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不还品第七 内容: 佛复告阿难。 何故如来说美菩萨为不还乎。 於是菩萨一切所存。 处处造行超越诸有。 而逮佛明蠲除诸行。 降伏此已则不复还。 所以者何。 见一切法不有往还。 超度凡夫捐舍俗慧。 入佛明智获无所住诸法平夷。 所以者何。 用致寂界非动凡夫。 不立圣道塞诸恶路勉济情欲。 於食无食逮上明迹。 拔去诸见则无所著。 无有诸邪六十二见。 已越生死观於泥洌逾之无为释弃众想。 不随经籍净垢恶道。 捐弃贡高不怀自大。 出於无黠忧恼之先。 破坏爱欲灭除众冥。 拔去贪乐舍置尘埃。 憍慢自恣止息斯碍远离世智。 故思佛乘等获圣慧。 菩萨捐志舍爱欲界,则习本净过去圣灭之志。 厥慧无上诸佛所解欲以显思。 一切众生极尊无极。 为一切乘此则佛慧。 菩萨获斯诸想无想等。 除一切狐疑之界。 菩萨逮是则不复还。 又问阿难。 其有人不住於道悉当立之以道。 是者觉了众生明尔则道。 能觉如是则制人想。 所以者何。 知於空事人界难议平等道慧。 所以者何。 分别若此群黎之种则空。 净界人种亦空远於众想。 一切诸人与空无特许。 不有身不获不住彼则亦空。 虚空无空免一切想。 无念致道蠲除众生。 虚空之想无弃不弃。 所以者何。 一切诸法皆为平净。 一切众生而无所捐。 等於所释故无所得。 已不有获是以不来。 此者乃计为之不还。 有为无为於一切法觉了所会。 越度诸患故谓不还。 於是佛颂曰:彼则无所生,造行如所处。 蠲除诸所住,是谓不复还。 晓知於往还,不著一切法。 所住不可得,是故不还此。 其凡夫之行,及佛世雄教。 不然无所量,故谓不复还。 诸法无复来,亦不得诸祝以获无去来,是谓不复还。 其人未尝住,不至于三涂。 逮致佛道明,则谓为不还。 决除一切欲,於食而不著。 得至於道场,则谓为不还。 众见之所行,分别六十二。 不堕於彼际,则谓为不还。 此法无终始,已舍离诸畏。 斯慧如本无,是故不至此。 所应无为寂,不著诸尘劳。 逝除彼众想,是故不诣此。 已断诸恶道,洗去众垢著。 学寂然无为,则谓不复还。 降伏於弊魔,及官属兵刃。 永无有众念,是故不诣此。 挽拔痴忧慼,蠲除爱欲根。 断截盛贪淫,是故不诣此。 降制诸尘垢,拔去於众想。 究竟至尊慧,故谓不复还。 捐去众愁慼,破坏於贡高。 忆断於五阴,故谓不复还。 志乘得光明,佛乘无有上。 不贪爱欲患,故谓不复还。 已知佛藏处,诸藏中第一。 过去佛所辩,是故不诣此。 彼处於尊乘,佛圣无有上。 截去诸狐疑,是故不诣此。 受千无数人,劝立於佛道。 以得立圣轨,是故不诣此。 晓了空无界,等心於人界。 远离诸著想,是故不诣此。 晓了一切界,法界亦如是,众生不可得,是故不诣此。 分别黎民界,虚空无思念。 一切法如是,是故不诣此。 其人而无心,退除於众想。 诸念不成道,则谓为不还。 吾是故阿难,叹说於不还。 诸事永不来,得住於佛道。 佛告阿难。 是故如来至真等正觉。 叹美菩萨为不还。 亦当知此为善权方便也。 发布时间:2023-04-02 19:07:5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2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