皆悉明知。欲想诸行永得解脱。所谓三明者。自识宿命天眼漏尽。若具足如是行者名曰梵志。是故说曰。自知心解脱脱欲无所着三明以成就是谓为梵志
自识于宿命知众生因缘
如来佛无着是谓为梵志
是时如来知无数事。观众生性行一一分明。生者死者皆悉了知。犹如天雨普润世界。是时世尊观生死之类亦复如是。生者死者无不观练
尔时世尊与舍利弗。在闲静室独共游处。尔时有人已取命终。处在中阴精神不移。佛告舍利弗。汝今观此中阴中识神。为从何许中来。设复迁转为处何所。是时舍利弗即入四禅定意。观此人神为从何来。设当迁转为处何处。时舍利弗不知此人为从何来为趣何处。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曰。汝今所见不及诸佛境界。此神所从来处此无数世界。非汝神力之所能见。佛告舍利弗。汝复观此精神当生何处。时舍利弗复入三昧。而不知精神所凑。舍利弗即从三昧起。前白佛言。今日入定遍观世界不知神之所凑。佛告舍利弗。此神今日复当过一亿世界。当生某甲家姓某字某。如来所见非是声闻辟支佛所及。知宿命通唯有如来等正觉得此宿命通。是故说曰。自识于宿命知众生因缘如来佛无着是谓为梵志
尽断一切结亦不有热恼
如来佛无着是谓为梵志
诸有众生断一切结使。罗汉辟支虽断结使。由有相似结在。诸佛世尊无有相似。是故如来佛无所着。是故说曰。尽断一切结亦不有热恼如来佛无着是谓为梵志
仙人龙中上大仙最为尊
无数佛沐浴是谓为梵志
所谓仙人者。得五信道在群最尊无有出上。内外清彻无有众瑕。仙者亦名为象。长育形体兽中最大。执意刚强能却众敌。无数沐浴。所谓沐浴者八解正浴池。去诸尘垢无有结使。如来舒手手所及处尘垢不着。伺察恶人不得其便。是故说曰。仙人龙中上大仙最为尊无数佛沐浴是谓为梵志
所有尽无渡流无漏从此越岸
是谓梵志
彼修行人。都越一切诸法。审谛分明解世所有悉无所有。所谓流者。流有四名。一名欲流。二名有流。三名无明流。四名见流。渡此四流者。然后乃得无漏之行。罗汉辟支。犹尚思惟空无想愿忍暖顶法。虽可思惟有漏俗法意结所在。或有是时欲念无漏先念有漏。是以如来深藏则有大阙。如来大圣系意禅定从有至无。于无漏法观未始有阙。得诸总持强记不志。十力四无畏大慈大悲。三无碍道及神足行。是谓如来所修之法。非罗汉辟支佛所修之法。是故说曰。所有尽无渡流无漏从此越岸是谓梵志
无禅无说亦不念恶禅智清净
是谓梵志
彼修行人不念恶禅。夫入禅之人。无言无说常思善法。设见骂詈但守其法。若得味相应禅及中间禅。执意守之无所娆恼。能具足此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无禅无说亦不念恶禅智清净是谓梵志
比丘塜间衣观于欲非真
坐树空闲处是谓为梵志
塜间衣有四种。一者发家着衣出家学者。二者檀越施衣受而守护。三者百纳拾诸遗余。四者塜间污秽不净。如来初学发家着衣。观欲非真舍六万夫人。弃转轮王位。出家学道在闲静处。坐树王下。降伏魔王破十八亿众。能具此众德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比丘塜间衣观于欲非真坐树空闲处是谓为梵志
人无识知无语无说体冷无暖
是谓梵志
如来出世无事不知无事不包。无语无说者。永除狐疑不怀犹豫。诸烦恼结使永尽无余。逮甘露灭。能具此众行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人无识知无语无说体冷无暖是谓梵志
弃捐家居无家之畏逮甘露灭
是谓梵志
所以居家者。安处人民得自生活身者。众结之屋室。是以圣人教人离家。在于闲静求甘露灭。能具如是众德者故曰梵志。是故说曰。弃捐家居无家之畏逮甘露灭是谓梵志
断绝世事口无粗言八道审谛
是谓梵志
如来世尊光相炳着。初转法轮八万诸天及二王人梵志七人。摩竭国王洴沙万二千人。摩竭国界石室之中。释提桓因万二千天。拘尸那竭国。最后度须拔。佛灭度后当有罗汉出世。名曰优波掘。于其中间济度众生不可称计。演说八道无碍之法。是故说曰。断绝世事口无粗言八道审谛是谓梵志
远逝独游隐藏无形难降能降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兴无涯之想散无边之念。身形在此心在海表。人欲观意知其形状者甚为难克。心意流驰弹指之顷。过数千万亿江河山表。是以故说远逝独游。复有问者。心有十大地法心为十一。何以故。说远逝独游乎。报曰。心者恒逐因缘随前任行。当心在色声。尔时无有香味细滑法。当心在香。尔时无有色味细滑法。心在味。无色香细滑法。心在细滑。尔时无色声香味法。心在法无上五事。当在色时心为法本。犹如王行羽仪宾从无不备有。但以王为名。此亦如是。心造因缘十法备有但不受名。亦如飞鸟飞行空中依其六翮。然但以鸟为名。此亦如是心之无形亦无窠窟。非是世人肉眼所见。依止五阴阴散则离非有形质。心之难化犹木钻钢。是以圣人遗教后生。欲降伏心者。晨用百药中用百药暮用百药。空无想愿止观灭尽。用疗心病使得除愈。能具此者故曰梵志。是故说曰。远逝独游隐藏无形难降能降是谓梵志
无色不可见此亦不可见
解知此句者念则有所由
觉知结使尽是世最梵志
无色不可见者。何者心也。夫心兴患与身招殃。犹若象马刚强[怡-台+龙]戾不调。有目之士加于捶杖。使知楚痛。然后调良人心为患。牵致地狱饿鬼畜生。虽得为人处在卑贱。颜色丑陋为人所嫉。是故说曰。无色不可见。此亦不可见解知此句者念则有所由觉知结使尽是世最梵志。诸佛世尊所以出世者。正欲降此弊恶之心。诸佛世尊慈愍一切。弘慈普盖靡所不照。虽处于世无所染着
断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觉出堑
是谓梵志
如彼行人为五欲所系。流转生死之河。要须大圣指授。权宜从此岸得至彼岸。如来降形非事不豫。要接有缘后乃灭度。堑者憍慢之堑。能度此堑不为憍慢所系。能具此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断生死河能忍超度自觉出堑是谓梵志
当求截流渡梵志无有欲
内自观诸情自谓为梵志
能知如是者乃复为梵志
如彼行人不断爱流四驶四渊者。进趣于道不亦难乎。如河暴溢必有所伤。梵志贪欲死趣恶道。是以如来诫以除贪。与说欲本污秽不净。当断诸邪使不流驰。能具此众行者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当求截流。渡梵志无有欲。内自观诸情。是谓为梵志。能知如是者乃名为梵志
先去其母王及二臣尽胜境界
是谓梵志
先去其母者。爱心流驰以为源本。无漏意识能去斯病使尽无余。王者我慢也。二臣戒盗身见。尽胜境界者。一切诸结使。能去众结之患故曰为梵志。是故说曰。先去其母王及二臣尽胜境界是谓梵志
不捶梵志不放梵志咄捶梵志
放者亦咄
所谓梵志者。得阿罗汉道。不得以手卷刀杖加彼真人。不放梵志者此是真人。恒当供养衣被服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四事供养令不减少。咄捶梵志行恶之人。放者亦咄复是恶人。不留供养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能具此行故名为梵志。是故说曰。不捶梵志不放梵志咄捶梵志放者亦咄
诸有知深法不问老以少
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
昔佛在世周旋教化。时诸比丘不广多闻。尔时世尊便作是念。今诸比丘多有懈怠意不精勤。复自观察当来过去三世之事。知当来世当有比丘。嫉妒恚痴不顺道教。便兴诽谤损如来法轻慢于师。亦复不敬说法之人。是以世尊观察后世遗法中间。恐有老少共相上下尊卑不别。老恃耆艾少恃聪睿。老者自陈吾所目睹非卿所知。汝今所见如萤火虫。少者自陈老顿嚚卤情丧心塞知何可归。如来教曰当自守戒。犹若事火梵志五处然火。昼夜承事不失时节。香华缯彩事事供养。是故说曰。诸有知深法不问老以少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归命人中尊。亦如事火神
诸有知深法等觉之所说
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
如来出现亿千万劫时时乃出。遭贤遇圣实不可得。人能守戒信不失仪。如祀火梵志。昔佛在世诫诸比丘。自今以后不得诵外书外道异学所诵习者。何以故。彼所陈说非真正义。亦复不是至道之本。是故说曰。诸有知深法等觉之所说审谛守戒信犹祀火梵志真诚归命佛
于己法在外梵志为最上
一切诸有漏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于痛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合会皆尽皆无余
或复观因缘皆尽皆无余
于己法在外者。彼修行人观了一切众法。无事不关无事不知。犹若梵志知天文地理星宿灾变皆悉观了。一切诸漏皆尽无余。观诸苦痛若好若丑。皆归于尽。观其合会必有离别因缘。暂有亦复归灭
犹若内法本梵志为在表
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钩卢
所谓内法者。四谛真如一一分别不失次绪。梵志于内则谓为表。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本梵志为在表若使共床褥如婆钩卢者。此婆钩卢比丘出家以来。未曾与人说四句之义。正使与共同坐不闻说其正法。从生至老八十一钵和蓝未曾畜。沙弥弟子及余使人。若为人鲜洁托志虚无系意玄寂。是故说曰。若使共床褥如彼婆钩卢
犹如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
转当至死
所谓内法者不诳惑人。一向而无倾一向而无邪。唯有如来能越此境界。以尽其生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故说曰犹若内法梵志在表知生知老转当至死
日照于昼月照于夜甲兵照军
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日照于昼者。当日天子初出之时。放亿百千万光明。使星宿月光无复光明。若复日没之时。月及星宿皆共竞明。俱有所照其明不同。犹若大将之士两敌相向。扬威奋武决战胜负。震赫精刃钟鼓雷鸣。禅定之人移山飞岳海水扬尘手扪日月。有此神力不自称誉。方此诸人虽有此德不及如来。佛出世间众相具足。放大光明靡所不照。光明所及昼夜不绝。其见光者聋盲喑哑。考掠苦痛自然休息。是故说曰。如日照于昼月照于夜甲兵照军禅照道人佛出天下照一切冥
梵志无有是有忧无忧念
如如意所转彼彼灭狐疑
梵志无有是。意着于殊妙之法。见乐不以为喜。见忧不以为戚。如如意所转恒自念善。彼彼自灭恶。得习圣谛分别诸使。是故说曰。梵志无有是有忧无忧念如如意所转彼彼灭狐疑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身知其苦痛
如来等正觉初成佛时。七日之中禅定正受思惟十二因缘。一一分别知起知灭。尔时如来即从三昧起而说斯偈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解狐疑网身知其苦痛
如我所习积行所致。今日成等正觉实而不虚。梵志习入禅。去诸恶法悉坏狐疑网。于诸深法得无碍智。所念自在深知苦际。深知因缘合数之法权诈非实。略诵其要当观因缘法。复当观尽法。一切诸法皆由合数。一切诸法皆由于痛。当知尽灭不造有漏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遍照一切世犹日在虚空
法能成人非法不就。昼夜思惟不去胸怀。身口意行不妄有犯。能成就如此法。便能照一切法。以己所得尽施众生。犹若明日处在虚空普有所照。其有睹者莫不蒙光。是故说曰。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遍照一切世。犹日在虚空
出生诸深法梵志习入禅
能却魔众敌如佛脱众垢
出生诸深法者。如来成等正觉。具足三十七道品之法。身口意行与无漏相应。降伏魔怨进却时宜。如来等正觉脱一切结使。
5
评论问答

清明节等祭祀活动【通用仪轨】

多位高僧开示:清明节这样做,对亡者利益巨大!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关于清明祭拜,亡者骨灰处理等问题的开示【慈诚罗珠堪布】普巴扎西仁波切:清明节,度化这个众生的灵魂才是真正的..

简体注音|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莲唤恭诵)

简体注音|佛说无量寿经卷上(莲唤恭诵)

莲师:不要有人为的痕迹,不要用分别心去修正什么

莲花生大士对益西措嘉佛'母的教言:白天时,要把一切所感所想当成梦境一样,放松,让一切都自然发生,不要有人为的痕迹,不要用分别心去修正什么,一切都应该是自在,开朗的。你身心都在休息,同时心中一片清明。到..

拒绝他人,就是不慈悲吗?

佛弟子应该慈悲与智慧齐步走,以智慧引导慈悲,以慈悲摄持智慧,缺一不可。超出自己心境与能力的要求,可以拒绝。帮助别人,一方面要看自己的能力范畴,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对他人的长远影响,并非只看一时一事。把握好..

一切音声都是咒语,一切念头都是觉性

我们修仪轨的时候,很多仪轨都是让你当下成佛,就在清净刹土,你就是佛。自己所在的地方直接就修成了清净刹土,自己直接就修成了圣尊。我们现在显现上有不清净的,是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心清净的时候,都是清净的,..

是佛法不灵?还是我们的心不灵?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吉,远离灾厄,多福多禄,健康长寿,尽可能..

这样念诵咒语咒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瑜伽就是通过念诵,从而将不清净的语言,转换为佛的语言。真正胜义谛的咒,不是声音、文字、语言与符号,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来藏。我们平时念诵的咒语,比如金刚萨垛的心咒“嗡班杂尔萨埵吽”,也有六种不同级别的..

农历二月十九,殊胜吉祥日恭敬礼赞南无观世音菩萨

农历二月十九,殊胜吉祥日恭敬礼赞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妙觉如来观世音菩萨觀 音 菩 薩 讚guan yin pu sa zan觀 音 大 士 悉 號 正 法 明如 來guan yin da shi xi hao zheng fa mingru lai誓 願 宏 深 廣shi yuan hong..

恭迎 | 二月十九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

2024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十九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日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也是中国最受信众崇敬和信仰的菩萨之一。“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事实上,观世音菩萨其实..

开悟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文:绍云老和尚虚老开悟时参的是什么话头呢?是融镜老和尚教他的“拖死尸的是谁”。何谓“拖死尸”?就是我们这个色壳子,一口气不来就是一具死尸。你一天到晚在那里跑啊、走路啊,是谁在拖着你走。也就是我们看念佛..

如果没有长期坚持精进修持,习气难以改掉!

登地之前,不要随心所欲对各种宗派之间的辩论下结论。比如,宗喀巴大师本来是文殊菩萨的化现,可是有些凡夫人也经常诽谤宗喀巴大师的善说。高僧大德之间互相辩论是完全可以的,而我们作为凡夫小人也要模仿圣者菩萨狮..

危难时祈祷佛菩萨真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吗?

问:危难时祈祷佛菩萨真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吗?索达吉KB:曾经,一位佛友跟我说:“他们从印度飞回中国的途中,越过青藏高原时,飞机遇到气流突然猛烈下降。这个时候,所有飞机里的人都极其恐慌,其中两位学佛女士拼..

供佛菩萨的供品要注意什么?

无论是自家佛堂还是寺庙殿堂,人们往往会向佛陀献上水果、鲜花、香烛等供品以示敬重,这其中饱含了人们对佛陀的敬仰,亦是通过供奉进行表法,勉励修行之人潜心向道,培植福德。通常供品有香、灯、烛、花、果和水等这..

云何为信?云何为愿?

原文:若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若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又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愿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云何为信?一者、信阿..

佛经开头的“如是我闻”,究竟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几乎每部佛经的开头,都有“如是我闻”?“如是我闻”有什么意义?您了解它的缘起吗?今日了解下“如是我闻”的真实义,用正确的方式打开一部经典。“如是我闻”的缘起“如是我闻”是佛灭度前的嘱托和教诲。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