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林则徐“十无益”格言,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内容: 本文来源:德育行“十无益”的反面,就是“十有益”,前者是我们最大的引以为戒,后者是我们最好的效行之法。 清朝重臣林则徐五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堪称字字宝玉珠玑,句句千古良言,读了简直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养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对于我们,也既是做人的根本要诀,也是教子的万金良方,当珍之惜之,细细体悟。 1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有句话说:“人品是最好的风水。 ”中国的老话也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在做,天在看。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世间自有善恶因果,人品不好,只能自损福报,再好的风水也是毫无用处。 为什么说最好的风水是人品? 这里面有大智慧。 好人品带来好人缘。 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爱戴、尊敬和感激,于是便攒下了人缘,有了好人缘做事必定如鱼得水。 好人品带来好机遇。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好人品必然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广开渠道,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收获更多的机遇。 好人品带来好心情。 中医认为,决定人寿命长短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吃和运动,而是心情。 人品好,内能安心,外能收获人间温情,如何不会心情好呢? 心情好,自得福寿。 所以人品不仅是最好的风水,还是真正的风水。 2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围炉夜话》所谓:“百善孝为先。 ”一个不孝之人,一定不是个善人,甚至都不能成为人。 孝,乃善之根、善之本。 很难想象,一个连生养自己、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都不孝的人,能真心对别人好,能对这世间存有温情和善意。 善与不善,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先贤的那些至理名言,早就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周易》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太上感应篇》云:“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 ”民谚所谓:“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 ”. .. .. .一句话,善恶关系的,便是祸福。 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做个善人,就是对神灵最好的交待,拜不拜神只是形式和其次。 面对天地神灵,贵在一个心诚,所谓心诚则灵,而行善积德正是最大的诚心所在。 恶人拜神,哪有什么诚心,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而做个善人,必要以孝顺父母为重点和基础。 对于这点,古往今来,从来没得商量。 3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 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能得以繁茂。 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和”最重要也最容易出问题的,便是兄弟姐妹的和睦。 一个人对待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和睦交好,谁能相信他会对朋友真诚友好呢? 这样的人又如何交下真心的、有益的朋友呢? 所以朋友再多又有什么益处,多是泛泛之交、酒肉朋友罢了。 真到了事上,没人会管你。 许多人在外交友看似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这样的人一定虚伪。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第一大乐就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还健在,兄弟姐妹平安且互相没有怨恨。 孟子这是告诉我们,做得到如此,才是君子。 不是君子,则就是小人。 为人的修行,要从和睦兄弟姐妹开始。 4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 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 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 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 南怀瑾也曾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不把读书的目的放在明理做人上,一个人读书越多便越可怕,因为他有了做坏事的更大资本——更大的欲望、更多的手段、更强的谋划能力,最后遭受的反噬必定也更猛烈。 一个普通的坏人做坏事可能只是自食恶果,一个有知识的坏人做坏事那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所以读书必须以行止端正为止规,此不可不慎。 5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什么是做事乖张? 为人偏执极端,喜好标新立异,行事不讲情理、藐视道德。 这样的人,往往居心不良,存的是哗众取宠之心,聪明常常用在了邪道上,成为作恶的工具,且容易被人利用。 这样的人,越聪明便越坏事,越能害人害己。 《红楼梦》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验证这句话最多的常常是乖张之人。 所以孔子教导弟子的:“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 ”对治的,正是这种病。 南怀瑾曾说,儒家开出的药方是真对症的。 道理就在这里。 聪明,要以做人的规矩为准绳,才不跑偏,不坏事。 6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易经》64卦,唯一六爻全吉的卦便是谦卦。 老子主张“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水德,这水德也正是“善下”的谦德。 《尚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 读书博学为何? 在通古知今、参天悟地中修身养性而已。 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 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悟古人为学的真境界。 书,不仅是白读了,还读坏了自己的脑子。 把心放低,才能成为一个容器,装下书中更多的教导和智慧。 7时运不济,妄求无益时运,就是时机和运气。 运气是命,强求不得。 时机,则是人所能把握的关键所在。 何谓“时机”? 便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最好的时势,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当前那些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大佬,无不是在时势中崛起。 地利,便是适合你展现才华和抱负的环境和平台。 人和,便是你的经验已经积累够,你的定力已经锤炼成,你的才能已经锻造出。 当不具备时机呢? 便必须学会蛰伏,修炼自己,等待变化。 如果耐不住寂寞,其心必是浮躁,其眼必不明时势,其行必是妄动。 这样的人,怎堪重任? 结果,也不仅会事倍功半,还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祸。 这正如唐末隐士罗隐所言:“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所以《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时机未到,如谋圣张良在秦末大乱前蛰伏的九年,正是修炼心性、积累学识、砥砺才能的最好时机。 《管子》中于是说:“时则动,不时则静。 ”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学会放下,学会等待。 8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妄取人财,即是不义。 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 不义之财,拿来布施,其实只是伪善,为的还是博取自己的名声。 这样布施再多,又有什么功德? 真心行善,并不在多少,才是真正的功德所在。 善心,就是功德心。 9不惜元气,医药无益元气源自先天,敛藏于肾精之中,平时会缓缓释放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及百年寿命。 中医认为,“元气足,病自无”,元气是人体的根本,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 元气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消耗起来很容易,补却很难,而且多损伤于后天。 元气受损,纵然吃再多的贵重药物和珍稀补品,也是没有用的,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所以养生之道,重在护养元气;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如何护养? 结合人在生活中最损元气的那些习性,主要就是几大方面:心态祥和,睡眠充足,不可纵欲,饮食清淡。 10淫恶肆欲,阴骘无益淫恶肆欲,就是放纵奢侈,荒淫无度。 《古今贤文》所谓“万恶淫为首”,是有大道理在的。 只因淫,既是最伤身的行为,也是最败德的行为。 引而伸之,一切纵欲行为也无不是这个性质。 人这辈子,最大的败相和下流相,就是纵欲。 “阴骘无益”,阴骘就是积阴德。 一个纵欲无度之人,跟积阴德是半点关系也没有的。 如何才是真正的积阴德? 节制自己,修养德性。 “十无益”的反面,就是“十有益”,前者是我们最大的引以为戒,后者是我们最好的效行之法。 邪道、正道之分,于此分明。 所以林则徐《十无益》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还是那颠扑不破的六个字:远邪道,走正道。 推荐阅读一个以素食为主的民族,九百年没人得过癌调动你身上超强的磁场 别再生闷气了,真的会死疾病是一种假象而不是本质,读完醍醐灌顶! 你的餐桌健康吗? 怎样吃素是最健康的菩提:计较,是贫穷的开始;给予,是最好的沟通 发布时间:2019-10-09 22:38: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4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