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善恶的定义 内容: 善恶的定义 善恶的定义是什么? 佛教所讲的善恶与世俗上讲的善恶有很大的的差别。 世俗人认为:对我有利的就是善;对我不利的就是恶。 佛教则不然。 佛教认为对自己、他人,对现在、未来都有利的行为叫做善;对自己、他人,现在、未来都没有利益的行为叫做恶。 有人说,我已经受过戒了,以前的所有罪业都忏悔清净了。 我在戒场里又没有造业。 第一天上殿、过堂、诵经、念佛,什么罪都忏悔清净了。 有位老比丘告诉他说:你的有些行为不威仪。 可他就是不承认,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大有一派他非我不非的气概。 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与过失,不能认错改正。 从这一点上讲,就已经造了恶。 早上打板鸣钟时,还想多睡一会儿。 不能依照历代祖师的教导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终日浑浑噩噩,无所用心,不知进取,修学乏力,这也名为造恶。 早殿之时,有个别沙弥等到快要念经了,才匆匆忙忙起床、脸不洗、口不刷、边走边披衣,这就是有犯威仪的过失。 甚至有个别人在清净庄严的念佛堂里还说悄悄话,心理烦燥不堪,总是在念时间怎么还不到呢? 维那师怎么还不敲引磬呢? 他心里不是在念佛,而在念引磬、念时间。 绕佛,脚跟拖着地走,人家说拖泥带水,可他却是拖地带恼。 好像修行就是一种逼迫,那就会很苦恼,苦不就是逼迫义吗? 此是苦逼迫性。 因为修行不是他心甘情愿的事,总认为修行是一种很苦恼的事。 既然这样,又何必出家呢? 出家就是要好好修行吧! 在过堂时,见到美味佳肴、饭菜可口,即起贪心。 看到不合口味的饭菜就起烦恼,怎么昨天白菜,今天又是白菜,心里就起嗔心。 在寺院里,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所受用的一切,都是各地护法居士的供养的,也就是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发心成就我们的道业,让我们在寺院里安心修行,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如果成千上万的出家人不耕不种,修行不得力,人家就会认为佛教靠不住。 有时,听到世人嘲笑出家人不务正业,诵经、念佛用录音机代替,这话乍听起来似乎很时髦,其实是在讥讽我们。 省庵大师在《劝告发菩提心文》中说:支何忏悔业障? 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 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 其报难言! 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 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 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 且从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 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 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究其实,则尚不足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 像这样殊胜而又难逢的精进佛七,在自己的小庙里是很难办到的,更难找到近三百名僧众在一起念佛共修。 所以,这对我们短暂的一生修学生活中,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有极个别人认识不够,刚念三天就显的有点不耐烦。 如果这样下去,请问:在漫长的修行路上怎么能顺利的走到尽头呢? 我们一定要把平常那种散乱心收摄住,不要让它懈怠下去。 古人常讲: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而个别同学骄傲我慢习气比较轻,但浮躁心理非常严重,开口说话,就好像跟人吵架一样。 坐在念佛堂里也不能安心,不时地往外跑。 我们的十师在传授比丘戒那几天里,一坐下来就是四五个小时。 我们青年人在生理上的控制能力应该更强,不要一会儿就往外跑,绝不可愉懒。 以上只简单地举出了几点常见的习气,请大家务必注意。 总之,在我们的一天当中,每天清晨就应该考虑: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很简单,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修善;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就是断恶,这就是名为断恶修善。 当然,说起容易,做起难。 所以,道业要在漫长的修炼中才能逐渐成就。 发布时间:2025-06-07 08:19:3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8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