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内容: 佛菩萨不违大悲愿力,来娑婆世界游化众生,让我们众生偶然能够碰到、见到。 但为什么说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见了跟没见一样,碰到了跟没碰到一样蹉过呢? 下面就举例子:即使是见到文殊菩萨,你也只能看到一个老人,或者一个贫穷的老太太,或者即使看到本相,你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 这并不是佛菩萨故意以狡诈的方式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是众生福薄、善根不够的缘故。 关于如见文殊,但睹老人,下面不妨介绍一个公案:《虚云和尚参禅要旨》: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有弟子亲近很久,不知他的伟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礼文殊去,师赠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 弟子不会意,乃至五台山脚,见一老人,谓之曰:文殊今在终南山,杜顺和尚是也。 弟子趋归,师已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 至今关中于是日作文殊忌斋。 不具眼识人,虽在善知识面前也认不得他是善知识。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是文殊菩萨化身,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个弟子,亲近了他很久了,却不知道他的伟大。 有一天这个弟子告假,说要去朝五台山礼文殊菩萨,杜顺和尚就赠给他一首偈颂: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觅弥陀! 但他的弟子没有明白其中的深意。 后来这位弟子来到五台山脚碰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告诉他说:文殊菩萨在终南山,就是你的师父杜顺和尚。 这个弟子赶快跑回去,但是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于十一月十五日坐亡了。 现在关中还是把这一天作为文殊菩萨的斋日。 所以不具眼识人,即使在善知识面前,也不认得他就是善知识。 《虚老和尚参禅要旨》里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这个公案,下面再作详细介绍:杜顺和尚是华严初祖、文殊菩萨的化身,他特别强调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可见不但天台,乃至华严宗也是非常注重弥陀净土法门的。 现在有些人认为只有天台才注重净土法门,实际上华严宗的祖师也是如此。 杜顺和尚晚年的时候,有一个跟他学法十多年的弟子。 这个弟子开始对他还有些信心,但是后来看师父无非就是白天种种地,晚上念《华严经》,很平常,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的修行。 他跟着他师父学,也是白天一起干活种地,晚上念《华严经》,觉得修了这么多年了,要另外去朝拜善知识了,特别是应该去五台山拜见文殊菩萨,于是就向师父告假。 他的师父杜顺和尚就对他讲:你没必要去,在这里修行和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 其实他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但这个弟子不明白,一再恳求:我已经发愿朝山了,请你老人家慈悲,了我的心愿吧! 杜顺和尚看他心意已决,就只能同意了。 对善知识来说,如果弟子心意已决,说了两回也没用,那就只能由他,否则弟子会有很大过失。 临行的时候,杜顺和尚交给这个弟子两封信,一封给青娘子,一封给猪老母,叫他顺便按地址送去。 于是这个弟子马上启程,按信上的地址去打听,找到了青娘子。 想不到青娘子是一个妓女,他心里怀疑就自己的师父,怎么还有个当妓女的朋友呢? 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师父没有信心,还有疑惑。 但是既然地址没有错,就把信交给了她。 没想到这个妓女接过信,拆开一看,说:知道了,我工作已经完了,现在该走了。 说完就马上坐着圆寂了。 这个弟子觉得很奇怪,就把这封信捡起来,看见信上写的是:观音,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 原来青娘子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 但是这时候弟子还是没有醒悟过来,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所以还是继续赶路,去五台山朝拜。 在路上,他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了猪老母,原来就一头猪。 猪老母接到信之后,用鼻子一拱,就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于是也当场去世了。 弟子又觉得奇怪,把信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的是:普贤,我现在事情办完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 原来这头猪就是普贤菩萨。 但是这个弟子确实没有智慧,信心方面真的不够,到了这时还没有觉醒到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是一位圣者,所以还是依旧往五台山去了。 在五台山脚下,这位弟子碰到一个老人,老人问:你到五台山来做什么呀? 他回答:来朝拜文殊菩萨。 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你师父,千里迢迢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 说完就突然不见了。 这位弟子这时才恍然大悟,总算醒悟过来了,就马上回去拜见自己的师父。 但是古代的时候走路要走很久,当他回到了原来师父的住处,师父杜顺和尚已经圆寂很长时间了。 可见,如果人没有信心,即使自己的师父就是文殊菩萨,十几年也是当面不识,还要舍近求远。 而赶回来的时候,师父已经圆寂了,这是非常可悲的! 这是文殊菩萨化身杜顺和尚的公案。 摘自仁禅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原文标题:为何我们和佛总是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解行 发布时间:2023-05-22 08:20:0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2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