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洛阳白马寺的“清凉台”,为什么多出一点?导游小姐姐这么解释 内容: 洛阳白马寺的“清凉台”,为什么多出一点? 导游小姐姐这么解释洛阳白马寺的“清凉台”,为什么多出一点? 导游小姐姐这么解释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为洛阳作诗赋词。 小时候大家都背过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欧阳修还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洛阳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三月花如锦,无数游客趁着牡丹开放的季节赶来,一睹满城花开的美景。 洛阳作为我国古都之一,一直备受游客青睐。 除了“甲天下”的牡丹,洛阳还有很多人文古迹,白马寺就是其中一个。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庙,有中国佛教“祖庭”之称。 去过白马寺的游客,一定被寺内的“清涼台”印象深刻。 一般人都会注意到,这里的涼并不是两点水,而是三点水。 因此,很多人初见都觉得自己看错了。 那为什么白马寺里的清涼台是三点水呢? 如果你是跟团去白马寺的话,导游可能会告诉你,因为白马寺是皇家寺院,自然这里处处都要比普通百姓家优越。 清涼台是汉明帝避暑的地方,因此这个“涼”字就要多写一点。 但真的是这样吗? 导游只是为了丰富白马寺罢了。 其实只要你翻翻字典,就会发现“涼”是“凉”的繁体字。 “清凉”其实本是佛家语,指清静、不烦扰,如“而望清凉竞技之道,终无是处”。 而关于涼,其本意是薄酒,《周礼》中曾记“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涼、医、酏,”后来被佛家借用至此。 并且两点水和三点水,很早以前曾混为一谈。 只不过后来新中国在整理汉字是两点水的“凉”为正体,因此很多人在看三点水的“涼”,就有些不习惯。 读者朋友,你们去白马寺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清涼台”的字吗? 你们的导游是怎么介绍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5-11-14 09:52:5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8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