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月明居士:揭秘:灵魂是什么? 内容: 高月明居士:揭秘:灵魂是什么? 揭秘:灵魂是什么? 我们活着时没有的东西,死了以后也不会“制造”出来。 灵魂不是在死了才有,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所以我们要寻找灵魂,不要到“死亡世界”去寻觅,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能够找到才对。 如果要问灵魂是什么? 那么就要问:我们是什么? 这一问包含着“简单、愚蠢和迷惑不解”! 为什么呢? 说“简单”就是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简单地同石头一样,是由自然界中的原子构成的。 从一个细胞到婴儿,再到此刻的你,完全是由一生中你所吃的食物构成的。 我们食用的动物(猪、牛、羊)也是吃植物而长大的。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是由植物中的“成分”构成的。 而植物的所有成分来自那里? 很简单,来自泥土和水。 那么我们来自哪里? 简单的很,泥土和水。 无论你相信与否,自然界中总计有92种不同种类的原子。 所以,从婴孩到花朵,从清风到落叶,从地球到星系,再到此刻你用以观察的这对眼睛,全部都是由这92种原子按照不同的比例和架构组成的。 说“愚蠢”就是有些人认为:“我自己”就是构成“我自己”的这些原子的“特性”。 那么难道不是吗? 首先,我们看一下,原子有一个什么特性? 在你体内所能找到的包括碳原子在内的30多种原子和你手上的金原子(金戒子)同月亮上,土星上,任何一个星系中所能找到的同种类的原子都彻底的、完全的一模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 这样的原理在物理学上叫“不可分辨性原理”(这一点无论在科学的那方面都具有非常非常深刻的意义)。 就是说,假如把一个人脑中同种类的原子同一块砖头中的原子相互交换(交换的量可多可少)。 那么这个人的“特性”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他还会认得母亲和能感受牙痛)。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替换是不可能的。 可实际情况是:我们身体内的所有原子被替换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着。 比如,每时每刻我们身体中的每一细微之处都在流淌着血液,血液送给细胞一些原子,又带走另一些原子(基因及细胞膜也是不断地被更新着,更别说细胞内的蛋白质了)。 在我们的生命中,体内的各种原子时时刻刻都在通过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和呼吸的氧气,所得来的“新原子”不断地将“旧原子”替换出体外(即新陈代谢——随着体液而流走)。 按照统计学计算:一年后,你身体中98%的原子将彻底被替换掉,七年后你就成为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更实际来说,从今天到明天你就不完全是同一个人,甚至于从这一瞬间到下一瞬间你也变了一个人。 我们是什么? 假如我们是原子,每时每刻我们就将会是不同的人(比如,你吃牛肉就成为牛了,吃苹果就成为苹果了)。 可是我们感受到的一生中只有一个“我”的存在。 这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请保留这一问题,我们逐步会找到答案。 我们不得不承认:实实在在的我们是由原子构成的(这好像是一句废话)。 如果接受这一点,你就必须接受科学上的一个未来必将实现的“远距离传物(现仅存在于科幻片中)”的事实。 什么是“远距离传物”? 很简单,打一个比方:我们把一座金字塔结构的“信息图纸”通过电信号告述远在1000公里外的一个工程公司(首先确定两地的石块是一模一样的,即宇宙中所有的原子是一模一样的)。 那么这个工程公司就会建造出另一个同样的“不可分辨”的金字塔。 同样原理,我们将一个人的“信息”(即一个人的准确原子结构的信息或其原子本身)传输到 1000公里以外,或月球上,或其它星系中。 按照“远距离传物”的原理,可以制造出多个你,并且每一个你都会爱着同一个情人! 荒谬,真是荒谬,我也有些茫然! 可是事实是2004年欧洲日内瓦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一个钙原子传输到了2公里远的地方。 想象一下100年前飞机发明时是个什么“样子”,而今天的各种飞行器又是个什么飞行状况。 科学,一开始都只是虚拟和幻想。 可事实就如一位科学家所说:“一种真正的技术其实就是魔法” 。 大概一百年后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会如同我们今天玩的各种科学“魔法”,会让古代人们不敢想象一样。 我们在来看另一个令人惊奇的科学事实: 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明白,我们来自于泥土,而最终都要“尘归尘,土归土,循环再造”。 按照物理学的计算,一千年之前死亡的动物和植物,经腐烂后,由大气及地壳循环的作用,每一毫克就有一个碳原子存活在现在的人体之中(这不奇怪,因为原子很小。 比如,将一个水滴放大到地中海那么大,而一个水分子就象一滴水那么大)。 这一简单的计算令人感到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 譬如,你的身体之中约有10亿个碳原子曾经属于耶稣基督,或是孔子,或是释迦牟尼,或是诸葛亮。 每一个人都会“奉献”给你10亿个原子(无论人们相信与否,科学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意见而改变的)。 你的体内不太可能有牛顿或乾隆皇帝体内的原子,因为它们死的还不够久,原子还没来得及彻底扩散开来。 以上是你不得不接受的已经成为“常识性”的科学事实。 迷茫啊,迷茫! 我也曾经十分迷茫! 可是我们又不得不前进,虽然我们拨云见云,再拨云又见云。 可是只要我们永往直前,一定会迎来朗朗晴空。 我相信,经过我逐次的解析,一定会引领朋友们到达我曾经到过的“世外桃源”。 并且,保证绝不会像那位渔夫一样“迷路”。 唯一希望自己不要像人们对待《阿童木博士科学大探险》科普读物一样“悲惨”的下场! 《阿童木博士科学大探险》科普读物是多位日本科学家数十年“呕心沥血”的作品。 据介绍:这套丛书在日本影响、造就了很多新一代的科学家。 所以我们国家的科学家才将这套“好书”引进来。 可是在这样的拥有800万人口的大都市——青岛,两年中竟然一套也没有人愿意买来学习或是给他们的孩子看。 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和痛苦! 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件事? 在青岛,我曾经买书的频率是3天必买一本书(就算在吉林老家,也是经常会坐十多个小时的汽车到长春市特地去买书)。 后来我有意住在了青岛书城旁边,这样,书店就成了我的书店! 那套书我也没有买。 原因是,我经常到书店去,所以买回来的书反而扔在家里不去看! 不过在两年中有时会去浏览一下那套书(此书绝对是科普极品)。 可是有一天,我到放那套书的“原地”,却找不到了,我以为卖光了,很后悔没有买下留作典藏。 我很急切地找来书店管理员询问,在青岛新华书店下属的那个分店还可以买到。 结果,令人真的非常“堂目结舌! ”因为一套也没有人愿意买。 书店总部根据规定,将这套书从各分店全部收回,打回“原籍”北京。 我把在禅定中的思考与领悟比喻成500页的文章,而谈论灵魂是300页以后的内容。 以上“点滴”是缘自一个朋友的问起,所以略谈一二。 还有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会“迷惑”? 实际 只有在迷惑之中才能见分明。 关于灵魂是什么? 实在是难以用几万字一下子说清楚的问题(有心理学,物理学的高深内容)。 假如,我只是非常简单地说一些结果,恐怕有人会给我一个大耳光,然后骂道:“他妈的,胡说八道! ”所以,关于“迷惑”我们只有一步一步地“缘溪行,找到洞口,然后进入世外桃源”。 灵魂是什么? 我们翻开了第一页。 有人感兴趣吗? 发布时间:2024-04-04 08:34:5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5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