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龙树菩萨化导不信佛法国王,蝉蜕而去自在往生 内容: 龙树菩萨从龙宫出来后,准备大弘法化。 但是弘法需要有因缘,需要有大力之人支持,如果能得到国王的护持,佛法一定能够大兴,所谓不依国主,法事难立。 于是,龙树菩萨准备去化导一位国王。 这位国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不相信佛法,只相信外道,而且还诽谤佛法。 不仅不信,还诽谤,要去度化他就有难度了,不是去给他讲几句法,他就能被感化的,龙树菩萨只能付诸于行动了。 他怎么做的呢? 这个国家正在打仗,龙树菩萨混到他的军队中,每天扛着一面大旗,跑在最前面,而且每次都跑在国王的前面。 就这样,一直坚持了整整七年。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度化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我们一学佛就想把所有人都度了,其实度人没这么容易,不是我们想度就能度得了的。 这需要有因缘,还要看对方的善根福德,还要自己有度化别人的能力。 龙树菩萨一直在这个军队里面待了七年,七年过后国王才终于发现他了。 国王就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奇怪呢? 每次都扛着一面大旗跑在我的前面,胆子怎么这么大,这是什么人? 于是就把他召来了。 召来一问:你是什么人? 龙树菩萨回答:我是一切智人! 国王一听,口气这么大! 心想我是一国之王,我都没有说自己是一切智人,你竟然敢口出狂言,说自己是一切智人。 国王就问:那你怎么证明你是一切智人? 龙树菩萨回答说:国王,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没有我不知道的。 国王听到这些话,就像吃饭被噎住了一样,吐又吐不出去,吞又吞不下来。 本来国王心里就想:我是一国之王,也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国主,而且在这个国家,我还是一位大辩论师。 那时在印度很盛行辩论,这位国王口才也很好,辩才无碍,也是全国上下敬服的一位大辩论师。 国王左右为难,若我问他问题,这不是降低我的身份吗? 我作为一国之王,我还要来请教他问题,这不是表明我不如他吗? 但他再一想,如果我不问他问题,这个事就没有办法解决,我不问问题,也证明我输了,因为我连问题也问不出来,这说明我不如他。 国王左思右想,不知道怎么办。 便随口冒出一个问题,那你说现在天上在干嘛? 龙树菩萨立即回答说:天上天人和阿修罗正在打仗。 这个国王一听,他心里又起疑了:天上正在打仗,怎么证明呢? 想要否定却没证据,想要赞同也无事实。 龙树菩萨看出国王在怀疑他,于是说道:国王不信的话,我就证明给你看,稍等片刻。 须臾之间天上兵器、刀械,哗哗往下掉。 国王还是不信,认为刀械、兵器人间天上皆有,有兵器从天上掉下来,这并不能证明天上就在打仗啊。 龙树菩萨又说:您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天人、阿修罗的鼻子、眼睛、耳朵、手脚都从天上像下雨一样往下掉。 龙树菩萨怕国王还不信,又立即用神通将天分开。 所有的人,包括国王都看见天上两军正在对阵,一边是天人,一边是阿修罗,果然他们在打仗。 这时候国王彻底信服了。 信服后的国王皈依龙树菩萨,在场的上万个婆罗门,也都皈依了龙树菩萨,而且随龙树菩萨出家,成为龙树菩萨弟子。 国王得到龙树菩萨的化导,皈依佛门以后,龙树菩萨开始大兴佛法。 于南天竺大弘佛教,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 龙树菩萨著书弘法。 做《优婆提舍》十万偈,又做《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辩论》五十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 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于《无畏》中出《中论》也。 从这段文字就可以知道,龙树菩萨真的是很有智慧,不仅辩才无碍,还深通文字般若,著作无量,有千部论主之称。 世间之理,成就越大,越招人嫉妒。 龙树菩萨在国王的护持下大弘佛教,使佛教在印度极为兴盛,这引起了婆罗门的嫉妒。 其实,此类事情在佛陀时代也有发生,如提婆达多见频婆娑罗王用色各五百车物品供养佛陀,于是心生嫉妒,分裂僧团,出佛身血。 这位婆罗门擅长于咒术,欲与龙树菩萨一争高下。 他来到皇宫面见国王,直言禀告于南天竺国王:我能降服此比丘,王当验之。 国王是龙树菩萨的皈依弟子,很敬仰龙树菩萨。 国王听此狂语,立即呵斥道:汝大愚人! 此菩萨者,明与日月争光,智与圣心并照。 汝何不逊,敢不推敬? 婆罗门虽然被呵斥,但仍然不服,又继续说:国王,您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您为何不验证一下,就这样果断的下结论了呢? 国王听言,知其决战之心已定,遂请龙树菩萨应战。 第二日清晨,国王和龙树菩萨共坐于政德殿上。 婆罗门后一步到,随即开始施咒。 在咒语的力量下,大殿前出现一个广长清净的大池,池里有一朵千叶莲花。 于是,婆罗门飞坐莲花之上并大声呵斥龙树菩萨,汝在地坐如畜生! 而欲与我清净花上大德智人抗言论议。 不知天高地厚的婆罗门辱骂龙树菩萨是畜生,傲慢的夸自己为大德有智之人。 而龙树菩萨听此谤辱之语,并未说话,只是看他表演。 婆罗门以为自己咒语厉害,龙树菩萨不能奈何于他,哪知龙树菩萨可是使用咒术的高手。 待婆罗门黔驴技穷时,龙树菩萨施咒将自己化成一尊六牙白象。 大白象缓缓行至水池边,不费吹灰之力,即用象鼻将大白莲花连根拔起,并将莲花甩至空中,随着啪嗒一声,婆罗门被狠狠的摔落于地,当下腰断不能爬起,才不得不降服于龙树菩萨。 婆罗门对龙树菩萨跪地求饶说:我不自量,毁辱大师,愿哀受我,启其愚蒙。 龙树菩萨菩萨心肠,自然不与众生一般计较,遂恕其罪过,收为佛门弟子。 龙树菩萨不仅有神通道力,而且非常慈悲,常如普贤菩萨般恒顺众生,甚至为众生牺牲生命也甘之如饴。 当时印度有一位小乘法师非常嫉妒龙树菩萨,因为龙树菩萨弘扬大乘佛法,使大乘教法遍及印度,小乘佛法的弘扬可能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 于是这位小乘法师对龙树菩萨一直怀恨在心,龙树菩萨知道后便主动去找这位法师。 龙树菩萨诚恳地问道:你希望我长久住世吗? 小乘法师也很诚实:实不愿意。 龙树菩萨听了法师的回答,遂退入闲室,多日不出。 弟子们许久未见龙树菩萨,甚觉可奇,破门一看,龙树菩萨已经蝉蜕而去,自在往生了。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其中有一个愿恒顺众生。 要做到恒顺众生不容易,需要有大悲心,而龙树菩萨真正做到了恒顺众生,众生要我命,我即为众生舍生命。 此真正为菩萨行者,令人叹服。 以上内容出自《龙树菩萨传》,该传写于龙树菩萨往生后百年,作者不详。 龙树菩萨的影响很大,南印度的人都特别敬仰他。 他往生后,南印度人为纪念龙树菩萨建了许多塔寺,对龙树菩萨敬奉如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宗书院 发布时间:2023-05-11 08:41:2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2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