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一乘品第三之一 内容: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如是问已,佛告文殊师利。 善哉善哉! 法王子。 善哉文殊师利。 汝今善能。 问於如来应正遍知菩萨所行甚深法门。 何以故? 文殊师利。 汝见诸法实义。 现前无有疑惑。 究竟到於智波罗蜜第一彼岸。 为欲利益无量众生。 令入菩萨无上道故。 问如是法。 文殊师利。 汝能复为未来众生然大明灯灭诸闇故。 问如是法。 善哉善哉! 文殊师利。 汝今谛听。 我当为汝说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法门。 文殊师利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时诸一切菩萨大众。 一心同声俱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欲说此法告诸大众。 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毕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二。 一者自性信大乘法。 为离小乘狭劣心故。 发菩提心。 二者自性成就大悲。 为欲具足诸白法故。 发菩提心。 三者直心本行坚固。 为厌生死向彼岸故。 发菩提心。 四者善集一切功德。 为欲修满诸愿行故。 发菩提心。 五者能善供养诸佛。 为欲善起诸白法故。 发菩提心。 六者身口意业清净。 为离一切诸恶行故。 发菩提心。 七者远离诸恶知识。 为欲亲近善知识故。 发菩提心。 八者闻法如说修行。 为不虚妄诳众生故。 发菩提心。 九者为欲利益一切畜诸资生不贪不慳故。 发菩提心。 十者以得诸佛加护。 为离一切诸魔加故。 发菩提心。 十一者,於诸众生常起大悲。 能舍内外一切诸物。 为离慳嫉故。 发菩提心。 十二者,具法行力为能成就诸功德故。 发菩提心。 善男子,是名十二妙法。 若善男子善女人。 成就此十二法者,乃能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复有十二种胜法。 菩萨成就。 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二。 一者安隐心。 为与一切众生乐故。 发菩提心。 二者愍念心。 他恶来加能忍将护不生异相故。 发菩提心。 三者大悲心。 为荷众生大重担故。 发菩提心。 四者大慈心。 为拔一切恶道苦故。 发菩提心。 五者清净心。 能於馀乘不生愿乐故。 发菩提心。 六者无染心。 为离一切烦恼浊故。 发菩提心。 七者光明心。 为求无上自性清净光明照故。 发菩提心。 八者幻心。 能知诸法究竟无物故。 发菩提心。 九者无物心。 能知一切无所有故。 发菩提心。 十者坚固心。 於诸法中不可动故。 发菩提心。 十一者不退心。 能证诸法究竟尽故。 发菩提心。 十二者度诸众生不生厌心。 如说修行故。 发菩提心。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诸善男子等,若有诸众生。 欲修诸白法,成就无垢法。 能於怨亲中,悲润心平等。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已於无量劫。 将护恶知识,供养善知识。 护持菩提门,起诸大愿行。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诸众生,忆念过去世。 无量亿劫事,坚固如山王。 精进心无惓,常行不休息。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舍离诸恶法。 具足悲愍心,安隐心成就。 念示诸众生,一切善业道。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见诸胜智者,念於大菩提,无上胜功德。 欲於馀乘中,心净无点秽。 如是诸菩萨,名发菩提心。 菩萨得净心,离虚妄分别。 观世间涅槃,平等无差别。 虽行化众生,如见镜中像。 如是发心者,是实菩提心。 已离烦恼过,一切诸尘劳。 清净知虚空,不为垢所染。 诸相永寂灭,出离言语道。 是名满足修,清净菩提心。 如是诸菩萨,不久坐道常得大陀罗尼,无上胜辩才。 具足三十二,八十相好身。 能住一切佛,本性功德中。 复次文殊师利。 菩萨摩诃萨。 能住如是胜功德中。 有十二种布施妙行。 能大利益疾到菩提。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何等十二。 一者布施。 能速增长无上菩提功德利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二者布施。 生处富足手中常出无尽宝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三者布施。 随愿得生释梵天王诸大家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四者布施。 能离一切慳贪心过。 弃舍诸有不生愿乐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五者布施。 能舍世间贪染缚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六者布施。 出饿鬼门离诸恶趣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七者布施。 离诸世间多人共物。 能得菩提不共物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八者布施。 能称众生欢喜心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九者布施。 能舍内外行佛行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十者布施。 於诸一切所爱事中。 能离缚著垢害心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一者布施。 行能满足无上檀波罗蜜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十二者布施。 行能随如来教所愿成就故。 菩萨应行檀波罗蜜。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檀波罗蜜得大利益。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檀波罗蜜。 重说偈言:欲求无上道,修行诸功德。 破於慳贪心,布施最第一。 佛子行舍心,见来乞求者,能生欢喜心,一切无吝惜。 国城及妻子,乃至天王位。 身肉及手足,头目诸髓脑。 清净无垢眼,施已心欢喜。 如是行舍心,名檀波罗蜜。 一切诸如来,满足诸功德。 具胜涅槃道,皆由布施故。 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 常当修舍心,行檀波罗蜜。 施能得菩提,不住於世间。 是故诸菩萨,常当行舍心。 施能断贫穷,富足七净财。 慳嫉妒心尽,清净佛菩提。 布施能满足,成就十自在。 是故诸如来,赞叹行施福。 菩萨见是利,为成波罗蜜。 是故修舍心,常施一切物。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持戒得大利益。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何等十二。 一者持戒。 能摄一切诸善根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二者持戒。 入菩萨道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三者持戒。 解脱一切烦恼缚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四者持戒。 能过一切诸恶道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五者持戒。 能拔恶道苦众生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六者持戒。 身口意业不为诸佛如来诃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七者持戒。 诸佛如来常赞叹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八者持戒。 能入诸有不放逸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九者持戒。 即施众生无怖畏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十者持戒。 成就身口意业善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十一者持戒。 能得於诸法中随顺自在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十二者持戒。 成就第一彼岸功德波罗蜜业故。 菩萨应行尸波罗蜜。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尸波罗蜜。 得大利益。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尸波罗蜜。 重说偈言:欲离诸生死,安隐到涅槃。 一切如来说,持戒最第一。 戒如清凉池,能生诸善花。 亦如猛炽火,能烧诸恶草。 戒善持行者,如鸟飞虚空。 不惧堕生死,诸趣恶道中。 恶道大毒龙,无明诸罗刹。 见持净戒者,恭敬舍害心。 一切诸如来,安隐住涅槃。 断诸恶趣道,皆由持戒故。 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 坚固诸善本,持戒波罗蜜。 菩萨应思惟,善住戒品中。 解脱烦恼缚,闭诸恶趣门。 若欲持净戒,应当如犛牛。 为护一毛故,守死不惜命。 如是护诸业,是名持戒人。 如来常赞叹,所求皆成就。 能持净戒者,有如是功德。 是故诸菩萨,常当持净戒。 身口意业净,诸恶皆不行。 是能到菩提,一切智现前。 持戒不放逸,诸善皆坚固。 法中得自在,能净诸佛戒。 菩萨持净戒,视物无怨亲。 等心诸群生,见者无怖心。 我住於彼处,常修不放逸。 是故今得离,一切诸恶趣。 到第一彼岸,如实功德地。 是故诸菩萨,常当持净戒。 菩萨若欲求,菩提佛功德。 持戒如犛牛,常念不放逸。 如是诸菩萨,是名为智者,能速到彼岸,住佛果菩提。 善男子,菩萨如是修行诸法已,复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何等十三。 一者忍行。 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二者忍行。 不见有我为他害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三者忍行。 不见众生有怨亲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四者忍行。 不见自他身可损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五者忍行。 闻毁赞叹心常不动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六者忍行。 能断烦恼诸结使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七者忍行。 能断瞋恨诸结使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八者忍行。 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九者忍行。 能离恶道生梵天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者忍行。 能过一切损害境界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一者忍行。 能得尽智无生智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二者忍行。 能降一切恶魔诸境界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十三者忍行。 能见如来无量功德庄严身故。 菩萨应行忍波罗蜜。 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三种观修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忍辱波罗蜜。 重说偈言:若欲为众生,作诸归依处。 令生无畏心,忍辱最第一。 能行忍辱者,见者皆欢喜。 怨家舍毒心,皆生亲友想。 一切诸如来,成就平等心。 众生所归依,皆由行忍故。 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 为物作依止,当坚固忍辱。 菩萨若欲住,一切佛菩提。 当观诸法空,众生不可得。 如是行忍行,能具佛功德。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菩萨若修忍,当远离二边。 不见自他身,能有损益者,如来大慈悲,赞叹如是观。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若欲得尽智,灭诸使烦恼。 不怯弱修忍,常无分别心。 如是观诸法,成忍波罗蜜。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菩萨欲庄严,如来相好身。 复生梵世界,出离诸魔道。 乐行忍辱行,一切皆成就。 是故诸菩萨,应坚固忍辱。 忍辱力最上,诸行无过者,一切诸功德,住在忍行中。 四魔力难敌,忍力能除灭。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发布时间:2023-06-16 15:26:0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2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