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老子论幸福 内容: 幸福是人现实中的一种生活富足状态,又是人内心的满足性感受。 老子没有使用;幸福的概念,但他认为,有一种合于天道、顺乎自然的生活,人在其中无祸无咎,安于平和舒泰(所谓;往而无害,安平泰),这就是幸福。 遵循常道 平和舒坦根据道统万物的理念,人们要获得平和舒泰的生活,就应遵循天地间的常道。 ;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不愿招致祸殃,就要因循常道。 相反,;不知常,妄作,凶。 不识常道而任意妄为,自会引来凶险,失去幸福。 欲望是幸福的天敌在生活中,人们把欲望的满足视为幸福的获得,老子则看到了事情的反面,认定欲望是幸福的天敌。 因为奢欲贪得销蚀了人的满足感,使;欲望的满足永难实现,从而使幸福沦为水中之月;同时,;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奢欲贪得促使人背离天道,没有满足,恣意妄为,人生灾祸大多由此而起。 正是欲望破坏了平和舒泰的生活,哪儿还能带来幸福? 纵容欲望会失去幸福从表象上看,人是为了幸福才追求欲望,然而,天道运行与事物表象正好相反,人纵容了欲望,却从根本上失去了幸福,这是人类的误区和不幸。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男女主人公心性机敏,大都生活富足,遗憾的是他们作了欲望的奴隶,欲望控身不自由,是欲望毁灭了他们的生命和幸福,使他们沦落成一个个可怜的人儿。 当代社会的腐败案例,从来没有生计困窘的成因,无一不是贪欲在驱使,贪欲使人坠入身心受控、没有幸福的无底洞。 生活的逻辑一再告诉人们:欲望的确是幸福的天敌。 以;无欲来获取幸福欲望之门并不能通往幸福,老子主张从欲望的反面入手,以;无欲来获取幸福。 他要人们;无知无欲;见素抱朴,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 生活中剔除欲望,时时感受到满足,这才是真正而长久的幸福。 自然,多彩的生活对欲望生成难免有刺激作用,比如;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但老子认为,人应该自觉地抑制欲望,;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以便在朴素的生活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安于平和舒泰。 在老子看来,消除了贪欲,就是打开了一生幸福的闸门。 剔除奢欲 知足知止老子论及幸福时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这是一种无欲、知足、知止的长久幸福观。 他叮嘱人们:;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大道本来平坦易行,但人们好走捷径,往往弄巧成拙。 其实,剔除了奢欲,生活中知足知止,那幸福就在眼前。 发布时间:2024-09-14 08:55:1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