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切凡夫本来是佛,为什么会变成众生? 内容: 三无差别究竟体性,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为大乘之人所谛信。 言三无差别者,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 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 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原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 ”是名心无差别。 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等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 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是名佛无差别。 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 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 ”是名众生无差别。 ——【佛学次第统编】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是华严经夜摩天宫品之文也,天台谓之三法妙。 密教之三昧耶戒,以此三平等为体。 夫佛与众生因果相违,而心则通于因果。 对于佛与众生为能变之体也。 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故曰是三无差别。 见三界唯一心条。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编】佛陀开示:譬如一个国王,晚上睡在宝床上,非常舒服,安乐,他梦见自己变成一个蚂蚁,在找肮脏的东西来吃,追求做蚂蚁的一种幸福与快乐。 他梦醒之后,发现子自己依然躺在宝床上,依然是国王。 梦里做蚂蚁,但是功德没有减少,从梦中醒过来,功德也没有增加。 因为他本来就是国王,他之所以变成蚂蚁,只不过是一场梦,梦是虚假的,他还是一个真实的国王。 这个譬喻,其实是说明我们凡夫就是佛,凡夫皆可成佛。 一切凡夫本来就是佛,为什么变成众生呢? 是因为众生在无明的梦里还没有醒过来。 无明的梦没有醒过来,你就变成蚂蚁了。 做蚂蚁的时候,你寻找肮脏的东西,还觉得幸福快乐。 我们众生其实就是梦中的蚂蚁,其中的苦乐都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们本来还是佛。 不是说只有上师活佛是佛,我们一切众生都是佛,这个叫做本具佛性。 一切众生由于无明的关系,由于做梦的关系,哪一个从梦中醒来的话,佛体其实无减无损。 回光返照我们自己的身心,我们的身心里面有珍贵的妙法宝藏,当我们在观察自己的这一念身心的时候,这当下一念身心所呈现的相貌,也许有很多的烦恼,也许身体里面有些不舒畅,或者是散乱心,但是这一念心性里面有妙法。 在这一念的当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表面的痛苦里面,含藏的功德、喜悦。 所以说,当我们这一念痛苦现前的时候,我们不是像小乘一样,看到烦恼,起厌离心,抛弃它,像冤家一样,因为烦恼里面有菩提。 《大般涅槃经》里面讲,我们一切众生,都有初地的功德。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初地的功德? 都是由于我们无始劫以来业力呈现,把这个功德覆盖掉了。 所以说我们的功德依然存在,只是被我们的烦恼掩盖。 在烦恼的当下,可以寻找到里面的快乐,快乐就在烦恼的里面,要细心地去体会自己内心的快乐。 内心快乐的当下,在这烦恼境的当下,禅定的功夫隐藏在里面。 所以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性法尔具足一切功德。 一切众生,哪怕他没有学过一切教理,他的理性是已经具备了佛的一切功德。 为什么他感受不到佛的功德呢? 是完全被自己的烦恼覆盖掉了。 当他深入观察的话,以佛的眼睛观察的话,他的功德丝毫没有减损过,他成佛以后,这功德也没有一丝一毫增加过,所以说一切众生都是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文章来源:灵隐寺 发布时间:2024-10-08 07:20:2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