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孔子有四十不惑,佛教有六惑,而且还有六神通!太多人不知道 内容: 孔子有四十不惑,佛教有六惑,而且还有六神通! 太多人不知道孔子的四十而不惑孔子云:“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几千年来,孔夫子的这一人生体验一直被世人奉为金科玉律。 其实,天地悠悠岁月悠悠,人世风云变幻莫测,人与人不同,时代与时代有异,古圣先贤之言未必就那么放之四海而皆准,习焉不察信以为真的未必就一定是真理。 几十年来孔夫子关于人生几个阶段的论断在心里早已深深扎根,从未怀疑过。 这是孔子的四十而不惑! 有位佛友也有个关于六惑的说法,不过这个六惑和孔子的却大相径庭,它批判的是佛教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信仰问题。 他认为目前被佛教迷惑而信佛的情况有六种,他称为《六惑》,都哪六惑呢? 一起来看下。 一惑于无知,不明因为知识有限不能辨别佛教的根本,或者知识很多但没真正理解,尤其是没掌握正确科学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很多学者,大学生,智商很高但缺少智慧的被佛教唯心玄妙哲学吸引,就是我们说的当你盯着深渊看久了,你也变成可深渊。 二惑于遭苦难因为生活困难,或者做出什么罪恶心中不安,各种内心遭遇痛苦对命运产生迷惑,信宗教求安慰。 三惑从众周围有人信佛了,听别人说多了,吹嘘信佛各种好处,结果就跟着大家烧香磕头,这些人心智不坚定。 四惑善良因为认为人应善良,被佛教伪善说法迷惑以为信佛就是行善,结果信了佛。 五惑懒惰念几句阿弥陀佛就能得福报,读点经书胡乱想想就得了果位,还有的每天在外面行走,以为受点身体上的苦,心灵会净化。 这些事情做了不给社会增加一点财富反而浪费粮食,这就懒人们追求目标,有人身懒,有人心懒,佛教给懒人们提供机会,所以就信了佛。 六惑贪婪怕死人本就一生一世,贪婪的人觉得不足,怕死,正好佛教说前世后世,生生世世神识不灭,涅槃出世永恒,入极乐世界,正合贪心不足的人心理,以为信了佛就可以不死,这是贪心的极限了。 以上情况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么?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欢迎后台一起留言,和众多粉丝探讨,互动。 附:佛教的六神通佛教中不仅有六惑,还有六神通,又作六通。 它指的是六种超人间而自由无碍的力量。 都哪留个呢? (一)神境通,又叫身如意通、神足通。 即自由无碍,随心所欲现身之能力。 有了神境通的人,凡事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都不成问题。 (二)天眼通,能见六道众生生死苦乐之相,及见世间一切种种形色,无有障碍。 一般来说,佛家概括分宇宙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越右者为修行,越好的人来世所投生处。 其中,色界天以上的人,其身体构成纯净(已非地球人类之物质身体了),其眼根可知远近粗细之形色,并可看到六道众生在何处死、又于何处再度投生。 这种能力就称为天眼通。 (三)天耳通,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之语言,及世间种种之音声。 修行人于禅定中,能闻六道众生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谓天耳通。 (四)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思之事。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么的特异功能。 (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众生之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了知自己以前投生在哪处、作过什么事等的特异功能。 据《楞严经》所载,证得阿罗汉的修行人,至少可回忆起数百、数千生的事。 甚至可以回忆起宇宙所有众生的前世。 (六)漏尽通,断尽一切三界见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尽神通之力。 所有修学佛法之人,所追求的重大目标之一。 漏尽通者,三乘之极致,诸漏断尽为无碍者。 成就此漏尽通,限于三乘之圣者。 古印度外道最多只能证得前五通,对于漏尽通则无法实现。 六神通本是道家词。 如《庄子·人间世》曰:夫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 后本词传至西域、印度。 被佛家使用。 如漏尽通在道家意为长生久视、长生不老。 漏为中国古代用的记时器,意为时间,漏尽意为无时间限制,意为长生、永生、超生。 后本词传至西域,印度。 被佛家使用,变意为烦恼尽除、得解脱。 发布时间:2025-01-02 09:17:4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