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亲爱的,你可以不抑郁——听佛医讲抑郁症 内容: 摘要:本周六,佛医公益课邀请您一起参与,和我一起去拥抱他们,让他们可以感受到那么一点点的幸福和陪伴。 1“脆弱”的反义词,难道就是坚强吗? 曾经有一个短视频,他们请来几个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的人,读一些微博:“爱了一个少年1574天,其中闹了27天,等了825天,现在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一个男生读完后,笑了起来,说很尴尬。 其他人读完微博内容后,也全都笑了。 “哇塞,现在的人都好早熟啊”“我也不想工作。 ”然而,当摄影组让他们读纸条的反面,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个笑着说太年轻的男生,笑容僵住了:“当你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我已经走了,我熬过了1584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好些,但这几年就算出来了,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想法,抱歉。 我不期望有人能原谅我。 再见。 ”那个评价说太早熟的女孩,读到的是:“我知道我会这样做,是因为我无法忍受和面对未来还要与这些痛苦和剧痛相处。 ”他们读到的微博,都是抑郁症患者在这世界上留下的最后求救信号。 悲哀的是,这些求救信号,在别人眼里是“矫情”“脆弱”,甚至伴随着嘲笑。 “脆弱”的反义词,难道就是坚强吗? 难道真的是加油,坚持,挺一挺,就能过去吗? 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人们还会对他们如此苛刻? 曾奇峰说过,一个人心里有什么,他就对别人身上有什么敏感。 我们的社会从来都不尊重负性情绪,觉得表达脆弱是一件很没面子,没有担当的事情。 所以他们会尽力嘲笑那些不够坚强的人,要求每个人都抹掉情绪,做个面目模糊,永远微笑的人。 可是,脆弱本来就是人身上的一部分,但我们对它严防死守到,会敏感地“攻击”任何一个脆弱的的人。 2熟悉而又陌生的他们有人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下更能提起这种看不见的“感冒”。 抑郁症这三个字总是会在某些时候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出现,然后被大家关注。 先有张国荣、乔任梁,后有雪莉。 “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 ”一连三个问号,可以看出张国荣内心的痛苦和疑问有多深? 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表示:73. 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 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 仅为10. 3%。 实际上,中国抑郁症患病人数约有9000万,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 由此可见,极低的就医率正是导致高自杀率的重要原因。 正视抑郁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才是患者及家属最应当考虑的事情。 不难发现,现在抑郁症的就医率非常的低,很多时候人们没有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身边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 听的最多的就是说“我好烦”。 3佛医如何看待抑郁症? 对于有这悠久历史的佛医来说是如何看待这种“心灵的感冒”呢? 佛医是身心灵的整体医学,认为人体的身体疾病会影响心理,会影响灵性。 反过来灵性和心理问题也可以影响到身体。 抑郁症不能光简单看到心理的问题,更要看到身体内藏也出现了问题。 只有多角度看待人体才能明白疾病的成因,根据成因形成治疗方案,从而解决疾病。 预防大于治疗了解抑郁症,不光是可以帮助到身边的朋友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做一个了解和预防。 尽管现代医对抑郁症的成因仍在探索中,但却越来越确定:抑郁症跟感冒、糖尿病、心脏病一样,是一种如假包换的身体疾病。 它能够被化学药物有效治疗。 但并不是说,抑郁症要完全依靠药物治疗, 但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 用药物控制病情,恐怕是不使事态恶化的第一步。 其后, 在用适合自己的办法,对治这颗心。 4抑郁症有何表现? 先来看一下,患有抑郁症的一些诊断标准:中医没有抑郁症病名的直接记载,国内主要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是ICD-10:患者通常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006年)指明了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含9条: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 性欲减退。 同样饱受心理疾病和病耻感困扰的桑谷·德尔说,我们必须意识到:心理上的挣扎, 并不会减损我们的力量;心理创伤,也不会腐蚀我们的人生。 如果你面对着情绪的困扰,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如果你面对心理疾病,抑郁症,精神障碍的困扰:我希望你知道,勇敢地寻求帮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该羞耻的不是你,是那些不了解你却肆意评判你的人。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在裂痕上追逐光芒的人,不应该被嘲笑。 这周六(11月2日)的下午,我们将会在龙岗区举办佛医公益课,这堂课将会分享给大家如何正确看待抑郁症,它不仅是心病,也是身体的疾病。 从佛医从身心同冶的角度分析抑郁症的成因、发现和预防抑郁症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9-10-30 23:45:5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2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