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安住之法 内容: 安住之法 北印度有一位比丘名叫昙弥,在其家乡的一座寺庙中担任住持。 昙弥在修行上很精进,但其性格暴燥,动不动就张口骂人。 寺院里的众多比丘对此实在无法忍受,最后一个个地离他而去。 看到寺院里的师父一天比一天少,当地的居士们看后很奇怪。 经过了解,大家便聚在一起协商:看来问题的根源是在昙弥比丘身上,我们需要找他谈谈。 于是居士们来到昙弥比丘之处,希望昙弥比丘能认识并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 对于居士们的到来,昙弥很不开心。 他觉得居士应该做的就是积极护法,礼供三宝,怎么能干涉寺院内部管理事务呢? 说着说着,昙弥比丘又忍不住张口辱骂了在场的众居士。 看到昙弥这个态度,居士们在失望之余,当即做出决定:请昙弥比丘离开此地,到别的地方云游挂单吧! 昙弥起初极不情愿,但看到居士们态度坚决,不得已,他只好收拾行囊,悻悻地离开了他住持的那所寺院。 离开后的昙弥越想越气:堂堂住持比丘,竟然无端被居士驱逐,成何体统? 无论如何也要出这口闷气。 后来,他想到了佛陀,于是他来到了舍卫国的祇园精舍,向佛陀所出申诉:“世尊! 我在修持上并无大的缺失,那些居士凭什么就蛮横地将我驱逐出寺院? ”佛陀听了不到一半,就赶紧让昙弥住口:“昙弥! 你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昙弥意欲再次申辩,却再次被佛陀制止。 佛陀问:“昙弥! 你听说过什么叫‘沙门安住之法’吗? ”昙弥只好向佛请教:“我没有听说过,请世尊慈悲开示。 ”佛陀说:“作为出家比丘,对待任何人,都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就叫沙门安住之法。 如果以骂还骂,以瞋报瞋,时间久了,这个寺院就会鸡飞狗跳,一片乌烟瘴气! 作为寺院的住持,最要紧的就是要以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留人,以四无量心(慈、悲、喜、捨)来待人,同时还要具备容人的雅量,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常住比丘比丘。 当比丘们获得了平等,感受到了尊重,他们自然会以寺为家,爱惜常住。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倘若你做到了‘沙门安住之法’,居士们礼敬、赞叹、护持、挽留你都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将你驱逐出寺呢? ”昙弥比丘听后,从座而起,叉手向佛,啼泣垂泪,向佛悔过:“世尊! 我没有资格做沙门,更没有资格做寺院住持。 请您接受我的忏悔! ”——界定根据《中阿含经·130经》改编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5-03-07 08:34:0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