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千万不要乱放佛经 内容: 摘要:为什么常随佛学呢?佛不在世了,但有佛经。所以,我经常劝我们道友,你一打开经本,你就应观想:佛对着你说法呢。你 为什么常随佛学呢? 佛不在世了,但有佛经。 所以,我经常劝我们道友,你一打开经本,你就应观想:佛对着你说法呢。 你不要以为佛不在了,经就是法,法就是佛在跟你说的法,要有这样一个尊敬心。 有这样一个心,那你得的利益、效果,非常之大! 就这么念着、拿着,甚至有的人,特别在家二众,不懂得,没有学过,拿着经本,摔摔打打地,拿到下半身,或者在家里头乱丢。 特别是结缘的书,不是花钱买的,没花钱就不心疼,随便丢。 我看你们有时候,有的道友,有些到厕所里边去,都要拿着经书去看,这是不但没福,反倒造业了! 看完就丢到厕所去,不懂得啦,一定要注重法! 我们古往今来的大德对佛经,特别我们老院长朱富嘉居士,我见过好多次,他只要拿着佛经,就非常恭敬,两手端着。 现在看我们的四众弟子,对佛经不注重:“这是印刷品,多得很,一印就好”。 没有原本,你拿什么印啊? !唐朝那个时候,最早是法显法师,其次是玄奘法师,最后是义净三藏法师。 我记得义净三藏法师到印度去取经。 他写了两首诗,就形容不尊重法的人。 他说:“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 说后来的,我们的四众道友啊,读经的,不知道这个经怎么来的。 前人啊,为了求这个经,他经过好多的苦难,用生命去换来的! 所以他说,在晋宋齐梁唐代那个时候,一般的、发大心的菩萨、高僧,离开长安到印度去求经,去一百个人,回来的不见几个。 我们所知道的是法显、玄奘、义净,剩下的其他人,或者去了没学成,回来也贡献不大;或者在半路上就死了。 后来读佛经的人,你哪知道前人那时的辛苦啊! 形容取经的过程,“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形容那个道路是艰难的。 现在我们去走丝绸之路,走那个新疆的,旱啊,都是沙漠地带,才知道,唐朝那个时候,1000多年前,是怎么走的! 没得水啊! 我们现在坐飞机、坐汽车,那时候,一步、一步走啊! 走到下雪的时候,路远。 天呐,那是沙漠地带,有时中午时,高温到40度,夜间零下40度,就这样,日夜温差就这么大,而且没有水喝。 风沙一来,天昏地暗,什么也看不见。 这时候的人的精神、力量,一点也没有了,都尽了。 “疲殚”殚是力尽的意思。 “后贤如未按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 说后来的我们这些四众弟子,这些贤人,称赞我们学佛法的为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拿着佛经随随便便地,不重视,你怎能进入? 怎能开悟? 怎能得到加持? 怎能断烦恼? 怎能消业障? 怎能免除你的苦难呢? !这首两诗,我经常记着,联想到尊重法,对佛经的重视。 请佛住世、请转法轮,不是那么一句话,这里边的含义非常地多啊! 发布时间:2019-10-19 04:26:3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3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