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从“神游”回到“当下”,用“戒律”脱离“梦境” 内容:     纪录片《伴我同行》讲述到,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的禅修中心(梅村),每15分钟就响一次钟声,听到钟声,禅修中心的人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包括读经),提醒自己从“神游”中醒来回到“当下”。 我第一次听说“禅院钟声”还有这种用法,把“梦中佛事”这个道理变成实实在在的修行。 这会不会是一行禅师的创意? 这跟西藏上师讲的“梦修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梦修法要求,不但睡着做梦的时候要能知道是在做梦,而且白天工作或修行时也要知道是在做梦。 (2020/4/27)戒律最终目的是要我们完全脱离梦境    佛家认为,睡觉做梦当然是梦,醒着而没觉悟下的行为也是梦。 道证法师的《信心扎根》用“梦”说戒,“戒律最终目的是要我们完全脱离梦境”。 戒律就是教我们卸掉“妄想”和“执着”这两样垃圾。 一切影像的根源都只是自己的心,“我们如果伤害梦中自己变出来的众生,其实就是伤到自己。 ”比如,如果打电视机里面的影像,结果是打到显示屏,打坏电视机。 道证法师说,“发菩提心,就是梦中发心要觉悟。 ”道证法师比喻:听闻经法,就好比在梦中有人告诉你这是做梦,赶快醒过来。 于是,觉性高的人马上醒过来,脱离梦境。 爱做梦的人,懒惰,醒了一会儿,又继续做梦。 有的人梦中被告知是做梦,虽然没有完全醒过来,却做得了主,不会被梦境耍得团团转。 另有种人睡得很沉,梦得很深,认为梦境都是真的,不承认自己在做梦,不知道离开梦境还有另外一个光明的世界。 很多人想做好梦,梦中有享受就很满足,根本不知道有觉醒这回事。 这时候,戒律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道证法师说,“对只想做好梦而不想要清醒的人,戒律的解脱原则就是先教他由噩梦当中解脱。 对不爱做梦,想要真正清醒的人,佛就教他完全清醒过来,离开梦境。 ”    戒律如同“发射心念的开关”,有了戒律,就像按住了发射心念的开关;没有戒律,就像打开了发射心念的开关。 既然梦中不能觉悟到所有影像都是自己的心所变的假像,我们就不能乱拍片,“不能乱按发射心念电波的开关,才不会变出一大堆的黑影、噩梦,让自己痛苦。 ”“心念电波照戒律,就有规律,不会胡乱发射,不会胡思乱想,才不会被噩梦恶影遮住。 ”(2019/10/9)人生如梦,而要做好梦中佛事    圣贤的境界,门外人如果直接拿来享受,一定苦不堪言。 只有修道者,先能以苦为师,而后安贫乐道,才能获得人生最高享受。 大病之前,我“证得”佛法深妙。 大病之后,我才略觉“证无所得”。 理上“如梦幻泡影”,事上“做梦中佛事”。 如是欣然集佛语而成“六句颂”:    (1)菩萨应无相布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缘起性空。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 (2006/11/8) 证道的理想境界:梦即是醒,醒即是梦    知“道”并不难,难就难在“证”道。 证道的理想境界最好是:梦即是醒,醒即是梦。 只有获得自己亲证的“道”才能自己受用。 学佛的受用,在心,是破迷开悟;在灵,是提升境界;在身,是离苦得乐;在思,是不妄想、不分别、不执着。 能入此境界,是真境界,是人生最高享受。 观佛像而醒“觉而不迷”,读佛经而修“正而不邪”,见真僧而慕“净而不染”;谢绝世间喧嚣,善入清凉世界;求有道,交善友,念佛徳,破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身心虚利;身健,常露喜乐;无我,游戏神通;寄情虚空法界,心住阿弥陀佛国土。 存至诚之心,感无缘感应,不登天,不求人,而能左右逢源。 这是享受人生最高境界的生活。 (2006/12/6)  发布时间:2024-08-09 00:52:2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