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十五 内容: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贤圣品第十五之二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为无量无数众生故被精进铠作大庄严,普令众生得大涅盘,而众生相了不可得。 ”  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为无量无数众生故被精进铠作大庄严,普令众生得大涅盘,而众生相了不可得。 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不为色若解若缚故作大庄严,不为受、想、行、识若解若缚故作大庄严,不为声闻地、缘觉地、佛地若解若缚故作大庄严。 何以故? 菩萨摩诃萨不为庄严一切法故而作庄严,是名作大庄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即菩萨摩诃萨作大庄严。 而诸菩萨摩诃萨虽行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于三处而生取著。 何等为三? 所谓声闻地、缘觉地、佛地。 ”  佛言:“须菩提! 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大庄严。 而诸菩萨摩诃萨虽行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于声闻地、缘觉地、佛地而生取著者,须菩提! 汝见何义作如是说?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无有少法可得修习,无所修、无修者。 何以故?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中无法可出生故,即无所修,如修虚空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不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无著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无边是修般若波罗蜜多,即修无修是修般若波罗蜜多,修无取是修般若波罗蜜多。 ”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 此般若波罗蜜多微妙甚深。 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能修习者,当以此法而为试验表示其相。 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生贪著无所希望,亦复不随他所言论,其心清净不起异信,闻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惊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难、不悔不没,心大欢喜清净信解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于先佛所已曾得闻此甚深法,而复于中请问其义。 由此因缘,今复得闻此甚深法,不惊不怖乃至心生欢喜信解。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惊怖已,应当云何观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  佛言:“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欲观般若波罗蜜多者,当随一切智心观。 ”  须菩提言:“云何名为随一切智心观? ”  佛言:“须菩提! 若随虚空观,即随一切智心观。 云何名为随虚空观? 须菩提! 随虚空观者即无所观。 由如是故,乃得名为随一切智心观般若波罗蜜多。 何以故? 无量是一切智。 须菩提! 若无量即无色,无受、想、行、识,无得无证、无道法无道果,无智无识、无生无灭,无成无坏、无观无所观、无作无作者、无去无来、无方无趣、无住非无住,是即无量。 若见是无量即堕无量数,若不见是无量,即如虚空无量,一切智亦无量。 如是无量即无得无证,是故不可以色得,不可以受、想、行、识得,不可以布施波罗蜜多得,不可以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得。 此中云何? 所谓色即是一切智,受、想、行、识即是一切智,布施波罗蜜多即是一切智,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即是一切智。 ”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与色界天子众俱,帝释天王与欲界天子众俱,来诣佛所。 到已头面各礼佛足,右绕三匝退住一面,各白佛言:“世尊! 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边际源底、难见难解。 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何义故安处道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耶? ”  佛告梵王、帝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 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不能得其边际源底、难见难解。 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见是义故安处道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诸天子! 如来虽得菩提,而无得者及无所得;虽说般若波罗蜜多,无能说者、无法可说。 何以故? 我法甚深非所演说,如虚空甚深故此法甚深,我甚深故此法甚深,一切法无来故此法甚深,一切法无去故此法甚深。 ”  是时梵王、帝释及诸天子复白佛言:“希有,世尊! 希有,善逝! 佛所说法世间诸行,难可得信、难可得解。 何以故? 世间行有著,佛说法无著,是故一切法离诸有著。 ”  真如品第十六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佛所说法,随顺一切法离诸障碍,而一切法了不可得,犹如虚空离障碍相。 世尊! 诸法如虚空故一切句不可得,诸法平等故二法不可得,诸法无生故生法不可得,诸法无灭故灭法不可得,诸法无相故取相不可得,诸法无处故一切处不可得。 ”  尔时,梵王帝释及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 长老须菩提随如来生。 何以故? 长老须菩提诸所说法皆悉空故。 ”  是时,长老须菩提即谓梵王、帝释及诸天子言:“汝等所言须菩提随如来生者,当知随如如行故如如无生,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诸天子! 如如来真如不来不去故,须菩提真如亦不来不去;如来真如本来不生故,须菩提真如亦本来不生。 何以故? 如来真如即是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是如来真如,一切法真如亦是须菩提真如,是诸真如无所生故。 是故须菩提于是真如法中随如来生,而彼真如即非真如。 诸天子! 如如来真如无住非无住,须菩提真如亦无住非无住。 如如来真如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须菩提真如亦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 以须菩提真如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故,即如来真如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无障碍。 以无障碍故,一切法亦无作非无作,无分别非无分别,离诸障碍。 何以故? 以如来真如,以一切法真如,同一真如。 是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 彼无二真如即非真如非不真如,即彼非真如非不真如,是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诸天子! 如来无作真如非无作真如,无所有真如非无所有真如,是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诸天子! 如如来真如一切处常不断不坏,须菩提真如亦一切处常不断不坏,一切法真如亦一切处常不断不坏。 如来真如无相无动无所得,须菩提真如亦无相无动无所得,一切法真如亦无相无动无所得,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诸天子! 如来真如不异一切法真如,须菩提真如不异一切法真如,彼一切法不异真如即非真如,彼非真如即一切法真如。 如是真如无来无去无二无别,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诸天子! 如如来真如非过去未来现在,须菩提真如亦非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真如亦非过去未来现在,是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诸天子! 如来真如即不来不去不住真如,如来真如即过去真如不去,过去真如即如来真如不去,如来真如即未来真如不来,未来真如即如来真如不来,如来真如即现在真如不住,现在真如即如来真如不住,如来真如即过去未来现在真如,过去未来现在真如即如来真如。 若如来真如,若过去未来现在真如,若须菩提真如,是诸真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一切法真如亦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 诸天子! 若如来真如,若菩萨地真如,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如,是诸真如,无二无二分、无相无分别,了不可得,皆是名字所分别故。 ”  须菩提复谓诸天子言:“汝等当知,须菩提随如来生者,不随色生,不随受、想、行、识生,不随须陀洹果生、不随斯陀含果生、不随阿那含果生、不随阿罗汉果生、不随缘觉果生、不随佛果生。 何以故? 诸法无生非无所生,诸法无得非无所得。 诸天子! 以是义故,须菩提随如来生。 ”  须菩提说是真如法时,而此大地六种震动,有十八相,所谓:震、遍震、等遍震,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击、遍击、等遍击,爆、遍爆、等遍爆,吼、遍吼、等遍吼。 现如是等十八相已,即时大地还复如故。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 真如法者,最上甚深微妙难解。 ”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如是! 真如法者,最上最胜甚深微妙难解难入。 ”  当佛赞是真如法时,会中有三百苾刍,不受诸法,证得漏尽心善解脱。 五百苾刍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五千天子得无生法忍。 六千菩萨不受诸法,证得漏尽心善解脱。 尔时,尊者舍利子,知彼六千菩萨证得漏尽心解脱已,即白佛言:“世尊! 此诸菩萨修菩萨行,以何因缘,今此会中返得漏尽心解脱耶? ”  佛言:“舍利子! 汝今当知,此诸菩萨往昔曾于五百佛所亲近供养,而各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法。 虽复如是修诸行法,而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故,以是因缘返证此果。 又,舍利子! 有诸菩萨虽修空、无相、无愿法门行菩萨道,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当知是菩萨得声闻果谓证实际。 舍利子! 譬如世间有彼飞鸟,其身长大,或一由旬至五由旬,翅羽未成飞不能远,而欲从彼三十三天上投身下至阎浮提地。 而彼飞鸟于其中道心生是念:‘我今欲还三十三天上。 ’或作是念:‘愿我得至阎浮提地,身无损伤离诸苦恼。 ’舍利子! 于汝意云何? 而彼飞鸟欲还天上可得还不? 愿至阎浮提地身无损伤,可得如愿不? ”  舍利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而彼飞鸟身量既大翅复未成,身必损伤或复至死。 ”  佛告舍利子言:“菩萨亦复如是。 虽复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于兢沙伽沙数劫中广修诸行,于施能舍、于戒能护、于忍能受、精进不懈、禅定寂静,而复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发大心大愿,若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必堕声闻、缘觉之地。 “复次,舍利子! 有诸菩萨,虽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蕴善根,是菩萨取相念故,即不能知亦不能见诸佛世尊所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诸蕴善根。 以不知不见故,闻说一切法空,是菩萨取音声相而生信解,即以是取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必堕声闻、缘觉之地。 何以故? 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故。 ”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义,有诸菩萨,虽复长时广修诸行,若或远离彼善知识,不得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所护念者,是菩萨即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是故诸菩萨若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应当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 ”  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 若诸菩萨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者,应当亲近彼善知识,即能修习此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 以是义故,乃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  尔时,梵王、帝释及诸天子俱白佛言:“世尊! 般若波罗蜜多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 ”  尔时,世尊告梵王、帝释及诸天子言:“如是,如是! 般若波罗蜜多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 若诸无智起劣精进、生劣信解、无善巧方便、亲近恶知识者,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复甚难。 ”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佛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难得者,如我解佛所说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 何以故? 一切法空,无法可得、无能得者。 佛所宣说诸法皆空,为有所断,而所断法是法亦空。 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所得法、若所用法,若知若解,一切皆空无得无证。 是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 ”  佛告须菩提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得故难得,无得者故难得,无分别故难得。 ”  尔时,尊者舍利子即谓尊者须菩提言:“如汝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难得者,彼兢沙伽沙数求菩提者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 何以故? 汝说菩提不难得故。 ”  须菩提言:“尊者舍利子! 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色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色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色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色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色,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色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受、想、行、识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须菩提言:“离色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离受、想、行、识真如,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觉了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乃至一切法、一切法真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舍利子! 于汝意云何? 若有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退转者,是法即有所住。 以一切法无住,当有何法而可退转? 舍利子! 真如可退转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舍利子! 如是一切法实求不可得,即无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退转。 ”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尊者须菩提言:“如尊者所说义,即无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 须菩提! 若如是者,如佛所说,求三乘人应无差别耶? ”  尔时,尊者满慈子语尊者舍利子言:“汝当问尊者须菩提! 如须菩提意,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  是时,舍利子即如所说语尊者须菩提言:“汝须菩提! 欲令唯有一乘人耶? ”  须菩提言:“舍利子! 汝于真如法中有一乘人而可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又,舍利子! 汝于真如法中有三乘人而可见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舍利子! 真如法中有一相三相而可得不? ”  舍利子言:“不也,须菩提! ”  须菩提言:“舍利子! 汝今当知,真如法中,一菩萨法尚不可得,何况声闻、缘觉之法而可得耶? 是故无有少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退转。 舍利子! 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失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即能成就菩提。 ”  尔时,世尊赞尊者须菩提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 汝所乐说,皆是如来威神护念。 如汝所说,如是,如是! 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失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即能成就菩提。 ”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 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怖退失者,当得成就何等菩提? ”  佛言:“舍利子! 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云何住? 云何修学? ”  佛言:“须菩提!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无毒心、慈心、利益心、善知识心、无障碍心、谦下心、无恼心、不害心,当生如是等心。 又于一切众生作父想、母想、诸亲友想。 又复长时广修诸行,所谓于施能舍、于戒能护、于忍能受、精进无懈、禅定寂静、智慧胜解。 修如是等种种胜行,随顺缘生观察诸法,不于诸法取断灭相。 如是了知诸法真实,即能过菩萨地具诸佛法,成熟无量无数有情,普令安住大涅盘界。 菩萨摩诃萨若如是修学,即无障碍相,乃至一切法亦得无障碍。 须菩提! 是故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如是住,如是修学。 如是学者,能为一切众生作大依怙。 ”     发布时间:2023-01-27 22:43:4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1484.html