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问答释疑 内容: 占察善恶业报经问答释疑梦参老和尚问:常闻发菩提心是为修学佛法第一要义,发此无上大心,是否即是自性清净心,于日用云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应如何发? 如何安住? 如何护持? 如何知自性当下与此想相应? 又此心如何该摄大慈大悲大行大愿大舍,即由此心全体启用,全修在性? 望详示之。 答:简单说,这位道友问的就是发心,云何发菩提心。 菩提,先得明白什么叫菩提。 你连菩提不明白,你怎么发心? 菩提就是觉悟的觉,菩提觉也,也就是佛。 发菩提心的意思含义,就是我要想成佛,那你就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发心是一回事,行动又是一回事,你发了菩提心,你怎么做? 你要发了菩提心,就依着你自己所发的心去做,要一步一步做。 当然你是信仰三宝了,信仰三宝,佛是菩提心,法还是菩提心,僧宝还是菩提心,你每天念三宝就是发菩提心,但是你用什么心去念呢? 你发了菩提心,你得用发菩提心的心去念,就是用觉悟的心。 你想求觉悟,那你一天发心是一回事,行动又是一回事。 你自己发了心,你的身口意应该就照着你发的菩提心去做,你这样才是真正发菩提心。 这是没问题的。 问:请问用占察轮占卜,是否称地藏圣号要念至定境(一心不乱),才可谓至诚感通,所问及所答才得相应? 答:你要用占察轮时候,第一个你得先念。 这位道友,你可能没来听《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咱们讲了,你要用占察轮,第一个得先念地藏王菩萨,或者念一万声,你还得拜忏,你修七天才能用占察轮。 这是没问题的,你必须得念地藏王菩萨,你才能够用占察轮。 但是不一定相应,你说只要你一占就相应,不可能。 你得用个七天的功夫,那你占起来还不见得相应,主要是直心是道场,你心里头没有其他的杂念,一心。 问:请教老和尚,究竟要什么样的修行与因缘才能令心早日开悟解脱,进而利益一切身心受苦的众生,也令他们得以解脱? 答:这个你问我,我都没法答覆你,你要用什么心才能开悟解脱? 这我们大家听听,咱们要学佛的人用什么心才能够开悟解脱? 你念佛念到一心也能开悟解脱,拜忏拜到一心也能开悟解脱,但是问题得达到一心。 如果你尽打妄想,你先修一心,一心叫至心,至心有上至心、下至心、中至心,你能得到一个下至心不容易了,下至心就是一心不乱。 在你行的时候,把一切杂念妄想把它控制得住,不让它有杂念妄想。 这个心去拜去求,什么时候开悟,什么时候解脱,那得看你用的功力如何。 我现在还没开悟,我也没解脱,但是你要达到我这个功夫,你得八十年。 问:心常在佛号中,一时清净,一时迷糊,总无法持之以恒,怎么办? 答:心常在佛号中,你得自己念佛,不是心常在佛号中,你心常在念佛号。 你没说哪个佛号,你念阿弥陀佛也是佛号,念释迦牟尼也是佛号念,十方诸佛也是佛号,念哪个佛都可以。 这时候一时清净了,一时迷糊,无法持之以恒,怎么办? 你无论念佛也好,修其他道也好,第一个先达到一心。 一时清净,一时清净是暂时,那不行。 你今天这个时候念佛清净了,念到一心不乱,那明天你就做不到了,那就不叫一心了。 要时时念念能做到清净,这时候你才能够开知见、开悟解,或者求往生,这算入门;不是成功,仅仅是入门。 要能够这一心常时不动,那就成就了。 一时清净不算,那谁都有。 哪位道友,只要信佛的弟子,临时一时的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或者一天清净都能做得到,但是要长久。 成佛不是一天,这得长时间清净,所谓修能够定下来心,能定下来。 问: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净的戒实在不容易,要守清净的大戒(比丘、比丘尼)更不容易。 我们是否该持十戒就够了,比较不容易犯戒? 答:受戒容易守戒难,那你说得对。 在末法时期,若要守清净比丘比丘尼戒更是不容易。 你不是比丘,也不是比丘尼,你说你的本分好了。 这个比丘比丘尼的守戒不容易,那你守个三皈五戒容易吗? 你受三皈都犯了。 说受三皈还犯吗? 明明你是皈依佛的,你跑那算命、打卦或者信一个外道,咱们这台湾的会道门很多,那你都算破了三皈了,破了三皈了,不算佛弟子。 并不是五戒你破了,就是三皈你都破了。 我们是否应该持十戒? 我看你十戒也持不到,不是那么容易的。 你受过三皈,你能把三皈保住,你人天的福德不会失掉的,知道吗? 十戒,看你这样子你还没受十戒,你受了再说吧! 你能够受几戒持几戒就受几戒,不一定限在十戒。 比较不容易犯戒,我跟你相反的看法,我感觉你比较容易犯戒。 问:三业忏悔清净后再修两种观道,以我们这些业障凡夫来说,大概须多久才能达到一实境界呢? 答:这位道友问的我,什么时间才能达到一实境界? 这辈子办不到,我明确告诉你。 达到一实境界是成就了,就是我们经常说开悟了。 开悟了,没达到一实境界、明白一实境界。 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得很清楚,登了初住的菩萨,十信满了,登了初住了,这个时候才能算相似清净,不是真清净;真清净,得到初地菩萨才能清净,再不会犯了。 懂得吧? 你忏悔三业清净之后,咱们讲占察经时说很清楚,你算入了信位。 三业清净,信了,真正信三宝的,身口意再不造罪了。 不是究竟清净,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清净。 问:使用占察轮,每日清晨以第二轮占察身口意,其中连续两天身口意三业各掷三次皆得善相,请问如此是否算得清净? 后续应该如何继续努力修学? 答:使用占察轮,以第二轮占察身口意,其中连续两天身口意三业各掷三次皆得善相,请问如此算不算清净? 那你用占察轮,占察轮告诉你了,你都是红的,没有黑业了,算清净。 三业清净了,只是转恶从善,这算个善人而已。 这有信心了,能够增长你信心,你应该继续努力修习就对了。 问:(一)我有一个朋友,脊椎曾受重伤。 拜忏时,若五体投地方式跪拜,恐旧伤复发,可否以鞠躬方式代替五体投地跪拜? 若以鞠躬方式拜忏,是否会影响拜忏效果? (二)我有一亲戚身体衰弱,事业不顺,却不愿承认自己有业障,对三宝没有信心,对此种人以念地藏菩萨圣号及拜忏方式回向,能否使其对三宝产生信心,进而念佛、学佛、拜佛? 若为其念佛回向,是否会承担到他的业障? 答:我有一个朋友脊骨曾受重伤,拜忏时若五体的跪拜恐伤恢复,可否鞠躬? 你坐着,心拜都可以。 你就坐那观想拜佛,心里观想拜也算清净,注重心,不注重形式,懂得吧! 你又有个亲戚,身体衰弱事业不顺当,就是做生意没发财,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有业障,明明有业障,但是不肯承认有业障,对三宝没有信心,对这种人念地藏菩萨及拜忏方式,能否使其对三宝产生信心? 这个没什么标准的。 这个问号,你得劝他,让他对三宝先生起信心。 佛教授我们的很清楚的,佛法深如大海,唯信能入。 他没得信心,怎么能去修,还说拜忏呢? 那你要劝他,等他何时改变有信心了。 这个信心是初步的,要达到我们现在讲《占察善恶业报经》那个信心,那距离很远。 因为修信心要一万劫,咱们都是相似心。 问:请问在家居士可以使用占察善恶轮相吗? 答:这位道友问我,我们在家居士能不能用占察轮? 你问得我,我讲这部占察轮讲了一个多月了,你听没听? 你要没听,你不知道。 你要听了,你就知道。 所以能不能用占察轮,你得把占察业报经从头再看一看,我这里再给你重覆讲一部占察经时间没有。 问:悟无生法忍可否拜忏? 答:慢说入无生法忍,十方诸佛都在拜忏,懂吗? 十方诸佛拜十方诸佛。 问:常闻佛难度无缘之人,但菩萨从因地所做修持与善行功德,都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不是与一切众生结缘了吗? 怎么会到了成佛时,还有无缘不能度的众生呢? 答:道友,你到外面问问那不信佛的,随便问一个人,你问他你有因缘没有,你看他怎么答覆你。 这个是说佛法难度没有缘,他不信,不信你怎么度! 有缘没缘的标准是什么? 有个标准,就是信。 不信的就是他绝对不能入,这就是标准。 你这标题是他不信,这就是无缘,无缘不能度。 问:(一)不可告人的罪过是否每次拜忏都要念一遍? (二)一天要拜几遍占察忏,才能三业清净? (三)台北有无老法师的道场可共修占察忏? 答:不可告人的罪过,那你拜忏,或者拜地藏忏、拜观音忏,你对菩萨,菩萨都知道,你不说菩萨也知道。 你向菩萨表白时候,这叫发露忏悔。 你既然相信菩萨,你隐瞒不了的,菩萨不要你说他也知道。 为什么还叫你发露忏悔呢? 说你的心。 好像我们拿一件东西把它丢掉了,发了忏悔就舍弃了,再不犯罪了,就是这么个意义。 你隐瞒菩萨,你连隐瞒一个鬼神都隐瞒不了,鬼神都有通的。 一天要拜几遍占察忏,三业才能清净? 不是你一天拜几遍占察忏,就是你拜的求净那占察轮告诉你清净了。 不是一天几遍,一天都在拜,这个没有遍数的测验,你达到清净为止。 老法师在台湾有没有道场? 没有。 修占察忏忏室有没有? 没有,我在台湾没道场。 问:弟子初次听闻《占察善恶业报经》与拜忏的法门,对于奉行此忏法,除了以至诚心与恭敬心,照着智者大师所制定的行法施行外,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听闻《占察善恶业报经》与拜忏的法门,奉行此忏,除了至诚心与恭敬心,照着智者大师所制定的行法施行,那你就按着智者大师的忏法,一样的。 我们在讲的占察忏是地藏菩萨的,你按智者大师的忏法那也一样的,大悲忏,很多忏法都一样的,但是就是有个至诚心就好了。 用占察轮称圣号是必要的,你必须得念。 因为地藏菩萨说的,当你要用占察轮来拜忏时候,一定得念一千声地藏王菩萨,念够了一千声了再用。 用了时候不灵,那你再拜再念。 何时到灵了,灵了就说那也不是就完结了,拜的灵了只是告诉你用占察相法用灵了,能够相应了。 那忏法所示的,你这个业忏清净或者没忏清净。 忏清净,你要拜,拜了要成道的。 没忏清净,更要拜忏悔清净。 如果清净了就不受报了,就这个问题。 相应的意思,就是你心里想跟经上所说的,你那个想法跟经上所说的相吻合了,那就叫相应。 你想的一套与那经上所说的不一样,那叫不相应。 不相应说是什么呢? 就是你心还没至诚,你重新再把心修得至诚,完了相应。 相应,就是告诉你什么呢? 说你有罪,应当忏悔,就这个意思。 忏悔清净了,并不是成佛,忏悔清净了能修法,修法能得成就学能开智慧,就是这个意思。 拜忏只是忏罪,这就是忏罪修行第一步,没得罪了还不就清净了吗? 没了罪了,你修观,就观力清净。 就是能够学法的时候,能够进入开智慧,自己看了经就能懂。 得定,能够心里清净,能够定下来,能够入定。 问:占察经行法(即经本的四十九页到五十七页)是不是要先念一遍,再开始拜忏? 答:你问的这个情况,我没明白你问的什么。 占察行法经本上的四十九到五十七,是不是要先念一遍? 没有这个说法。 你拜忏的时候,这个业,就是那个忏法告诉你,你怎么样去拜,怎么样布置佛堂。 布置了佛堂,你怎么样子依着占察忏法地藏菩萨教授的,你要一个一个的先拜诸佛,完了拜菩萨,都拜完了再念一千声地藏圣号,就依着这个次序开始拜忏。 如果你身体不能拜忏法都不行,地藏菩萨最方便告诉你,你每天念一万声地藏菩萨圣号,就等于拜忏了,咱们在占察经讲的跟大家讲得很清楚。 问:请问回报父母恩的方式? 诵何经或其他? 答:这个问我说如何回报父母的恩,诵经能不能报父母恩,或者其他的修行。 我答覆你一个字,能。 问:师父阿弥陀佛,人家都说无我,可是我诵经时常会察觉两个我,一个是真实的我,一个是内在的我,内在的我不会随外在的我情绪波动,但是却跟随着外在的我一起诵经。 我也说不上来,我觉得那是自性的我,也不知对否? 人家说我走火入魔,我自觉不像。 只是弟子自己忙修瞎练。 就爱诵地藏经,没有师父指导,有时真会惶恐害怕,感恩师父开示。 答:师父阿弥陀佛,师父不是阿弥陀佛。 人家都说无我,谁说的? 人家都说无我,佛说的,不是人家说的。 佛告诉我们,一切要认识依着佛的教导,无我。 可是我诵经的时候,常会觉察了两个我;我看不止两个吧! 你有无量的我,一会儿这个妄想、那个妄想,一个是真实我,一个是内在的我,完了心里很乱,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两个我,那个是你的化身;内在的我不会随外在的我,你内在有个我不会随外在我的我;我看你都随时外在的。 这个是错误的,哪里一个人还有两个我的。 没有,只有一个我,我就是我。 就是地藏菩萨千百万亿化身,只是一个。 在《地藏经》上说,地藏菩萨拜完佛了,把千百万亿化身归于一身,就是一个。 道友,你思想有毛病,你不要这样乱想,乱想容易着魔的,你不但修不成,容易着魔。 还有内在的我跟随外在的我一起诵经,你这已经不正确了,你就是诵经,就是我在诵经,还一个内在,还一个外在的。 人家说我走火入魔,不错,人家说得很对。 你自己感觉着我不像,只是弟子自己的盲修瞎练。 你知道你自己是盲修瞎练,为什么不归于正道呢? 我爱诵《地藏经》,没有师父指导,有时真会惶恐害怕。 念地藏经时候不要害怕,为啥? 地藏王菩萨会加持你的,也不要惶恐,从此之后,你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两个。 你没得化身,你化身是魔鬼,那个没有。 你这胡思乱想的,一个诵经的,一个去外头办事情的,是不是有两个我? 没有,你把你心收摄出来,只一心一意的念地藏经,这个妄想要消失,不然你要着魔的。 问:(一)经文里头从我凡夫看,每部经都非常殊胜,诵读要恒久。 凡人有时想读此经,有时又想换经另读一经,这样不好吗? 药师经如只诵药师赞及药师佛号,可否? (二)消业忏悔,读诵哪一部经? 是否地藏经? 如何诵法、如何回向? (三)应当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念地藏王菩萨? 答:经文里头从我凡夫看,每部经都非常殊胜,诵读要恒久。 凡人有时想读此经,有时又想换经另读一经,这样不好吗? 不好。 为什么不好呢? 一个经,你不论读金刚经也好,读地藏经也好,你读了这部经要深入。 读不是念文字,经上都有义理,教你的口里头怎么样说话,身体怎么样做事,心里头特别经上都告诉你如何想,身口意三业在哪部经都教授你,你应这样认识。 你想读另一部经,可以,你把大藏经都读都可以。 但是你的心要注重,注重什么呢? 一点,凡是佛所说的经都可以。 那你除非阅藏,要把你的心跟经所说的话要合。 经上哪部经都教你断贪瞋痴,生长戒定慧,这个宗旨是一个的,让你消除妄想,得到真实,口里诵,心里要想。 读药师经只诵药师经药师佛号,那就对,很好。 那你就专门读《药师经》,念药师佛的圣号,叫一门深入。 消业障忏悔读诵哪一部经,是《地藏经》好呢? 如何诵法、如何回向? 你念《地藏经》,《地藏经》上有,诵就是念,念《地藏经》经上有回向,前头是发心后头,最后那一品就是回向。 每一部经前头是发起序,后头就是回向,这部经诵完了,把这部经所诵的功德回向三种,一个向佛的胜智,要求得佛成佛;一个要向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成佛;但是最重要的回向你自己现生,消你现生的罪业。 ,应当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念地藏王菩萨? 这两个没什么差别。 念地藏菩萨摩诃萨,摩诃翻大就是大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所以菩萨摩诃萨。 一般的菩萨,大菩萨都加个摩诃萨,就是菩萨之中的大菩萨。 咱们同样的人,这个人是大人,心量大福报大,是这个含义。 摩诃萨,就翻大菩萨之中大菩萨。 问:(一)弟子使用占察轮时,想占察自己的善恶业轮相及代家人占察问问题时,家人不知情,也没到场参与,请问在占察启请诸佛菩萨后,要念地藏菩萨圣号时,是否可以念两千声后,问自己及家人问题? (二)或者须分两次仪轨分开来启请,各念圣号一千声之后,再分别请示? 答:你问的是代他人用占察轮,这是没问题可以的。 你代你的家人用占察轮相,看他的业报轻重,或者他有病苦,看他什么时候能好,有什么业障,你可以完了念地藏经给他消灾,这都是对的。 或者念诸佛菩萨圣号,要念地藏圣号,可否念两千声? 一千声以上,你随时有事情可以停。 你定愿的一万声,那就多念。 你定的两千声,就念两千声,但是要每天念两千声。 同时你自己打一个七,定为七天;两个七,定为第二个七天。 在这个定七的时候,你都每天念两千声就念两千声,念一万声就念一万声。 那你看你自己的时间,看你自己的发愿,这没有决定要求的。 但是念的时候,不要光念念名号而已。 口里在念,心里在想,口在念称名号,心里在观想菩萨圣像,心口如一。 你光口,念效果不大,最重要的是观想。 问:(一)念佛求生净土者,必须先修忏悔法吗? 如果没修忏悔法,会障碍往生吗? (二)为何有些念佛者临命终时会惛沉不醒? 如何避免这种情形发生? 该如何帮忙惛沈不醒的念佛者? 答:念佛求生净土者,必须先修忏悔法吗? 不要。 念佛求生净土,你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就好了。 如果你修忏悔法,忏悔法里头也有念佛,这两个不相违背的,不会障碍。 怎么会有障碍! 忏悔法更增加你念佛的诚恳。 你忏悔,忏悔法忏悔一段时间,又恢复念佛,念念佛再恢复修忏悔法,这两个相辅相成的,不会有伤害。 为何有些念佛人,临命终时会惛沉不醒? 这个是两回事,惛沉不醒是一回事。 并不是他念佛功德没有,念佛功德仍然存在的,他没念成功,念成功念佛的人不会惛沉。 但是害病、你晚上睡眠呢? 不是念佛人就不睡觉了,念佛人也要睡觉。 睡觉还能念佛吗? 大家想想。 如果你念佛的功力很强,就是睡觉的时候,你心念没断,意念没断,有没有做梦的时候念佛? 我看很多人都有,他把白天跟黑夜连续起来了。 那得靠功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念佛求生净土不一定修忏悔法,你念阿弥陀佛就是忏悔。 各部经上都说的有带业往生,这句话很普遍。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三业还没有清净,但念佛念得很专心,障还并没有忏悔干净,但是念佛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极乐世界并不是到那生就成佛,还得修行,多分都带业。 如果在这个世界没有业了,清净了,成就了,他生极乐世界做什么? 他自己还创造一个世界,这个道理应该普通的都能懂。 念佛临命终时惛沉,并不是一念佛什么都解决了,看你功力如何。 他功力不够,他不惛沉吗? 说念佛人为什么还会害病? 我说释迦牟尼佛还害病,那是世间病是六根不调,你这个肉体是世间相,你的精神就是心灵,那才是真的。 如何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那你不惛沉时候好好用功,能把你惛沉消失。 我们看见念佛时候,有很多人在那打瞌睡。 就在念佛堂里头看,大家看看打佛七的时候,他精神疲劳了。 我曾在一个道场去,就大家念着佛,他一边跟着大家念佛走,他就睡着了,他可还是走。 你别看他跟着大家一起走,他睡觉了。 像我们讲课的时候,很多人他坐那听,眼睛瞪很大,他睡着了。 睁着眼还能睡觉吗? 历史上多得很睁眼睡,张飞就是睁着眼睡觉,这个倒不一定的。 问:(一)现在弟子刚开始拜地藏占察忏时,可以同时帮家人一起拜吗? 或是等自己先拜一段时间后,再帮家人一起拜呢? (二)在拜忏未开始时,是不是要先发愿,弟子某某,愿为自己及家人某某一起拜地藏占察忏? 答:刚开始拜地藏忏,可以同时帮助家人一起拜吗? 那更好了,不但自度也能度他。 人家肯不肯跟你一起拜,这个问题在这。 或是你是一家之主,你强迫人家跟你拜,效果不大了。 劝人家,跟他讲拜佛的好处。 如果这个人做生意很想发财,你说你拜地藏王菩萨就发了财了,他绝对听他跟你一起拜。 这个人身体很虚弱,你劝他你跟我拜佛身体就健康了。 拜佛,一运动,还有一个加持力,确实能效果很快就好。 这个还要问我,这个应该懂得。 你拜佛时候就是发愿,你拜忏时候得先发愿后回向。 这是哪位弟子学什么,乃至念句阿弥陀佛,你得发愿。 为什么要念佛? 最起码简单的要生西方极乐世界。 说没有,那为什么要念佛? 为了佛加持。 加持你什么? 你有所求才念。 这个问题很简单,这就是发愿,知道吗? ,你拜地藏忏也是如是,先就发愿,完了再开始拜忏,拜完忏了还要回向,这是三种程序。 无论你念经干什么,都先要发愿,发完愿了修行,修行完了还要回向。 你早晨一起来,进了佛堂,第一个就发愿,发完愿了就做功课,做完功课了还要回向。 这是一定的程序,佛弟子都是这样做的。 这还问我是不可以? 那我就答覆你,可以。 不但可以,而且应该。 问:占察业报经下卷,地藏菩萨言,依止一实境界而修信解。 若利根者,应学习真如实观。 其钝根者,应当先学唯心识观。 从唯心识观得色寂三昧,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心及毗婆舍那观心。 又若人善根业薄,其心疑怯,一切时一切处常行诵念我的名字,(中略),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 在经中所言真如实观、信奢摩他观心及观诸佛法身,其观法及其内容是否有次第深浅之别? 答:占察业报经下卷,地藏菩萨言,依止一实境界而修信解,若利根者需要学习真如实观,钝根者应当先学至心,先学至心再学唯心识观,从唯心识观得色寂三昧,次应学习信奢摩他观、毗婆舍那。 你这一段是抄的经文。 若人的善根业薄,其心疑怯,一切时一切处常行诵念我的名字。 这是地藏菩萨原话。 你那个心疑心太重,拜忏能够成吗? 就是任何什么事都不信,虽然学佛了,信心不具足。 地藏菩萨说你不能做别的了,你顶好就念我的名号好了,这是对那个怯弱众生说的。 那你是不是这样做呢? 你把经文抄来,来问我。 我讲的时候,你听过了。 真如实相观、奢摩他观心、观诸佛法身,其观法及其内容是否有次第浅深差别? 你再把占察业报经看一看,我跟你讲了很久了,我这个不跟你重覆说了。 问:(一)在尘劳境里如何求得解脱? (二)在打坐时,当坐到脚酸,每次都差不多的时间,就想下座,就会想就下座来休息。 但是这会就在这个阶段,没有办法进步。 恭请老和尚,遇到这个瓶颈该如何? 答:在尘境劳境如何求得解脱? 就是你在尘劳众生当中,想要解脱。 那咱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就告诉你,你念地藏王菩萨圣号,拜占察忏就能得解脱了。 但是我坐的时候脚酸了,那就不想坐了;那你就不坐。 有时候坐下来思想我因为休息一下,就是在这个阶段没有进步,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请老和尚,遇到这种的瓶颈该如何? 你还连修都没修,就达到瓶颈了。 人家是修的功夫到一定程度,再进一步不会。 你这连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坐也坐不稳,念也念不成,你好好安下心来吧! 你心没在法上,也没在道上,就是信心还没没进入。 跟同参道友,或是你常到哪个寺院,或是你的皈依师父是哪位,你让他多跟你解释解释,常亲近亲近。 问:(一)听经闻法时会容易惛沉,时常这样。 请教这是什么因缘,以及如何对治? (二)静坐时,没有起念头,但是过去的画面声音一直浮现,怎么办? 这是什么原因? 答:我一听经闻法就会惛沉时常这样子,这是什么因缘? 什么样因缘也不是,懒惰懈怠。 你到这听经,得发起个信心,有个欣乐心,有个离苦得乐的心。 你要想求得社会上利益升官发财,你还得有个升官发财心,你才能求得进去。 曾经有位道友说我想升官,念地藏菩萨灵吗? 我说灵,相当灵,发财也灵,就看你怎么念。 怎么念呢? 诚恳恳切念,等你念到诚恳念到一定时候,你也不想发财了,你不想发财也发了财了,就是这样子。 静坐时没有念头,但是一听到声音就浮现,怎么办? 你连参禅的心、想修学的心,心都没有在上头,你怎么能够坐得下去? 你怎能有念头? 你浮躁的。 咱们做任何事,都得事先了解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 你要想修行,咱们就换句话说,你为什么修行,你先有个意愿,不是盲目的。 你如果连个意愿没有,昏头昏脑的去打坐,打坐干什么? 打坐干什么? 你先得把你目的订下来。 打坐,我参学想进入道,让我心不要浮躁,清净下来。 为什么呢? 静下来才有智慧。 你看那个水,如果是波浪的时候,什么也没有。 如果那水清清净净的,你到跟前就把你影子就显了。 这个意思该懂吧! 所以你要想修行,你先把心静下来。 怎么办? 你问我怎么办,我就告诉你,你就静下心来,把一切事务放下,一个钟头或者半个钟头,你就坐半个钟头,逐渐的增加,等你得到静坐的利益了,你再长时修行。 总要有目的的,不论干任何事你得有个目的,就是有个目标。 你这糊里糊涂的连个目标都没有,就那去坐。 干什么坐? 为什么坐? 太累了,坐下休息休息就是了。 问:弟子前年罹患牙周病(只有一齿患病),去年因劳累导致腿部肌腱发炎,都不是致命的疾病,却至今仍未痊愈。 如此不好不坏的拖着,虽有求医就诊,取仍无法痊愈,是否业障现的缘故,是否要勤求忏悔? 如果诵经忏悔,仍不见好转,是否因为努力不够? 答:前年你害牙周病,去年腿部又发炎,但是都不是致命的疾病。 虽然不致命,但是它不好,一面拖着就医就诊,是不是业障? 你问我,我告诉你,你说得对,这叫业障发现,是业障。 那你诵经忏悔不见好转,功夫没到。 为什么诵经拜忏还不好? 你不是真心的在诵经,心不至诚,效果不大。 要制心一处,等你诵经诵得把病全忘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效果就好了。 还有你把身体看得很重,把诵经拜忏念佛看得很轻,那绝对永远没用处。 你把诵经拜忏看得很重比你身命还重,那你病绝对好两个交换一下,就是这个意思。 对了,你自己也说了我努力不够,这不要请示我了,你就努努力吧! 努力够了,不就好了。 问:能所双亡,如何观能观也是空? 又天台宗所谓的两重能所如何理解? 任运现前的任运如何理解? 答:先把能所搞清楚。 什么是能,咱们的观力,能观观于所观。 所观的是什么呢? 谛理。 空假中这叫三观,真谛俗谛中谛这叫三谛,三观三谛。 观就像我们敲木槌那个槌子,谛就像我们敲木槌那个杖,这是谛杖。 这个问题一般的从这个定力,当我们最初习定的时候,它有前方便的。 前方便干什么呢? 你先修止。 在你没有坐禅、没有修观的时候,第一个腿的功夫,第二个散乱心的功夫。 你先把腿子练好,散乱心停下来了,停下来了完了你起观照,起观照就观一下事物,这一切事物纯粹都不存在的,空的。 但是我们在事实生活当中,它不空。 不空就是什么呢? 就是你这个能观的观力所观的境界相,这一切境界相不存在。 当你观智成就了,以智慧照了才认识到诸法皆空。 因为啥? 它属于生灭,不是长久的,不是永寂的。 但是这个里头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有个常的。 就是空假中间有一个中谛,这三谛就是空假中三谛,这是天台宗的主要的,等于一部天台宗的主要的任务,空假中三观。 用这个观力,就是谛观这个观力观这一切法,所有你看见一切法没有一样真实的,全是空的。 为什么它是空的呢? 生灭。 等这生灭法灭,生灭法不起了,你观的力量生灭法知道它是假的、是空的。 但是它有时候生灭法的是空的,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它不空,在这个空的跟假的当中有个真实性。 因为我们认为是空的,空的所现的现相是假的,在空的跟假的当中有个真实性。 这是天台宗的主要的,这就叫中观。 空有空的道理,它在理上说就叫谛。 假的有假的道理,叫假谛。 中观有中观的道理,叫中谛。 空假中三观对着真观假观,就是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 这个三止三观是学教义的,可能问这个问题一定是位法师,因为一般的道友他不会想到这个问题。 三观三谛全是智慧学,智是根本,慧是了达,慧是分别的。 智是照理的,慧是照事的。 在事上一切的差别、一切的什么都是慧解,在理上就不是了,理上是智,智是照。 智慧是照了,像太阳照见大地。 太阳没分别、也没偏差,是你接受太阳的人,你在房子里头,太阳能照到你吗? 你接受人有障碍,太阳普遍照了。 那个真如的实际理地,人人都具足的平等平等,是你自己的障碍,业障业障,业障消了就没有了。 这个三观是能,能观照的谛,理是所观照的,这在能所一对。 这在四教空假中,在这五教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 这就是《华严经》所讲的,你用能观之智,观你所观的理,事能显理,那理又翻过来理能成事。 但是理和事是无碍的,理能成事,事能显理,这叫理事无碍。 这种境界遍一切处遍一切时,周遍含容。 完全是信,就是真正达到一心的,一个是凡夫,一个是圣人。 在最初修观谛的时候,用观字来照了谛理。 当然我们现在都是凡夫,但是我们能修。 第一个让我们看,看世间一些事物都是无常的,认得无常了,无常就是显明空,一切诸法都在空的当中,虽然有形有相毕竟空,将来一定归空。 你的智慧观照一切法都是空的,没有贪恋了。 但是当你最初观的时候,认识诸法的时候,它没有真实相,全是假的。 因为假你才能知道它最后空,空中现的影子不是事实,是假的,一个有,一个无。 在这个有无的时候,有个中谛,它理上说时而中谛随缘,也随着空的缘,也随假的缘,这是三观。 但是有一个能了解事物的一个智慧,这是叫能的时候。 这有一个,就现在我们每位道友,因为佛的教导,我们产生了一个智,这个智不是我们的,是我们用在经上的教义,佛教授我们的,但是我们把它能够运用到一起经常修练,心跟佛合。 能观的智产生效果了,观于你所观的境,一切境才知道认识这是假的,知道一切诸法都是假的,随众生缘,这叫随缘义。 真的是本具义,也不偏于中,也不偏于假,这个叫中谛。 天台宗就讲三谛三观,空假中三观,观于真谛假谛中谛。 问:佛离我们今已二千五百年了,以佛说的那么多经典都是正法。 那正法的定义是什么? 答:什么是正法? 什么是邪法? 邪正如何分? 离心之外,离开众生的心,离开诸佛的心,心外诸法全是邪的。 说万法从心起,万法从心灭,凡是一切法归于心的,这是大乘教义,凡是以心有形有相的,全不是真实的。 为什么佛说的一切戒律? 你受三皈,三皈也是戒。 皈依佛了,你不能皈依外道邪魔。 皈依正法了,就不皈依那个邪说,一切邪说乃至世间文字相都是的。 正邪的两途都是由心起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为什么经典是正法? 从心起的。 你要学这是正法,还归于心。 不是心外有法,心外无法,诸法即是心,这就叫正;心外取法都叫邪。 心外无法,那你如何来分呢? 说圆人受法,无法不圆。 这个人他是圆根,圆根他看一切诸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凡是了解因缘,都叫正法。 离开因缘,全是假的邪的。 因缘是空的,所以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中道义,亦名为假名,这些都是假名字,不是真实的。 但是它显的可是中道义,所以亦名中道义,亦名为假名,这就是正法。 历代祖师教授我们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对于我们学法的法师也这样子,他学的是了义经典,他看一切法全是圆的,就是诸法因缘生,依着圆义而生起的法,无一法而不圆;依了义而得的法,一切法皆是了义的。 发布时间:2025-10-26 12:17:1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8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