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内容: 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先有禅观,才有义学,义学是将禅观的生命境界做诠释、做记录。 义学讲不出来唯有透过禅观──亲身进入! 去感受、领会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这三个:禅观、义学、戒律。 禅观! 有了禅观,才有义学;有了义学,要让这个法能够传承下来,或者让你的禅观能够尽速成就,那戒律就很重要! 所以,我们把戒律定义为经营管理,也就是「组织、制度的经营、管理」,这没有为什么,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先有禅观,才有义学,义学是将禅观的生命境界做诠释、做记录。 但是,学者刚好相反,认为:有思想走在前面才有文化。 他们在研究义学的那些文献时,认为是先有了文献以后,才有文化,因此把义学列在前面,以为是义学发展之后,才有禅观,这就有些失察,你可能看不出来。 举个例子:我们看石窟里头有很多佛画,学者们研究这些佛画时,就拿经典来对照,认为是依据经典的文献,所以才画出那些佛画来,这样判断是不对的,这你没有办法对纯粹的学者讲,那么,我们就拉回到历史现场来探究一下一个禅观行者,在修行当中有了这个境界,他一再反复的推敲,认为这个境界是正确的,然后才把它画出来,为什么! ?教徒弟啊! 也让信众去参观。 因为,古代在石窟里修行的都是出家人,或者是舍家,到石窟、或到寺院里头去住的人;那么,要让他们、引导他们做这样的观想。 因为──在古代认识字的人并不多,但是,修行以后,那个禅观境界,也就是三法印的生命观境被师父肯定是对的时候,那师父会把你的境界用图画出来,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而当这样画图的表达方式,到了某个程度时,有一个业障比较重的,你知道吗! 就是读过书的,把师父讲的这些给记录下来,那才有经典。 所以,「经典」应该是在比较往后才出现的,可是,今天的读书人认为他所读的书,以有文献记载为优先;那不是优先啊! 那往往都是出现在往后的好几代、好几代了所以,你在看的「经典」里,开头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哪里,那都是当机众与他对谈的 发布时间:2024-04-24 14:45:4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