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和尚念的金刚经全文 内容: 和尚念的金刚经全文是值得让我们去借鉴的,这样也是让我们去学习如何正确的念诵金刚经,只要让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去念诵经文,就会让我们对经文有好的了解,也是能够让我们拥有好的感悟,从而能够让我们产生好的认知。 佛陀还告诫众生如何不执著与相布施,能有无量的福德与功德。 本文大茶经就依据经中的妙行无住品,来看看佛开示有几点布施才能福德无量,我们受持诵读《金刚经》要注意哪些才能更能与佛经相应。 第一点:正信受持诵读金刚经的无量功德,与经相应诵读金刚经就如沈家桢博士说的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渡众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所以我们诵读《金刚经》时一定要正信、正行才能与佛在经里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在佛说《金刚经》里还说到“受持”二字告诉人们,如果能受持经中“乃至四句偈等”,懂得经中即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德难以想象了,所以我们在诵读金刚经时,哪怕是记住一小段经文,理解一小段经文也好,如果有正信心相信便能与佛说在经中道理一样相应。 如果按本师释迦摩尼佛在经中所言,整部金刚经的功德并非说尽,因为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为什么呢? 佛大智慧且想到后人若不正信诵读此经功德,还特地与须菩提说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里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里统统讲出来。 所以我们受持金刚经一定要有正信的心理,哪怕是诵读受持一小段都是功德无量。 第二点:学习菩萨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经中妙行无住品原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原文妙行无住品,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持布施。 即是说,不住色而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持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经中的色:如凡夫对所施之对象有颜色、形状的执著,比如,对乞讨者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却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如乞讨者来到家门口说:“行好,给我们点吃的吧。 ”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冒出念头,直接会布施。 香:如菩萨的鼻子不去执著是香还是臭。 味:菩萨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菩萨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菩萨没有执著法的分别念,不会认为“我今天给了乞讨吃或布施,应该有很大功德”。 第三点:布施若念:“往昔佛菩萨如何布施,现在我也如是布施”福德将无法衡量原文“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佛陀自问自答:“须菩提,菩萨应当不住相布施。 为什么呢? 若能不住相布施,所得的福德不可思量。 ”如有大德贤者言,凡夫的布施有三轮执著,而菩萨的布施没有这些,由于没有任何执著,所获的福德无法衡量。 若以这种布施来积累资粮,福德将无法估量。 有很多大德师傅教言中有说到,布施时若忆念:“往昔佛菩萨如何布施,现在我也如是布施。 ”依靠这种发心,也能获得与菩萨布施几乎同等的功德。 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佛陀还比喻说明:“须菩提,于意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佛陀问道:“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 东方的虚空,能否用分别心来衡量? ”“不能,世尊。 ”佛陀又问:“须菩提,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的虚空,能否用分别心来衡量? ”“不能,世尊。 ”佛说:“同样,菩萨安住于无相而行持布施,所得福德也像这十方虚空一样,无法用分别心来衡量。 因此,须菩提,菩萨唯应按上面所讲的教言去做。 ”念诵金刚经的功德是很大的,在我们去念诵经文时,需要的是让我们不断的保持心中的信念,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好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4-06-02 09:33:2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