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菩萨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内容: 世人都希望自己一生是顺风顺水的,但现实却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寺庙,试图祈请师父帮助、祈求佛菩萨加持而解决生活中的是非难关。 但弘恩法师却在《师父来了》节目中说,出了家仍会遇到难关,佛菩萨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是为何? 01身边很多人都是顺风顺水,为什么“我”总是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呢? 弘恩法师: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我们人生所有境遇跟别人都没关系,都是自己造成的。 佛法里面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显现什么样的行为,显现什么样的语言。 我们身口意显现什么,决定了我们感召人生的种种境遇,如果心是清净的,是安乐的,是善良的,那么人生就会感召种种悦意、美妙、快乐的境界。 如果心是烦恼的、是恶劣的、是不清净的,人生就会感召来种种的障碍、挫折、烦恼、痛苦,如是而已。 所以说这一切,但问自心,莫问前程。 02出了家,是否就会避开升学、就业、婚配这些难关? 师父您碰到难关是怎么度过的? 弘恩法师:出家了确实可以避开很多世俗上的烦恼,佛在《优婆塞经》里面说,菩萨有两种:一者在家,一者出家,在家菩萨比出家菩萨更难修行,何以故? 在家菩萨多恶因缘缠绕。 因为在家人处在世俗生活和社会当中,要比出家人多很多障碍和烦恼,出家人会相对清净许多。 出家人虽然舍弃了世俗的一些烦恼和障碍,但也会遇到出家的障碍和烦恼,为什么? 因为我们内心对道和德有追求,对佛菩萨境界有追求,对圣贤境界有追求,而这些追求都会跟人生显现的烦恼产生很大的矛盾。 佛陀给我们开示人的心应该是清净无染的,应该是慈悲智慧的,但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时时感觉到自己的身口意与佛陀的开示有所违背,也就是王阳明先生说的知行不能合一,这就是我们出家最大的困难。 它也是一种烦恼,我们需要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依靠过去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的开示,尊重传承,精进的修行,努力生发利益众生的心,这样在人和事当中才能不断勇猛精进、破除万难。 战胜这些困难,内心的智慧和福德就会提升,被困难挫折、烦恼所战胜的话,修行就不会有进步,这一生也不会有成就,这就是我们出家修行所面临的最大的难关:知行不能合一。 03佛菩萨会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弘恩法师:会啊。 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不了呢? 众生不信,众生不做,众生不行,这个佛菩萨就很无奈。 佛菩萨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得到安乐和解脱,但是大家都不听话。 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每个老师都希望我们成为一流的学生,都成为社会的顶尖人才,我们不听啊,老师不让看小说,我们偏要看小说。 老师不让传纸条,我们偏要传纸条,所以对于不听话和没信心的众生,即使是佛菩萨也解决不了他们的难题。 宋朝有一位禅师,在题一幅观世音菩萨画赞的时候有两句非常有意思“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若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所以真正要度化一切苦厄,还需要众生自己发奋图强,依靠诸多佛祖菩萨的护佑、加被和引导,我们才能够生起信心,而后行之,这种行持的力量就能感应到佛菩萨,感应到佛菩萨后,我们一定能解脱种种苦难。 所以佛菩萨唯一解决不了的就是无缘众生,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所谓无缘众生就是没有信心、没有精进力的众生。 因此佛陀你看出世之后他一直在等待种种因缘,众生因缘与善根都成熟了,他就会化现;当众生心智恶劣、烦恼粗重,社会浊乱的时候,佛就不会出现于世间,就是因为缘不到。 这里我们可以讲一个故事,大家加深一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宋朝时期,有一位禅师是国师,他还有一位师兄在四川不远的地方做住持,这个国师文采很好,对禅宗公案的评点非常精彩。 有一次,他跟一位同参去看望这位在四川做住持的师兄弟,去了之后就看到这位师兄弟道场里面规矩没立起来,僧众的形象、素质,整个寺院的气息都非常不好。 但国师跟他聊天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提起他看到的这寺院的感想。 只是嘱咐这位住持要注意身体,要好好发心,随后就走了。 在回来的路上,这位国师的同参就不高兴了,他说你这个人有点不厚道,为什么呢? 你自己的道场昭觉寺整理的那么规矩和兴盛,如理如法,你师弟的道场却相反,你怎么不教导教导他呢? 国师听了之后不以为然的一笑,说我给你打个比喻吧,比如地里的瓜你知道要什么时候给它浇水吗? 一般是上午或者傍晚的时候浇水最好,如果在气温最高的正午浇水这个瓜就会死掉。 而我这个师弟就是没有这样的才气和能力,没有通达的智慧去管理这个道场,这样的人告诉他种种的道理也没用,说了反而显的我很傲慢,干脆没有说。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过去祖师大德也是传承诸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众生没有缘或因缘不到的时候不能随便的去劝化和引导他们。 那时候贸然的去帮助他们,可能会适得其反,断了他的善根,只有安然的等待时机成熟的一棵。 发布时间:2024-09-11 17:48:3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