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二卷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七 内容: 楞严经白话解 第二卷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七七认为一切无着是觉知之心无有是处原文第二卷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七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 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 无相则无,非无即相3,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注】1转*轮佛法圆融周遍,所以喻为*轮。 宣讲佛法、研习佛法,名为转*轮。 2一切无着,名之为心这是一种偏见,“一切无着”,偏于空无,不合中道义。 3无相则无,非无即相无相才是无,非无即有相。 六尘在心中形成的影像名为相,这种相,只是人们认识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 同类事物共同的表象,名为共相,某个事物特有的表象,名为自相。 用佛智观察,一切法非有相、非无相。 如果执着“有”或“无”,都是偏见,不是圣智,不得圣果。 佛说“无相才是无,非无即有相。 ”是要破阿难执着“空无”的偏见。 白话解阿难对佛说:“世尊! 我记起了,以前佛与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共转法lun时说过:觉知分别的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都无所在。 一切无着,便起个名称为心。 那么我一切无着,可以说是我的心了吗? ”佛告诉阿难:“你说觉知分别的心性,都无所在,一切无着,便称为心。 我问你,世间虚空,水陆飞行,所有一切物象,究竟是有还是无? 说无,即同龟毛兔角,则实无所有,既无所有,有何可着? 如果有而不着,便不是无。 无相才是无,非无即有相。 有相即心有所在,有所在便非无着。 由此可见,你认为一切无着,即是觉知之心,没有这样的道理”世尊一连否定了阿难的回答。 一认为能知之心在身内 无有是处二认为能知之心在身外无有是处三认为能知之心潜伏根内无有是处四认为见暗名为见内无有是处五认为随所合处即是能知之心无有是处六认为了知之心当在中间无有是处七认为一切无着是觉知之心无有是处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今天的说法,人们的记忆和思维功能贮存在大脑皮层中,加上神经系统的传递,就能感知认识身体内外的事物。 所以很难明白觉知之心究竟在哪里。 今天的人,有了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理论,是不是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看还是有问题的。 我们敢肯定现在自己所认识到的事物都是事物的真相了吗? 特别是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性了吗? 这还是一个大问题啊! 发布时间:2025-01-27 09:20:5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