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提达摩传奇的一生 内容: 菩提达摩传奇的一生出家因缘达摩祖师出家前为南天竺香至国(或作婆罗门国、波斯国)国王之第三子。 有一日,般若多罗尊者(西天第二十七祖)行化(游行教化)来到香至国,受到国王的供养,并受赐无价宝珠。 当时香至王的三个儿子都在场。 般若多罗尊者想试试这三位王子的悟性,便拿出国王所赐的宝珠,问三位王子:此珠圆明,有能及否? 大王子、二王子都回答说: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超过)也。 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三王子却回答说: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 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 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 既知是珠,即明其宝。 若明其宝,宝不自宝。 若辨其珠,珠不自珠。 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 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 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 众生有道,心宝亦然。 般若多罗尊者听了三王子的回答,惊叹他超人的辩慧,于是进一步问道:于诸物中,何物无相? 三王子道: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般若多罗尊者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 三王子道: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般若多罗尊者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 三王子道: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般若多罗尊者听了三王子的应答,知道三王子正是他要寻找的将来可以继承如来衣钵之法嗣。 因为时节因缘未到,般若多罗尊者故意秘而不宣,终日只是与三位王子厮混在一起。 后香至王驾崩,众人皆号哭不已。 唯有三王子于灵柩前默然静坐,七天后才从定境中出来。 出定之后,三王子便请求般若多罗尊者收他为出家弟子。 般若多罗尊者欣然应许了,并对他说:汝于诸法,已得通量。 夫达摩者,通达之义也,宜名达摩。 三王子遂改号为菩提达摩。 传承衣钵受戒后,达摩师留侍于尊者的左右,服勤近四十年,恭禀教义,未尝废阙。 一日,般若多罗尊者告诉达摩祖师说: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 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 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受法后,达摩祖师请示般若多罗尊者说: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事? 愿垂开示。 般若多罗尊者回答道: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 待吾灭后六十七载,当往震旦,设大法药,直接上根。 慎勿速行,衰于日下。 达摩祖师又问: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 千载之下有留难(阻挠、为难,引申为灾难、灾厄)否? 尊者回答道:汝所化之方,获菩提者不可胜数。 吾灭后六十余年,彼国有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 汝至时,南方勿住。 彼唯好有为功业,不见佛理。 汝纵到彼,亦不可久留。 听吾偈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达摩祖师又问:此后更有何事? 尊者道:从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难。 听吾谶曰: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 达摩祖师又问:此后如何? 尊者道: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 听吾谶曰: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 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 尊者接着还说了几首偈子,预言日后佛法之兴衰。 尊者付法已,当即于座上站起,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 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 门人收舍利,建塔供养,当时正是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457年)。 尊者顺世后,达摩祖师开始游化于南天竺。 在游化期间,达摩祖师摄伏了其同学佛大胜多门下的六派宗徒,使归于正途,一时化被南天,声驰五印,前后经六十载,度众无量。 祖师东来后来,达摩祖师辞别祖塔、同窗故友,经历了三个寒暑,于梁普通八年(527年)丁未岁九月二十一日抵达南海。 广州刺史萧昂具礼迎接达摩祖师,并上表奏闻于梁武帝。 武帝于是遣使迎请达摩祖师北上。 达摩祖师于大通元年(527)十月一日终于到达金陵。 梁武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 祖师答言: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 祖师云: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像影子跟随形体,虽然有、但非真实。 梁武帝便问:如何是真功德? 祖师回答:净智妙圆,本来是空寂没有自体的,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世间法能求来的。 梁武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师道:廓然无圣。 梁武帝反问:对朕者谁? 祖师道:不识。 梁武帝不能领悟,达摩祖师知道梁武帝的机缘不契,于当月十九日离开金陵、秘密回到江北(在少林寺有幅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画像。 据记载他当年渡江是把一根芦苇扔到湍急的江水里面,然后自己站在芦苇上凌波微步,轻松地到了江对面)。 十一月二十三日,祖师到达洛阳,此时是北魏孝明帝太和十年(527年)。 初祖传法达摩祖师云游到了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虽然当时寺院里也有出家人修行,可这位来自印度、蓝眼睛、大胡子的僧人并没有在寺内停留,而是直接住到后山山顶的洞里去了,也就是今天的达摩洞。 达摩洞的地理位置非常有意义,它位于少室山一座主峰的峰顶。 这座主峰顶的正面是少林寺,背面的山脊向下延伸一直到偃师县。 山脚下的偃师县有一个叫做陈家庄的地方,许多年后,这里诞生了另外一位圣人玄奘大师。 达摩洞里现在还看得到石头的筋脉,就是石头中间呈白色的部分,这些筋脉顺着山脊一直向下延伸。 当年,祖师在里面面壁了好几年,在这个过程中他熟悉了汉地的语言,也深切观察到了汉地佛法的因缘。 在少室山的面壁就像姜太公钓鱼,达摩祖师最终等到了他所期待的那位弟子慧可禅师慧可禅师悟道后,过了九年,达摩祖师预感化缘已尽,欲返南天竺。 一日,达摩祖师将众门人召集在一起,问道:时将至矣,汝等盍(何不)各言所得乎? 当时,祖师座下有一位弟子,名道副禅师,起身应道: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师道:汝得吾皮。 另一位弟子尼总持说道: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师道:汝得吾肉。 道育禅师回答道: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师道:汝得吾骨。 轮到慧可禅师,慧可禅师遂起身礼拜,然后依位而立。 祖师叹道:汝得吾髓。 接着,祖师便看着慧可禅师,告诉他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汝当护持。 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 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慧可禅师道:请师指陈。 祖师道: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 以何证之? 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 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 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 潜符密证,千万有余。 汝当阐扬,勿轻未悟。 一念回机,便同本得。 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祖师接着说道: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 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 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 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为法求人。 际会未谐(因缘不契),如愚若讷。 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 说完,达摩祖师便率徒众,前往禹门千圣寺,在那里停留了三天。 当时,有一位在家居士,名杨炫之,是期城的太守,很早就仰慕佛乘。 听说达摩祖师在千圣寺,于是前来礼拜。 杨炫之问祖师道:西天五印,师承为祖,其道如何? 祖师道: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 杨炫之又问:此外如何? 祖师道:须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厌有无。 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无悟。 若能是解,故称为祖。 炫之道:弟子归心三宝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 适听师言,罔知攸措(不知所措)。 愿师慈悲,开示宗旨。 祖师见他恳切,于是为他说偈曰: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 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 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杨炫之闻偈,悲喜交集,遂恳请道: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 祖师道:吾即逝矣,不可久留。 根性万差,多逢患难。 杨炫之道:未审何人,弟子为师除得否? 祖师道:吾以传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无此理。 杨炫之道:师若不言,何表通变观照之力? 祖师无奈,只好为之谶曰:江槎分玉浪,管炬开金锁。 五口相共行,九十无彼我。 杨炫之闻偈,莫究其端,唯默记于怀,礼辞而去。 祖师所说之谶偈,虽然当时杨炫之不理解,但是后来都一一应验了。 只履西归北魏时期,北地佛教非常兴盛,禅隽如林,其中光统律师、流支三藏二人乃僧中之佼佼者。 对于达摩祖师每次讲道,破斥名相、直指人心的做法,那些执于名相的法师们颇不以为然。 所以他们经常与达摩祖师进行论辩,一时是非蜂起。 由于心量狭小,他们当中竟有人生起害心,数度投毒,欲加害祖师。 第六次投毒的时候,祖师预知化缘已尽,不复自救,怡然端坐而逝。 后葬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 当时是西魏文帝大统二年(536)十月五日。 达摩祖师圆寂后三年,一天,西魏使臣宋云奉命出使西域回来,途中于葱岭遇见了达摩祖师。 当时祖师正提着一只草鞋,翩翩而来。 宋云上前问道:师何往? 祖师道:西天去! 宋云回到魏都以后,详细地谈到了这一经过。 当时朝中百官都很惊诧。 于是令达摩祖师的门人开圹验证,果然发现棺材里面是空的,只剩下一只草鞋。 一时,朝中上下无不惊叹。 于是门人奉诏,将祖师留下的那只草鞋放在少林寺供养。 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有位信士将这只草鞋偷走了,供奉在五台山华严寺,后来便不知下落了。 达摩祖师曾著《二入四行论》阐扬禅法。 又据《楞伽师资记》达摩传中载,达摩祖师的弟子昙林法师曾将达摩祖师的言行集成一卷,名《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另有《释楞伽要义》一卷,二书皆名《达摩论》,流行于世。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发布时间:2023-05-13 08:32:4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2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