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释迦牟尼佛: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内容: 释迦牟尼佛: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 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这是正宗分,释迦牟尼佛宣说菩萨戒,叙说戒的原因,正说明世尊初成道果,最初结戒,把戒作为当务之急。 “尔时”,是指“释迦牟尼佛”从天上来到人间,于阎浮提示现出家,最“初坐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成无上正觉已”。 是指佛示现所证得的最高境界佛果菩提,如三乘虽已觉悟,但还未证得无上菩提,只叫偏觉。 三贤十圣虽已证得等觉,但还未达到无上觉位,叫随分觉。 佛成妙觉,圆明独尊,所以叫无上正觉。 “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是简别说明不是声闻的戒法,而是大乘菩萨戒法。 佛成道不久,立即制戒,是说明戒的重要。 菩萨戒不同于声闻戒,声闻戒是随犯随制;菩萨戒则顿制五十八戒。 只有大乘菩萨,才可以禀持佛戒。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是说明菩萨戒在修行中,是最殊胜。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呢? 因为父母生我色身,我们的身体来自于我父母。 如怀胎乳哺,移干就湿,种种辛勤照顾,才能养育长大成人。 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色身,所以,父母的恩德是很大的。 “师僧”是指本师得戒和尚,是我们的法身父母。 因为我们的法身,是由本师的教诲,和禀受得戒的力量而产生的。 师有归依师、剃度师、依止师、学法师、戒师、法师等等,如受比丘戒时即有三师七证等师,都有教诲的恩德。 僧有同学、同见、同行,都有成人之德。 “三宝”就是佛法僧三宝,佛是三界的导师,法是出世的真理,僧是如来的弟子。 佛法僧三宝是众生的良福田,四生的慈父,所以三宝是我们法身慧命的父母。 我们的慧命,是依赖三宝熏修的力量而证得的。 如果我们能这样去思惟,父母师僧三宝,确实具有深重的恩德,实在难以报答,因此应当发起孝心随顺。 如不孝顺父母,那就不如禽兽了。 乌鸦尚知反哺报恩,琰魔王子挖眼救疗父亲,来果禅师割肝救父。 象这些都是属于“孝顺至道之法”。 我们不但要孝顺现世父母,还要孝顺生生世世的父母。 孝顺父母就是持三聚净戒:1、摄律仪戒,止一切恶,不辱其亲。 2、摄善法戒,显扬父母。 3、摄众生戒,赐类不乏。 自行孝道,当愿一切众生皆行孝顺。 波罗提木叉是梵语,是指戒法的含义广大无量无边,但能孝顺父母,自然梵行具足。 所以“孝名为戒”,这孝顺的深因,是趣向无上菩提的至道法门,不同于世间的孝道,只得人天小果。 如《兰盆疏》中说:“稽首三界主,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 就是大孝。 如果作为子女不顺孝道,将会招感极重的苦果。 所以世出世间,善恶果报,皆在一念之间。 戒就是孝,戒杀、盗、淫、妄等,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 因为佛观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诸佛。 所以不杀、不盗,不淫等,就是守戒行孝。 孝顺“亦名制止”,制是戒法,止是止恶行善。 孝顺不造恶业,而与制戒止恶的意义相同,可见一个孝字,已包含了所有的戒法。 发布时间:2025-07-25 08:17:1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8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