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 内容: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 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 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沩山:灵祐禅师,福州赵氏子。 年二十三,参百丈,丈许入室,因拨火因缘发悟,充典座。 丈选沩山住持,召师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我宗,广度后学。 华林争之,师踢倒净瓶,一语出格,遂住沩山。 师敷扬宗教四十馀年,达者不可胜数。 唐宣宗大中七年(西纪八五三)坐化,寿八十三。 有语录一卷,著警策一篇。 警策文曰:此宗难得其妙,切须子细用心;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 此则破三界二十五有,内外诸法,尽知不实,从心变起,悉是假名。 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往来三界之賓,出没为他作则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 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 语录:上堂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 师云: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 修与不修,是两头语。 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 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 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捨一法。 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弘辨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 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 弘辨:五灯会元作弘辩,章敬晖禅师法嗣。 唐宣宗大中五年(西纪八五一),召入,问禅宗义。 此即答宣宗之最后一段,其文曰:帝曰:何为顿见? 何为渐修? 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修对治,令顺性起用。 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 (五灯会元四)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 长沙景岑禅师:南泉普愿禅师法嗣。 钞中所引,系答皓月供奉之问。 其文曰:问: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槃也未? 师曰:大德问果上涅槃? 因中涅槃? 曰问果上涅槃。 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 曰:为什么未证? 师曰:功未齐于诸圣曰:功未齐于诸圣,何为善知识? 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 (五灯会元四)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復作鲁公。 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 良由惟仗佛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未尽,生死决不能出。 (请参阅《龙舒净土文》卷七,指迷归要章。 )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 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 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 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 彻底显示净土法门之殊胜。 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 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 亲证念佛三味,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 即净而禅,孰妙于是! 此即开示净宗修法,既簡且要,宜遵奉而力行之。 发布时间:2024-12-31 09:08:3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