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建楼趣谭 内容: 有一个愚蠢无知的商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作客。 他看见朋友住的三层楼,布置得富丽堂皇,华贵无比,心里很是羡慕,暗想道:「我辛苦了大半辈子,所集聚的财宝又不会比我的朋友少,但是所住的却是平房。 我何不也盖一栋楼房,住得舒舒服服呢?」于是他询问朋友:「盖这座楼房要花多少钱?」朋友告诉他数目之后,他不觉大吃一惊,说道:「要这么多钱,太贵了! 太贵了!」这个商人是个守财奴,悭吝小气,舍不得花钱,但又要贪图享受。 回到家里,托腮想了一会儿,欢喜说道:「呵! 我想出一个好办法了,朋友盖的这栋房子,一共有三层楼,我何不只盖第三层,第一和第二层可以不盖,这样不就可以省下三分之二的费用了吗?」主意打定,就开始寻找建筑工人。 路上,看见一家营造厂的房屋广告图样,就走进去询问:「你们能造三层楼房吗?」老板应声出来,看见来人是个大肚皮商人,很阔的样子,相信他有钱,连忙请入里面坐,并且拿出很多房屋的蓝图来给他看,商人一字不识,摇摇头道:「不用看了,我的眼睛有点不舒服,看了这些反而觉得麻烦。 我现在带你去看我朋友的房子,只要像他的样式就好了。」老板跟着他一起来看朋友的房子,商人一再叮咛道:「知道吗? 完全要和这座房子一模一样。 要三层呵,记着! 我是看过第三层的,真漂亮! 真堂皇!」老板连忙回答道:「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要说三层,我们连十多层的房子都盖过的!」他们议好每一层的价钱之后,就开始在商人后面的菜园里动起工来。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只打了地基,还没有盖好第一层。 商人一看,气极了,对包商工人发怒道:「岂有此理! 你们真慢,开工这么久了,为什么还不把房子盖好? 我要你盖的是三层楼房,你为什么不听话,偏要从下面第一层盖起?」「谁盖房子都是从第一层盖起,先要打好地基,然后才能一层一层地往上盖。」「胡说! 我只要三楼,不要一楼二楼。 你花了这许多冤枉钱,使我心痛。 你们走吧,我要另外找人,不要你盖了!」「你真愚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你这种人。 随便你跑到那里去问,绝对没有盖房子而不打地基的人。」包商也气得连脖子都涨红了。 「什么地基天基,我不懂这一套,不要噜苏了,你走吧!」包工和商人,算清了账就气愤地回家了。 此后,商人找遍了城中所有建造房屋的营造厂,谁也没有办法只给他建第三层的楼房。 商人仍然不知觉悟,还怪人说:「滚你们的吧! 你们都是笨蛋,美观实用的三层楼不会盖,盖下面的一、二层,有什么用呢?」他自以为很聪明。 佛陀在祇园精舍中,把这件事讲给比丘们听,并且说道:「比丘们! 你们依我的教法修行,不能求快。 必须脚踏实地,从戒定慧的基本三学修起,不要妄想立即证果成佛,那就和愚人造三层楼一样,只求果位,那将永远得不到,修行也不会成功。 唯有依次求证的人,才是得法的人。」座中,有一位国王听了很欢喜,站起来说道:「佛陀! 我听了你的话之后,希望我能以国王身再进步修到现比丘身的果位。 然后再由比丘身进到罗汉、菩萨,而至于佛位,将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佛陀点点头微笑了。 储藏牛乳穷乡僻壤里住着一个愚痴的农夫,畜养了一头母牛,就在母牛开始分泌牛乳时,他心中是既欢喜又不安。 他不知如何处理这些牛乳,每见到母牛时,就唏嘘感叹。 母牛没有乳时,心中烦恼,生怕牛不生乳;到了有乳时,又不知放在那里才好。 于是,他集中精神想着,忽然像是开悟似的说道:「对了! 我有这头母牛,怎能不骄傲一下? 我借此机会大开筵席招待客人,把城中的朋友请来,以牛乳款待嘉宾,借此也可和都市中的人往来结交,不是很好吗?」拿定主意后,即刻准备妥当,往城市里邀请朋友,日落时分,才踏着疲倦的步伐回家。 但是那天晚上因为兴奋过度,不能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做着美丽的梦想。 忽然间,他想到一个问题,不禁困惑起来:「算起来,我请的朋友真不少。 如果一人一杯牛乳,所需用的牛乳也非同小可。 如果我从今天起,每天将牛乳榨取而积聚起来,也没有许多大瓶子可以储藏。 何况天气渐渐热了,新鲜牛乳多藏几天,不是会发酵吗?」左思右想,没有好办法。 忽然一转念,蓦地爬起来,自言自语:「有了! 有了! 不如把我所要的牛乳放在母牛的肚子里,等开宴会时,一并来取,那就省事多了。 而且可以让客人喝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也没有吗?」想着想着,以为十分妥当,便又缩进被窝里,微笑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农夫赶快把正在吃奶的小牛牵开,也不天天去挤取牛奶,只是每日早晚拿些富有营养的饲料供给母牛,替母牛洗澡,爱护得很周到,希望到时能多挤取些牛乳。 宴会的日期到了,农夫手忙脚乱准备一切,把家里打扫整理得很干净,自己也换上一件新衣服,在门口接待贵宾。 城市的宾客纷纷到齐了,农夫接待他们入席后说道:「谢谢各位不嫌偏僻,光临寒舍,我觉得真高兴。 我养了一头母牛,有鲜美可口的牛乳,特地储存到今天才取出来,真是新鲜极了。」说着,牵出母牛来挤乳,那知乳囊收缩,点滴全无,农夫紧张万分,急出满身大汗来,咒骂道:「我把每天的牛奶都藏在牛肚里,为什么没有了? 到底谁偷去了呢? 可恶的家伙,将来一定没有好下场!」满座的贵宾听得哄堂大笑,有的更是对主人冷嘲热讽,弄得农夫欲哭无泪,如哑子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佛陀说:「修学菩萨道,行布施的人,不要等到钱多时,再来行布施做功德,那就错误了。 应该把握时间,及时行善。 否则就会和愚痴的农夫一样,结果一无所得,那是很可惜的。」 发布时间:2024-09-09 08:42:3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