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法不能只是研读经书,还要历事练心,借境修心 内容: 学佛法不能只是研读经书,还要历事练心,借境修心研究佛法有两个方面:理性的观点是内向力,而经验经历是是外在的锻炼。 对于自己,你必须使用佛法来调整你的烦忧,打破你的固执,一切都是为了修身。 修身,是在对人和事物的基础上,富有同情心和慈悲之心。 六度四摄,放下自己,造福别人。 阿弥陀佛修佛学佛是改变一个人的心,从烦忧变为冷静,从混乱变为秩序,从傻瓜变为智慧。 这颗心是看不见的,所以想要把握自己,实在是不容易。 心里努力远远不够,要实际生活工作中,做事,修心。 要练习佛法,就要历事练心,慢慢使你的心灵清晰明确,使烦忧尘埃落定。 没有磨炼,内心不会自己成长。 磨炼就像磨刀,磨在磨刀石上。 磨刀石代表了外部环境的考验。 磨刀石越粗糙,刀就越锋利。 一禅小和尚只要人还活着,就不可避免接触到复杂的人。 所谓的“修行”就是意味着用复杂的“人或事”来历练心灵。 所谓的“历事练心”,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逐渐领悟自己的心灵,逐渐参悟自己的习性,使心如明镜! 浑浊的世间,我们须在境界里觉照自己的心,并通过听和想来转心,把不如理法的心,转正了,还能一如既往的维持住,就成功了,这个过程,就叫做修行! 师傅在道场中与世间的事物不同。 道场的根本目的是找到烦忧,解决烦忧,能不能做成事,变得次要。 这是一个肯定的事情,也是一个炼心的机会。 想一想:我们不仅做事,还做造业;不仅仅是做好事,还要练好心。 在做事之前,我们把方向弄清楚,我们造的是什么业,怎么能成功。 七分在做事,三分在练心。 做好事以后,我们要总结,自己在做事中有什么烦忧,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的,有什么地方做得好的,继续这么做,做的不好的,想想下次怎么改正! 这就是历练。 一禅了解烦忧是修行的前提。 真正的修行是在造业中引起烦忧并通过智慧来解决烦忧。 借事炼心、历境修心。 不去经历,人们看不到自己真实的一面。 没有烦忧,弟子就无法突破和提升,佛法就变成了一个自己虚幻的概念。 一禅人都有烦忧,了解烦忧是修行的前提。 修行不是要把烦忧包起来,而是要在修行中,将烦忧解开,以局外人的身份和眼光,直视烦忧! 这就是修心养性,将平时眼见耳闻的道理,在这时加以思考,转心,慢慢培养起这种好的心智模式,将心的力量磨炼的强大了,自己就成功了! 每次的历事过程,都是一次成长,都是一次修行! 师傅学会历事练心、借境修心,抓住每个机会,让每个苦难、艰难、挫折、失败,都变成修心的机会。 让内在的成长影响更多的人,让每个人的生命变得有价值,自己的生命会更有意义。 发布时间:2024-11-27 08:30:2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