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致吴普明函 内容: 致吴普明函明真法师(一)老菩萨:累劳惠明书慰问,情意殷殷,未遑一覆,想能谅我。 老弟痛念生死,专志净土,只要愿具足,必定往生,这是用不着狐疑的。 但有两点,似应注意:烦恼生死,如果实有自性,我等将永远不得生西方,成佛道。 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前一念,刹那不住。 此不但诸佛诚言,亦今日科学所能证明者。 身,不是在不断的新陈代谢吗? 物,不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吗? 在时间上,诸行无常,事物皆是刹那刹那,迁流不住的。 从空间上说:此刹那生灭的事物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灭灭生不已的。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 离缘无诸法,离缘亦无诸法的生灭,宇宙事物,皆是互相牵涉互相影响的。 这亦是今日科学所能证明的,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 迁流不住的,我们把事物看成绝缘孤立的,停滞不变的。 内执有我,外执有物,于是起惑造业,轮回生死不休。 我们应于无生死处,炽然求了生死;炽然求了生死,实无生死可了。 活活泼泼,以深信切愿一直念下去。 不要怕这怕那顾虑重重,这是自造障碍。 也是不信佛法的具体体现。 不知以为如何? 身本不是我,我在《法音》创刊写得相当明确。 知身非我,则能勉强自他平等,应发大菩提心求生西方。 应以十方三世诸佛之心,十方三世之愿求生西方。 这太“海”了一点吗? 不! 我们的心量本来是与诸佛众生圆融无碍的嘛。 封此不解不信,实亦“执身为我”之弊。 又不知以为如何? 我自己也还是过不得河的泥菩萨,但于佛法,微具信解,愿与老菩萨共之。 我想今天中国佛学院学僧,应有一口吞尽太平洋水的心量,不应把自己的祖国和世界人民推到心外去。 佛法离开了世界、众生,佛法是会枯萎的。 这也是大话空话。 学僧素质很好,我对学僧无贡献。 此中有些话,几乎无法说清白。 愿发广大心清静心念佛,愿以佛心佛愿念佛。 “我”、“普明”,都是寻觅不着的。 要了生死,绝不是为“无是么”了生死。 祝法喜。 弟真上言一九八一年八月八日(二)普明佛:你的问题提得很好。 对我很有启发。 我的答覆,很可能不能使你完全满意。 如有不同意见,望再写信来,我们重新商量。 念佛的,是心,不是口。 心与身虽有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心终不是身。 在中阴身(亦是色法,如梦中影,是心所支摄持的)投入母胎时,心即兴父精母血相结合,执父精母血为身为我,于是灵就为肉所缚死的。 心是无有形相的,无有质碍的。 非眼所能视,非耳所能闻,非手所能捉摸,因而我们很难相信自己还有一颗心。 加之身与物,是有形可见,有声可闻,有质可捉摸的,我们又执身为我,身我不分,于是身就在生活中成为主人公,而心反为形所役使,更难相信自己还有心了。 《孟子》上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聪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没有心,我们能开口讲话吗? 没有心,我们能起脚走路吗? 没有心,我们能分别是非,分别亲疏,分别你我吗? 你感到有问题,念佛不能畅通无阻写信来问我,这难道不是心吗? 第一,你应该相信自己有一颗心。 思想感情智志欲望,皆是心的组成部分。 我们每个人难道没有这样的心吗? 恐怕谁也不会否认,说我没有这样的心。 这样的心,这样活生生的心,你能发现它的形相吗? 你能找到它的体积吗? 不能,不能。 为什么不能? 因为心本来就没有体积,没有形相嘛。 见闻觉知,皆心之用。 见闻觉知之所在,亦即心之所在。 我们能找到见闻觉知的体积? 找到见闻觉知的形相吗? 不能,不能。 为什么不能,因为心本来就没有体积形相嘛。 第二,你必须相信众生的心,皆是没有体积没有形相的。 不但心无体积心无形相,即身与物,亦是无有体积,无有形相的。 只是我们愚痴不觉,执身有体积有形相而已。 普老明十岁时的体积形相到哪里去了?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体积形相到哪里去了? 五十岁六十岁的体积形相到哪里去了? 没有了,如梦如烟渺不可得了。 “诸行无常”,佛言不虚。 唐宋元明清的人、物、事件,到哪里去了? 还有体积形相吗!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人、物、事件,到哪里去了? 还有体积形相吗!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事件又到哪里去了,还有体积形相吗! ?再遇一万年以后,不! 一千年以后,不! 一百年以后,还有今天的这些人、物、事件吗! ?还能找到今天这些人、物、事件的体积形相吗! ?后之视今,将亦必如今之视昔。 是找不到的,根本一点什么东西都找不到的。 难道过去就已经过去了吗? 完成没有,根本找不到了吗? 不! 不! 没有过去,根本没有过去,而是转化成了现在。 没有过去,是不会有现在的。 我们不妨以近喻远,以小喻大。 没有普明佛十岁时的形貌,没有普明佛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的形貌,五十岁、六十岁的形貌,就绝对不会有今天普明佛的形貌。 今天的这些形貌,完全是由过去的那些形貌转化而来的。 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事实,任何人皆无法反对的事实。 诸形无常的行,迁流义。 主客观的一切事物,皆在不断的迁流转化。 皆在前灭后生、相似相续,不断的迁流转化。 因为相似相续的密度,异常微渺,我们的视觉粗劣,觉察不到,于是乎就主观认为身与物皆是有体积和有形相的,如果我们对这一着有较深的理解,那就什么话都好说了。 心就在腔子内,有感情,有欲望,有意志,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使无见无知,能见有天地万物吗? 能知有天地万物吗? 见有天地万物,知有天地万物,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事实。 一点儿也不奥秘,一点儿也不神奇,充分说明心是能与天地万物相吻合的。 电灯大一点,质量好一点,光就强一些,明朗一些。 我们现在的电灯,量比虫蚁大,质比牛羊好,但比之天人,比之佛菩萨,就要差多了。 虽不大,虽不好,却能与天地万物相接触,亦足以使我们自慰自豪矣。 心是无有体积的无有形相的,因而我们每个人的心,皆能与无量诸佛心,无量众生心,圆满遍法界,无障无碍。 这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理论基础。 正因为佛法众生心是平等平等、圆融无碍的,故诸佛以众生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众生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对众生生无缘大慈,起同体大悲。 大愿地藏王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伟大愿望,实际也是诸佛诸大菩萨的共同愿望。 我们既然发心学佛,就应该以诸佛之心为心,诸佛之愿为愿。 求生西方,决不是只求个人的清净安乐,而是要求“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的。 在未生前,一定要识破身是臭皮囊,不要迷执为我,尊重自己所见一切人,不损害一切人,努力向自他平等,人我一如的理路上走下去,这是往生净土的殊胜资粮。 极乐世界,是我们心内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心内的阿弥陀佛,只要我们信深愿切,断无不能往生之理。 光是物质,每秒速率,犹能行将近三十万公里,何况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十万亿佛土,又何远之有。 普明佛,你是有善根的人,应念人生百年,转眼即空,光阴迅速,时不待人。 你现在衣食无忧,环境较好,应该清清净净把一句佛念下去。 不要彷徨,也不要焦急,每日读诵心经,助长慧根,一日持诵几遍《普贤行愿品》,增长愿力,时时作临命终想,心倾向西方,释迦、弥陀,是决不会欺骗我们的。 琴弦松了弹不响,绷紧了也有折断琴弦的危险,安安稳稳,一步一步向着莲花世界走下去。 要修慈悲观,不要嫌恶人,切要切要。 我身体勉强还好,精神舒畅请勿念。 巨法师、光老宗,身心健康。 佛源因病回广州疗养,近又卷到南华寺去了。 即颂净祺明真合十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八日(三)老同学: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勤勤恳恳,把自己工作做好。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要急于退休。 从一个佛弟子说,两件事并没有矛盾,行年八十,气力日衰,成天劳劳扰扰,写一封长信不容易,;但从来信反映的问题,我认为自己应该向你好好地写一封长信,有些问题,我也不甚了了,只是供你参考而已。 抱住臭皮囊不放,顽固的执之为我,以为我有生死,不能了脱,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我们不仅以身为我,还以身为人一人我两个概念,是有矛盾的,例如在我们生活用语中,有人类、人格、人生等,决未闻有什么我类、我格、我生的。 佛教建立“人乘”,提倡“人无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我”字当头,不能认真好好地做一个人,就失掉了学佛的基础,是无法学佛的。 从世间法说:一般以身为我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大多鼠目寸光,见不到广阔的天地,遇事“我”字当头,皆先为一身一家的利益打算,是·不能实现人类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事业的。 问题在于:身是不是我? 以身为我,是不是错误的? 上面已经说了:我们不但心身为我,还在以身为人——人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矛盾的。 如以身为人,即不应以身为我;以身为我,即不应以身为人,何义名人? 为什么要以身为人? 何义名我? 为什么要以身为我? 身究具有一些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以之为人? 同时又以之为我呐? 这是今天东方的人,东方的我,西方的人,西方的我,皆还不能解答的问题。 你能解答吗? 长沙市一般以身为人,以身为我的女士先生们能够解答吗? 不能。 现在还不能。 因为以身为人,以身为我,只能说是囿于传统的习惯势力,根本讲不出一丁点道理来的。 我幸喜学了一点佛学,对这个问题,勉强能有一点发言权。 人是由肉体和精神组成的。 这是今天谁也没法反对的。 肉体即身,是没有“知”的,不能自知为我为人的。 以身为我,以身为人,是精神,亦即是心,不知你老菩萨相不相信? ——因此流转生死的,不是身,是精神,是心。 精神,或者说心为什么要执身为我? 执身为人呢? 我通过研究,暂时可作如下答覆:每个人的精神,皆是以自我为中心,概括了思想感情欲望的混合体,是具有强大力量的,欲动,欲向外表达的;遗憾的是:精神是无形无相的,不能直接向外表达的。 这怎么办呢? 就不能不执身以为我、执身以为人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以身为人,以身为我,还以身为你为他,还以身为我们、你们、他们。 你不是成天在以身为人,以身为我你他,以身为我们你们他们吗! ?我们不是成天在以身为人,以身为我你他,以身为我们你们他们吗! ?天下滔滔如是,又何只我们两个人。 为了生活,心不能不把身当作人,心不能把身当作我你他,心不能不把身当作我们你们他们,不这样做,生活就不方便,我们心里的思想感情就无法表达。 使天下之身,皆是我,而不是你,你就找不到谈话的对象,使普明佛之身,只是有我,不是你,人家也就不会以你作为谈话的对象的。 心确实是非常灵的。 物质是实在的吗? 不! 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假定他能活八十岁,他的未来就还有六十年,还有六十年的形貌和生活。 这六十年的形象和生活在哪儿呀? 只能说,在未来。 未来又在哪儿呢? 普明佛! 你说说。 你可能还不懂,还说不出来:佛法告诉我们:未来的六十年,就孕育在当前二十岁内,还有待于当前的发展创造。 没有现在,是不会有未来的。 未来的好坏,完全操纵在现在的手里。 现在能为未来创造有利的条件,未来的生活就会好,反之就会坏。 说未来还孕育在现在内,还是现在的理想,有待于创造。 无论你信不信,这是事实。 你我的未来,必然是死。 没有现在的生存,会有未来的死亡吗? 死时好不好,全凭现在用功不用功,能说离开现在还有未来吗! ?未来是没有,是还没有实现的理想。 你能说未来的物质,是实在的吗! ?二十岁的青年,是从弱婴、儿童、少年、初期青年慢慢转化而来的。 如果过去的婴孩、儿童、少年、初期青年,皆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迁流变化的。 会有二十岁的青年吗? 当然不会有,二十岁以前的形貌和生活到哪儿去了呢? 我们说:皆转化到二十岁来了。 过去的物质,还实实在在的存在吗? 没有了,不存在了,转化成了新的东西。 因己转化为果,故说非有;因能转化为果,故说非空。 你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板结的,僵死的,而是活动的,是在生灭灭生,迁流转变不停的,是当体非空非有的。 我们认为天地万物,常一不变,这只是我们的妄想执着,不是天地万物的本来面目。 离物无心,离心无物。 心是无形无相,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捉之而不可得的。 在长沙八角亭熙攮往来的人,皆能见天见地,见街道,见铺面,见一切人。 无“见”即不能见。 见犹非心,就有如此力量,而况于心乎? 而况于真心乎? 安隐、玉照二师,就是验证,就是我们的典范。 老菩萨,我们业深障重,愚痴无智,为什么不信佛言,而信自己的妄见呢? 心体无形无相,威力无比,众生心内始有诸佛,诸佛心内始有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平等,圆融无碍。 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愿善思审,勿自贻误。 ……顺颂清净念佛,不要胡思乱想。 明真谨复一九八二年八月廿四日 发布时间:2025-11-24 09:23:2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8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