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含解脫道次第 第一章 内容: 第一章  阿含解脱道次第概论   一杂三四五(三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法,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 何等为三? 谓老、病、死。 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者,如来、应、等正觉不出于世间,世间亦不知有如来、应、等正觉知见,说正法、律。 以世间有老、病、死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故,是故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世间知有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正法、律。 以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老、病、死。 何等为三? 谓贪、恚、痴。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贪、恚、痴。 何等为三? 谓身见、戒取、疑。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身见、戒取、疑。 何等为三? 谓不正思惟、习近邪道,及懈怠心。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不正思惟、习近邪道及懈怠心。 何等为三? 谓失念、不正知、乱心。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失念、不正知、乱心。 何等为三? 谓掉、不律仪、不学戒。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掉、不律仪、不学戒。 何等为三? 谓不信、难教、懈怠。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不信、难教、懒堕。 何等为三? 谓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 何等为三? 谓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 复有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 何等为三? 谓无惭、无愧、放逸。 此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 所以者何? 以无惭、无愧故放逸,放逸故不恭敬,不恭敬故习恶知识,习恶知识故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难教、戾语、懒堕,懒堕故掉、不律仪、不学戒,不学戒故失念、不正知、乱心,乱心故不正思惟、习近邪道、懈怠心,懈怠心故身见、戒取、疑,疑故不离贪、恚、痴,不离贪、恚、痴故不堪能离老、病、死。 断三法故,堪能离老、病、死。 云何三? 谓贪、恚、痴,此三法断已,堪能离老、病、死。 复三法断故,堪能离贪、恚、痴。 云何三? 谓身见、戒取、疑,此三法断故,堪能离贪、恚、痴。 复三法断故,堪能离身见、戒取、疑。 云何为三·三法断故,堪能离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好求人短。 云何为三? 谓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此三法断故,离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好求人短。 复有三法断故,堪能离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 云何三? 谓无惭、无愧、放逸。 所以者何? 以惭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乐闻正法、不求人短,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精进,精进故不掉、住律仪、学戒,学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不乱心故正思惟、习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着身见、不着戒取、度疑惑,不疑故不起贪、恚、痴,离贪、恚、痴故堪能断老、病、死。 【法义分享】      本经首先标出,因为有 “老、病、死”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的问题,所以才有修行与解脱的问题。 悉达多太子是在二九岁那一年观察到生命的黑洞(死亡)的厉害而无比震撼,因而爆发出修行的动力,用生命去找寻出离生死轮回之道。 如果你也观察到生命的黑洞的厉害,你也会爆发出修行的动力。 修行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脱离生死轮回的大问题。 解脱道是有次第有步骤的。 行者只要依佛陀所开示的次第步骤而行,要见法、证果并非难事。 若能像佛陀一样——“用生命去找寻宇宙人生的真理与解脱之道”你也能跟佛陀一样│此生此世就能到达究竟涅槃、解脱自在的彼岸。 发布时间:2025-06-05 08:13:1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8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