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船师婆施罗寄第二不坏回向 内容: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二十二)船师婆施罗寄第二不坏回向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二十二)船师婆施罗寄第二不坏回向尔时善财童子。 向楼阁城观察道路。 所谓观道高卑。 观道夷险。 观道净秽。 观道曲直。 这时候善财童子,走向楼阁城。 楼阁是表示由此回向,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悲智相依而胜出。 善财童子先观察道路,就是观察道路的高低不平,观察道路的夷平或危险,观察道路的清净或污秽,观察道路的弯曲或平直。 佛道为高,其余皆属于卑下;涅盘为夷平,生死为危险;没有障碍为清净,有障碍为污秽;二乘为弯曲,菩萨为平直。 渐次游行。 作是思惟。 我当亲近彼善知识。 善知识者。 是成就修行诸菩萨道因。 是成就修行波罗蜜道因。 是成就修行摄众生道因。 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无障碍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除恶慧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离憍慢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灭烦恼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舍诸见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拔一切恶刺道因。 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至一切智城道因。 何以故。 于善知识处。 得一切善法故。 依善知识力。 得一切智道故。 善知识者。 难见难遇。 如是思惟。 渐次游行。 善财童子渐次向南边游行,而作这样的思惟:我应当亲近那一位善知识。 因为善知识,是成就修行一切诸菩萨道之因,有亲近善知识之因,才能成就佛果。 他是成就修行波罗蜜之道因,他是成就修行摄持众生道之因,他是成就修行普徧证入法界,和虚空融为一体,而无障碍之道因,他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除灭恶慧之道因。 什么是恶智慧呢? 譬如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皆是恶智慧;你不用教他怎样赌钱,他一看就会了,这就是恶慧;你不需要教他骂人,他自然就会了;你不需要教他去骗人,他自然无师自通;你不用教小孩子打妄语,他自然会说大话,这就是恶慧;你本来没有教他如何杀生,他自己就会杀生,这就是恶慧;你本来也没有教他去偷盗,他就去偷盗,这都是恶慧;也没有人教他去邪淫,他就心心念念想去邪淫,这就是恶慧;你也没有详详细细教他去喝酒,他自然会了,这都是恶慧。 若能亲近善知识,便能去除这种种的习气毛病。 善知识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远离骄傲、贡高我慢之道因。 他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灭除烦恼之道因。 所以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你若要行菩萨道,学习菩萨所修的行门,一定要亲近善知识。 他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舍离一切邪见道。 亲近善知识,也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拔除一切恶刺之道因。 恶刺即是嫉妒障碍。 他也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抵达了一切智慧城道路之因。 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从善知识的地方,可以得到一切善法的缘故。 依赖善知识道德的力量,可以得到一切智慧之道。 所以善知识是不容易见着,也不容易碰到,所谓「百千万劫难遭遇」。 善财善子作以上这样的思惟,然后渐渐次第向南游行。 既至彼城。 见其船师。 在城门外海岸上住。 百千商人。 及余无量大众围绕。 说大海法。 方便开示佛功德海。 善财见已。 往诣其所。 顶礼其足。 绕无量帀。 于前合掌而作是言。 圣者。 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我闻圣者善能教诲。 愿为我说。 善财童子到达楼阁城,便看见那位婆施罗船师在楼阁城门之外,靠近海岸上而住。 有百千那么多的商人,以及其他无量大众围绕着他,来听他演说大海的法门,方便开示佛的功德海。 善财童子见到这种情形之后,便往诣船师的处所,向他叩头顶礼于其足下,向右绕无量帀,然后站在前面,合掌恭敬的说:「大圣者啊! 我已先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了,可是我仍未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 我听青莲华长者为我推荐,说您圣者善能教化诱诲众生,请您为我开示演说。」这是第二不坏回向。 因为得到不坏的信心,以善根回向,故称为不坏。 婆施罗,翻译为自在,表示他在佛法之大海中,已善于通达。 在生死海中,能善于运度一切众生。 他对一切法,皆深信不疑,所以名为自在。 楼阁城,是表示由此回向,令菩提心转更增长,大悲和智慧互相依赖而殊胜超出。 船师告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今复能问生大智因。 断除一切生死苦因。 往一切智大宝洲因。 成就不坏摩诃衍因。 远离二乘怖畏生死。 住诸寂静三昧旋因。 乘大愿车。 徧一切处。 行菩萨行。 无有障碍。 清净道因。 以菩萨行。 庄严一切无能坏智清净道因。 普观一切十方诸法。 皆无障碍清净道因。 速能趣入一切智海清净道因。 婆施罗船师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 你已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现在你又能问生大智慧之因,断除一切生死痛苦之因,往诣一切智慧大宝洲之因,成就不坏大乘的摩诃衍之因。 你能远离二乘的声闻缘觉恐怖畏惧生死之境界,所谓『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 他们的眼光和心量都非常狭窄,只顾自己逃离,而不顾救度众生,故佛呵斥他们为『焦芽败种之自了汉』。 他们愿意住于一切寂静三昧之漩涡中,而不愿意出定,执着于沉寂之境界。 而你善财童子现在愿意远离他们这种拘泥、裹足不前之境界,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愿意乘大愿之车,行菩萨行,这种无有障碍的清净道因。 你以菩萨行来庄严一切无能坏智慧,这种清净之道因。 普徧观察一切十方诸法,完全没有障碍这种清净道因。 你速能趣入一切智慧海,这种清净道因。」善男子。 我在此城海岸路中。 净修菩萨大悲幢行。 善男子啊! 我在此楼阁城的海岸路中,清净的修行菩萨大悲幢之行门。 善男子。 我观阎浮提内贫穷众生。 为饶益故修诸苦行。 随其所愿悉令满足。 先以世物。 充满其意。 复施法财令其欢喜。 令修福行。 令生智道。 令增善根力。 令起菩提心。 令净菩提愿。 令坚大悲力。 令修能灭生死道。 令生不厌生死行。 令摄一切众生海。 令修一切功德海。 令照一切诸法海。 令见一切诸佛海。 令入一切智智海。 善男子。 我住于此。 如是思惟。 如是作意。 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啊! 我观察阎浮提内的贫穷众生,为了要富饶利益他们的缘故,我修行一切诸苦行来为他们回向,随顺他们的愿望,而完全令他们得到满足。 我先以世间之物质,来充满他们的愿望。 然后又布施法财,令他们得到欢喜,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我令他们修行福报行门。 为什么他们会贫穷呢? 这是因为他们于前生不种植福田,故我劝他们多作功德,令他们的福报得到圆满,而不再受贫穷之困苦。 我又令他们生出智慧之道,令他们增长善根的力量,令他们发起菩提心,令他们清净菩提愿,令他们坚固大悲之力量,令他们修行能灭生死之道,令他们生出不厌离生死之行;令他们摄受其余一切苦恼众生,犹如大海那么多;令他们修行一切功德的大海,令他们能照了一切诸法海,令他们见一切诸佛之大海,令他们入一切智慧之智。 善男子啊! 我住在这地方,以这样的思惟,这样的作意,来利益一切苦恼众生。 善男子。 我知海中一切宝洲。 一切宝处。 一切宝类。 一切宝种。 我知净一切宝。 钻一切宝。 出一切宝。 作一切宝。 我知一切宝器。 一切宝用。 一切宝境界。 一切宝光明。 善男子啊! 我知道海中一切宝洲。 这是指生死海中,湛寂不动,故称为宝洲。 一切宝处,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切宝类,即是恒沙功德。 一切宝种,即是佛性。 我又知道清净一切宝,即是净戒头陀为能净;钻一切宝,这是缘起智为能钻;出一切宝,即是以发一切智心为出;作一切宝。 我又知道一切宝器、一切宝用、一切宝境界、一切宝光明。 宝是表示智慧,所谓「不入生死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我知一切龙宫处。 一切夜叉宫处。 一切部多宫处。 皆善回避免其诸难。 亦善别知漩澓浅深波涛远近。 水色好恶种种不同。 亦善别知日月星宿。 运行度数。 昼夜晨晡。 晷漏延促。 亦知其船。 铁木坚脆。 机关涩滑。 水之大小。 风之逆顺。 如是一切安危之相。 无不明了。 可行则行。 可止则止。 我又知道一切龙宫处,一切夜叉宫处,一切部多宫处,这是指生死中的贪瞋痴,而我都能善于回避它们,免得受到它们的种种灾难。 我又善于分别了知漩涡、澓转之浅深;水波浪涛之远近,水色之好恶,有种种不同。 人的心识犹如漩澓流转不停,念念迁流,具足生住异灭四个阶段。 第七识的妄想犹如沸腾澎湃的波浪,是沟通第六识和第八识之媒介。 在第八识中,含藏着无量劫以来的一切习气毛病的种子。 所以波涛远近,是指众生的心识。 又随顺内外环境之善恶缘,心水的颜色亦不同。 海面下的逆流,是指无间断的生死之流,念念生灭、念念迁流。 婆施罗船师是具有大智慧者,故能进入波涛的生死之流,而度运众生安全抵至彼岸。 在十行品第八难得行中云:「譬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人生,至于彼岸,以往返无休息故。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亦复不住生死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置于彼岸,安隐无畏,无忧恼处。」婆施罗船师又接着说:「我又善于识别知道日月星宿,运行之度数,而造成白昼、黑夜、早晨和中午的不同时分,晷漏延促,这是表示我能知道众生时机之生熟,如时适中,即与救拔。 我又知道那一种船是铁造或木制的,是坚固或脆弱? 其机关零件是粗涩或细滑? 这是表示我知道万行不同。 有方便为坚,无方便为脆。 曾修行为滑,不曾修行为涩。 若机关为涩,我便为其加上润滑油,使其能顺利地行驶于大海。 我又知道水的大小(生死有边与无边),风之逆顺(八风四顺四逆)。 像以上这样一切安危之相,我没有不明了的。 所以可行则行,可止则止。」善男子。 我以成就如是智慧。 常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 我以好船。 运诸商众。 行安隐道。 复为说法令其欢喜。 引至宝州。 与诸珍宝。 咸使充足。 然后将领还阎浮提。 善男子。 我将大船如是往来。 未始令其一有损坏。 若有众生得见我身。 闻我法者。 令其永不怖生死海。 必得入于一切智海。 必能消竭诸爱欲海。 能以智光照三世海。 能尽一切众生苦海。 能净一切众生心海。 速能严净一切刹海。 普能往诣十方大海。 普知一切众生根海。 普了一切众生行海。 普顺一切众生心海。 善男子啊! 我已成就你像这样的智慧,所以常能利益一切众生。 善男子啊! 我以好船,载运一切商众,行驶于安隐之道路,然后又为他们说法,令他们欢喜。 我引导他们到宝州,给他们一切珍宝,完全令他们充足,然后将他们领还到阎浮提。 善男子啊! 我用此大船(大乘佛法)这样来回往返于大海中,从来没有令一众生有所损坏。 若有众生见到我的身体,听闻我说法,我令他永远不怖畏生死大海之危险。 我必定令他得证入于一切智慧之海。 他必定能消灭干竭爱欲海,无爱欲顚倒之妄想。 他能以智慧的光明照耀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大海。 能竭尽一切众生之苦海,能清净一切众生的心海,速能庄严清净诸佛之刹海,普徧能往诣十方诸佛的大海,普徧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海,普徧了知一切众生修行的行海,普徧随顺一切众生思想的心海。 善男子。 我唯得此大悲幢行。 若有见我及以闻我。 与我同住。 忆念我者。 皆悉不空。 如诸菩萨摩诃萨。 善能游涉生死大海。 不染一切诸烦恼海。 能舍一切诸妄见海。 能观一切诸法性海。 能以四摄摄众生海。 已善安住一切智海。 能灭一切众生着海。 能平等住一切时海。 能以神通度众生海。 能以其时调众生海。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啊! 我唯独得到这个大悲幢之行门。 若有见我,与我同住,忆念我的众生,完全不会空过,皆会有所感应。 像一切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善于游涉于生死大海,而不染一切诸烦恼海。 虽然在生死而了生死,虽然在烦恼而没有烦恼。 他们能舍弃一切诸妄见的大海,能观察一切诸法性的大海,能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一切众生海,已善于安住于一切智慧之海,能消灭一切众生的执着海,能平等住于一切无空间、时间分别的时海,能以神通普度所有众生海,能以恰到好处的时候来调伏众生海,像这样种种崇高的行门和深广的功德,我又如何能说尽呢? 善男子。 于此南方有城名可乐。 中有长者名无上胜。 汝诣彼问。 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修菩萨道。 善男子啊! 从此处往南方行去,有一个城市名叫可乐城。 在此城中,有位长者名叫无上胜。 你可以到他那儿去请问:「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 顶礼其足。 绕无量帀。 殷勤瞻仰。 悲泣流泪。 求善知识心无厌足。 辞退而去。 这时善财童子,向婆施罗船师顶礼其足,向右绕无量帀,殷勤瞻仰善知道,悲泣流泪,舍不得离开。 又因他求觅善知识的心永远没有厌倦满足,于是向婆施罗船师告辞而退,再去寻访下一位善知识。 发布时间:2024-10-30 08:20:2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